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学生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处室管理 >> 2013级 >> 学生作品 >> 正文
脚踏实地的“仁”——走进孔子

作者:徐榕娟等    文章来源:高三年级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4

 

脚踏实地的“仁”——走进孔子

徐榕娟     高三28

 

    提起儒家,提起孔学,多数人不是视为“老古董”就是觉得高不可攀。的确,两千年来历朝历代文人政客争相解读,又有那“圣人”、“万圣师表”的冠冕金光刺目。一瞬间捧上祭坛,下一秒又千夫所指,孔子的面貌,孔学的内涵,在岁月中越发斑驳了。

可掀开历史层层掩人耳目的面纱,那是一个毕生孤独的老人。动荡的春秋,一个老人带着一帮志存高远、沸反盈天的弟子,抛弃妻子奔走各国劝说正蠢蠢欲动、引弓待发的各君主,要他们恢复周礼,勤政爱民,那么他注定是孤独的。乱世中的思想家,要如何传播自己的思想呢?像老子一样“无为成道”?像庄子一样梦中化蝶?还是如后世苏秦、张仪之流,顺应时势;合纵连横,以三寸巧舌控天下之局?

百家争鸣的时候,在道家斜躺在雾气缭绕之中冷嘲热讽的时候,儒家孤独的上路了。一个老人带着一帮弟子一车书,一边赶路一边讲学,被哪个君赶出来,或觉得自己价值无法体现,就去下一个国家。有人凭游说衣锦还乡,可他们越走越艰难,最后得靠老师替人家鉴赏古物。一步一步踏在春秋荒凉坚涩的泥土上,踏过烽火四起的都城,踏过平民遍地的尸体,四处奔波却一直不得重用,最后不得不开私塾教学,毕生信奉的“仁义礼智”被同行们讥为“下德”,后代还有人笑他们“虚伪”。

可占据中国人心灵几千年的是儒学,也只能是儒学。除了“知母不知父”的原始社会,从古至今哪个时代没有强弱之分?哪个时代无人不君子,社会大同?哪个时代鸡犬不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孔子的脚步真正丈量了古中国的山山水水,真正踏近了国家的权利纠纷,才要从“不仁”中呼唤仁义,倡导“君子”的可贵品质。只有脚踏实地的迈进过恶,才有资格讲仁善。儒家讲礼,总给人孱弱之感,可胆敢在虎狼之地传播仁义,在烽火之中追寻信仰的勇气却由他们始。儒学不追求功名利禄,却对政治饱含热情,反对消极避世;不语怪力乱神,只讲天道人伦。告诉人们在无穷无尽的战乱中仍要作君子,讲礼仪,有远大志向。

这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仁”,使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养料。尽管为了政治需要,孔学被人一再曲解,可它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三国时英雄们的“逆天命而为”,苏轼、欧阳修等人热情的忠臣良将,我们作为社会基石的伦理道德,莫不基于此。往往是文人们仕途失意之时,用道、释来自我解脱,可一旦寻到机会,仍会积极投身到政治当中。不论后人怎么“定向改造”,不论其它学派如何“冷嘲热讽”,中国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儒学的烙印。

相对于道家玄之又玄的“道”、“德”,孔子的“仁”是朴素的,是踏实的。它从人的日常生活出发,教给我们基本的礼仪与道德,给我们树立了成为君子的理想。除去人工修饰的孔子,原来是一位亲切而智慧的长者。他倾听弟子的志向,赞同或劝诫,认真提建议或虚心学习,向平民传输道理,鼓励人们成为君子。他规范人们的言行,教导人们向善。儒学没有道家那么注重人的天性,它只认为君子越多人们会生活的更好,君主更励精图治,有所建树百姓才能有所喘息。

孔子的学说核心是“仁”,这是理想和现实在中国大地上相互交融所开出的灿烂之花。

 

 

  

孔子的目光——走进孔子

于琪  高三28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丘降生与群雄割据,战乱不息的世界。其“生而圩顶”,可以说是被智慧击中所留明证,亦可认为是命运为击打其所埋伏笔。

贫贱对于消极之人是种灾难,对于积极之人却是养人之道。因而生于贫贱、长于贫贱的孔子慢慢滋养出一种温和内敛、自得其乐的带有些完美主义色彩的性格。他觉得世界之大,自己是该有点事做,于是有钱有势的土豪季氏仓库缺人看管时,孔子跑去应聘了,从此开始美滋滋替人算着钱粮账。季氏一瞧,小伙子挺努力呀!提你给我看管牧场吧。伺候活物可比倒腾账本有意思多了,孔子高高兴兴推着小车上了牧场,干活干的风声水起,牲畜养的膘肥体壮。凭借这乐呵能干的草根精神,孔子一路“高升”,做上了主管营建的司空。这下季氏不乐意了,心说个你个看仓库的,抬举你难不成还想爬到我的头上去?土豪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土豪有权力。季氏略施手腕,孔子便只好走人。

青年的孔子碰了第一次壁,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踏实肯干还被驱逐?他没明白人是不能太外显的,太能干的人要是太单纯,那就是致命的危险。

失业的孔子沮丧了两天,就又想琢磨点事干了。想来想去,不如做个彻底的无业游民吧,领着几个忠实的小伙伴,孔子开始在各国游巡,他想把自己的君子之道、完美主义传给这个纷乱败坏的时代,这任务想想就让他热血沸腾!

从此孔子便踏上了四面都是南墙,撞完也无法回头的传教礼乐诗书之路。

孔子去卫国,卫灵公对孔子还不如其夫人南子对孔子感兴趣。孔子失望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愤然离去。离开后他又打算去见赵简子,刚至黄河就听见赵简子杀死两名辅佐其从政的大夫。孔子的心又凉了一截。正所谓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凅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君子讳伤其类也。忘恩负义的残忍赵简子,怎么值得我孔丘去拜访他!

孔子迷茫了,在他的儒道和完美主义之眼中,世界是这么混乱这么需要改变,却又这么执迷不悟。匪兕匪虎,率彼旷野,难道说我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无人理解?可恰恰是因为他的学说太博大,他的追求太理想,他的光芒太外露,才让他被一个又一个季氏拒之门外。孔子,这个温和又脆弱的可怜男人,怀着自己的完美主义悲哀的望着这个战乱纷争的天地,最终他只好独善其身地做个名垂千古的“圣人”,可他又何尝只是想做个圣人呢?

 

那一袭华美的袍

                    

                    徐榕涓   高三28

 

抬起手腕,可以看到纤薄的皮肤下,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她一向是精瘦的,依稀还有年轻时近乎锋利的傲气。但终究是老了,现在的月亮到底比不上三十年前那样动人,她想。

在距离上海无数片星光的美国,当年笔下倾国倾城的她,正困在一间简陋的公寓里,倾听着时间消逝的声音。这条路,终究是要到尽头了。穿越浩瀚的沙漠,原来尽头不是绿洲,也不是坟墓,而是虚无。她有点想哭了,这样被动无助的自己,当年那个特立独行、一心向往自由的自己想到了吗。

那时她不是什么名作家,没有名气,没有炎樱,只不过是个不太安分的少女。她不愿在家里天天看父亲和继母吞云吐雾,不愿按既定的路线成为大家闺秀。她屡次触怒父亲,最后招来一顿毒打,被关在专人看守的房间里。她不哭喊,不吵闹,只静静看着窗外的一丛野菊。她从那时就是不平凡的女子,讨厌自己的成长受任何人干预。终于,她等到一个时机,头也不回的逃离了当时还算殷实的父亲家。她写道“风吹佛着我的头发,我的每一步踏到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亲吻”。她最开始的自由,就是这次不顾一切的逃离。

后来境况也不顺利,母亲和姑姑虽是她乐意相处的人,可经济的拮据令她十分为难,甚至为此放弃了英国的大学。可她天性是凌厉的,从来不肯安稳于命运。求学香港,财物上的困境令生性高傲的她倍感压力,但仍不妨碍她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天赋的才华是她通行无阻的保障。她一定会发光,无论她在哪儿。在香港是,在上海也是。

那一幢精致的公寓,好像承载了她全部的好时光,在那里,她伏案写出的文章使她名声鹊起,在那里,她曾遇到过最终要找的那个人。胡兰成,提起这个名字,太多人不屑,为那些曾真心待他女子不值。可是,这些“太多人”终究是“其他人”,她只知道,这是一个她愿意托付的人,一个她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择一场她愿意开始的恋情,一个她愿意为之付出的人,是她的自由。她骨子里的特立独行告诉她,她懂得世事变幻,也看得清人情冷暖,但他要的偏不是倍受呵护,尽管几千年来女子大多都是这样选的。如果一件事,她认为值得,那便是值得的。所以,她才会毫无保留的付出。甚至,直到最后告别时仍考虑他的生计,但也就到此为止。这么多年来,这也许是她输的最彻底的一次,但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是她作为女子的自由。

辗转香港,台湾,最后至国外。她写过那么多故事,都是在旧时代被扭曲着的不自由的女子。曼祯因为不自由变得麻木,七巧因为不自由变得病态。而写故事的她,仍在世上了无牵挂的行走着。遇到过一些人,最终却发现始终都只她一个人行走着。她老了,依旧不尽人情,多年的朋友也经常联络不到她。她经常搬家,为了据说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她所带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搬来了这里。

她其实始终是一个人,因为选择和别人产生了不同的联系。她选择向来只听从自己,所以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选择就是她的自由。命运有时也让她措手不及,但她相信是她的选择造就了她的命运。她并不是为了“有意义”而做出每个选择。她不在乎终点,因为这和她没关系。

就要到尽头了,她想。

就只有她是懂得的,那一袭华美的袍。

 

 

成人还是成仁

 

高三28  王悦

 

    生是相同的,却有不同的活法。自由的,偏不做那羁鸟池鱼;坚守的,一方天地锁了一生亦无怨无悔。大千世界,万象森罗,万千活法,不外乎是成人,还是成仁。

    余秋雨曾讲: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讲的便是成人。何谓成人?人,集天地精华,为万物之灵长,一出生,便带了那一点与众不同的灵性。人之为人的精要,便在那一点与众不同的潜能。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存在”,而非“在者”。即人是不断成为什么的本身,而不是已成为,已定性的什么。所谓成人,就是不断去成为,去寻找,去创建。

    成仁则与成人恰恰相反。仁,是谓道义。而成仁,亦是成义。此时的成,有坚守,成全之义。“匠人”就是成仁的典型。所谓匠人,也可以说是“职人”。而“匠人精神”在近来倍受推崇,指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将这一件事不惜代价,做到极致,并一直坚守,传承下去。成仁,即坚守某种已定性的东西,并且成全它。

    然而无论是成人还是成仁,都有一成字。犹记得《霸王别姬》科班的关老爷一字一顿:“人得自己各儿成就自各儿。”同样,成人还是成仁,必定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强不得,迫不来。我又想到了今年一封辞职信引发的热潮,多少人踏上了去往西藏的旅程,回来却依旧内心空虚。原因就在于此非成全,而是逃避。成仁觉得不自由,成人又嫌太不负责,很有可能,要么是缺少能力,要么是缺少勇气。

     如果具有了能力和勇气,成人亦是成仁,而成仁也是成人。试想,如果不断地去成为,去创建,不也是一种坚守,一种成全吗?而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断臻于极致,难道不是去寻找远方的自己吗?

    所以,关键不在于是成人还是成仁,而在于是否清晰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保持勇气。具备此上要素,无论是此生放荡不羁爱自由,还是今世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都可以成就与众不同的一生,成全流传千古的仁义。

   

君如玉 ——走近经典

高三28  王悦

 

    玉者,文人雅士常佩于腰,盖以自励也。

君如玉环。此为君子第一重境界。环,一也,曰行。颜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周礼也。君子谨遵之以周礼,而行仁。庄子不屑:“嘻!此非伪君子乎!言行皆遵以礼,而心之所思安知否?”呜呼,须知伪君子莫不善乎小人哉!孔子之仁,世人咸可知否?非也。虽不知,亦可事斯礼。月行仁,其事也善;一生行仁,概其人也可善矣。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既以规矩,则方圆之成有据矣。

君如玉玦。此为君子第二重境界。玦者,环而有玦也。境界之高,在于成已之缺,成世之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自然万象,亦含恶也。人于世也,安能无贫耶?安能无过耶?安能无罪也?君子安其贫,承其过,乐其恶。世人皆言吾为浊,吾独知吾清心一片,皆化为玉壶冰。世人皆言吾为恶,吾独知吾苦心一片,皆化为案上牍。世人不知吾志,而吾心系天下之人。行不依礼,言不合矩,而其心归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已之缺,不以己悲,大爱天下,无情于人。

    君如玉珏。此为君子第三重境界。珏者,双玉合一也,而成大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志,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境界之高,世间少有,惟诸子可得,吾不可知。

    君子之高境界莫不如玉,其形也坚,其质也润。常言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及其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高三年级部供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