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科研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处室管理 >> 科研室 >> 科研信息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学习成绩好,主要的秘密是这个……

作者:谢维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9

德育与智育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立德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途径树人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将广大一线教师的丰富经验提升为理论呢?这既是一个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自觉性自律正是学生学习成绩背后的秘密

 

通过与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校长讨论,也正是在他们的启发下,我从现实出发,逐渐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道德发展和性格特征方面是否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呢?

 

为此,我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征求和听取一线教师、中小学校长们的意见。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鼓舞的是,虽然教师和校长们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但这些看法和意见都殊途同归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觉性,即那些学习成绩和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程度都比较高。

 

根据不同教师的意见,这种自觉性可以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律性、有理想、自我管理、专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清楚的学习目标,等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具有这种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往往能够非常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能够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时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等等。

 

根据一位非常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总结,尖子或优秀学生的学习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第二,科学预习;第三,专注听课;第四,学会自己留作业;第五,及时复习;第六,从容考试。显然,这些特点恰恰也都是学习自觉性的表现,包括对学习的自我规划、对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自我诊断、在听课中的自我约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自我评价以及总结,等等。

 

可以说,这种学习成绩高与学习自觉性强之间的相关性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是顶尖学生的特点。而且,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那些自觉性程度比较高的学生,根本不用过多地管束他们,也不用太多的提醒,他们都能够比较自觉地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以至于玩也开心,学习也能够有好成绩;老师教起来也非常省心。

 

记得曾经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在众多媒体急切地追问某地高考状元的父母究竟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好办法和诀窍时,他们的回答竟然是:我们平时工作都非常忙,也很少有时间去管孩子,都是他自己安排学习,包括复习与考试,等等。

 

自不待言,这种自觉性正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基本的道德素养与品质,也是一种自我调控能力的体现。换句话说,这种自觉性反映了一种自律的行为特征,而这种自律正是道德行为的基本特点。因为,道德活动就是通过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自主地、自觉地、自动地约束和限制自己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行为。

 

其实,杜威、科尔伯格以及皮亚杰等都将自律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发展水准。涂尔干更是非常直接地认为,德育的规范是建立在对公德的自主服从之上。而这也是道德行为区别于以他律为基本特征的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此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自觉性或自律这一道德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系。那些自觉性程度高的学生,往往都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有效地管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不断的进步。所以,这种自觉性自律正是学生学习成绩背后的秘密

 

 

学习成绩好与自觉性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学理论

 

学习成绩背后的这个秘密,或者说,学习成绩好与自觉性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学理论。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中就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内心自由是明智与意志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要关心的是,首先使每个成分成为现实,然后有可能使它们结合成根深蒂固的关系。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意志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理论中,也包含了体现这种关系的知识。正如许多中小学教师非常清楚的那样,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即在理解一个概念时所涉及的关于特征和图像的知识:言语信息、事件,或知道是什么

 

简单地讲,就是课程中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名词、公式、历史事件、人物,等等。另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非常重要的程序性知识,指的是在理解一个概念时,如何运用规则归类具体结果的知识,是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展示的知识,即知道怎么样。通俗地讲,即是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反映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知识。它包括学科内部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校知识与社会经验之间的联系,等等。

 

第三种非常关键的知识则是一种所谓元认知的知识。这种元认知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即知道自身思维过程的知识。心理学家梅肯鲍姆等将元认知定义为对自身认知机制以及认知机制如何运作的意识;也可以称之为对认知的认知

 

这种元认知的知识主要涉及三个认知技能:首先是自我计划,如对于自己学习时间的安排,对自己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调整,等等;其次是自我监控,即自己能够意识到我是怎么做的;再次是自我评价,涉及对自己思维和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同时按照判断作出行动。

 

这种元认知的知识或能力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常常用于监控和调节认知过程,如推理、理解、问题解决等高水平认知;整个执行过程有时也称作元认知技能。可以认为,个体在学习速度和效果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元认知知识和技能不同造成的。所以,有些学者干脆就将元认知技能看成是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都属于元认知技能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非常熟悉的记忆金字塔,也是这种元认知知识重要性的最直接例证。应该非常明确的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仅仅是了解认识外部的各种规律,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认识他们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思维、性格特征,等等。正如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那样,人贵有自知之明。而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关于这种元认知知识的类似表述也十分丰富。

 

 

关注和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往往比较关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而缺乏对元认知知识的重视。我曾经多次询问中小学教师们一个问题:我们的中小学生天天都在学习,学习是他们最熟悉的活动,然而他们是不是清楚地知道学习是什么?或者说,教师天天在教学生学习,可是我们是否向他们提出过学习是什么的问题呢?

 

其实,很多中小学生虽然天天在学习,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学习,还常常以为学习就是把知识从课本和老师的头脑里搬到自己的头脑里,以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呢!同样,教师们虽然经常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可我们是否要求他们不断地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呢?肯定性的回答常常是低声和稀疏的。而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则往往能够时时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我猜想,陶行知先生也许能够对我们的答题给出一个合格的成绩;而且,我确信这样的思考的确是很好地建构了立德与树人的内在机制,因为它既有现实的客观基础,也体现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然而,我仍然觉得陶行知先生可能不会给我们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够有较高的自觉性,而有些学生却缺乏这样的自觉性呢?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是什么因素影响或制约了这种自觉性的养成和提高呢?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作者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