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科研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处室管理 >> 科研室 >> 科研信息 >> 正文
陶西平:有一种精神叫教育家精神

作者:陶西平    文章来源:国际视野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6

 

 

陶西平

 

真正的教育家,新时代的教师们,是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我们要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真正发扬一种教育家精神。

 

 

我近日碰到一位退休老教师郭明晓,她50岁时,陷入了一种职业倦怠,生活日复一日十分枯燥。她想,我就以这样一种状态直至退休吗?这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吗?幸运的是,她碰到了一批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勇于改革实践的教育者群体。在这里,她和他们一起交往、学习,又找寻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她曾经以为,教室就是一首音乐,她就是演奏者,孩子们要恭敬地聆听,被她指导着演奏;而现在,她发现,教室原来是一首交响乐,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彼此独奏,也可以为对方伴奏,共同成长和飞翔。于是,这位老教师用真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来没写过诗歌的她,开始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在晨诵课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儿童诗、看绘本、读名著,让涌动的情感自然流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用诗歌开启黎明,让名著点亮心灯,和学生一起共写共生活”。确实,现在教育界涌现出了许多改革和实践的人物,推动着教育前行。

历史交汇期最关键的是解决人的问题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各种各样的教育试验在进行,它们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可喜的事情。教育创新和实践扣住了时代的脉搏。我们知道,现在所处的时代,恰恰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我们教育人努力追梦的时代,我们正好处于历史的这一交汇期。


一方面,我们身处危机之中,如经济危机、道德危机、信任危机等,都可能威胁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如现在大家关注的绿色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的时期,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这既包括人的整体素质,又包括人才培养。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问题,因为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目前,各界对教育的看法还存在分歧。比如教育形势,教育改革的成效,还有对教育改革的具体产品、成果的评价,等等。去年,我国有417项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得到了表彰。但对每一项成果,大家的评价未必完全一致。这其实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期和教育转型期,教育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活力的张扬。


针对教育面对的挑战,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教育如何把灯点亮,需要什么样的路径,这是很关键的。


那么,我们的教育需要什么呢?我看过澳大利亚教育研究会一位领导者写过一篇文章,大体总结西方教育的特色是政府主导(政府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张,需要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问题引领(由于各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同,所以改革的路径也不同)、矛盾错综复杂、行进过程艰难。最后的结论是,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我们经过分析会发现,西方各国的教育总体都是想提高质量,特别是学科教学的成绩,但结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何在呢?因为各国教育都确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是都没有把目标变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行为,更没有变成各学校教学活动的引导。因此,除了目标伟大,探索落实目标的道路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用一盏灯来引导我们的航向,同时必须探索走向这种目标的道路。各种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回答教育改革之路在何方,更要解决如何行至目标的问题。

理想的教育追求是求真、求善、求美

创新教育要通过实践来实现。虽然有时来自于草根、民间,但正是这些微创新,才能回答大众的问题。四川省宜宾市郭明晓老师对于完美课堂的理解和实践,与学生一起共写生命叙事,对教室“可以是一间房子,还可以是一个校区,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是我和孩子们成为美好、传播美好的地方!”的感悟,我很受启发。这恰恰体现了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完美的教室,可以有各种解读,为了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教室恰恰是一个平台。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教育目标和实践的背离,往往是由教育评价造成的。大家容易屈从于陈旧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我们现在的教育。教育要培养现代的人,应该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经典、赏名著、共成长,恰恰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美国有一位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大体意思是信息教育正在影响青年走向黑暗。我们现在面对数字鸿沟和机遇,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迈的步子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慢的。当然,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进行许多试验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另一面。美国学者做了一些调研,发现每个中学生一周大约发短信2200多条,这种短信扩大了学生的交往,使得信息快速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内容肤浅化的问题:更多的交流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意义。这样可能使未来美国青年一代变得越来越肤浅。


所以,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深度阅读。让学生看更多的书,扩大阅读量;让学生、老师、家长共读经典名著;深度阅读,读不同类型的书、融入书本的精髓和生活的体验,通过这些,让教育达至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境界。

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做真教育、

真做教育

真正的教育家,新时代的教师们,是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我们的教改实验,并不追求在多有名的学校、城市、教师的推动下进行,而要更加重视在更广的领域,大面积地推动教师的观念转变和实践改善。我们要真正发扬一种教育家的精神,具体体现在何处呢?


一要有定力。不同的评价、言论、展示的方式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个人总是随着风转是不行的。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说过,“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现在随着每阵风刮的教育都有。但真正的教育学者,要有定力,要学会判定。尽管前行的路上会有批评甚至是反对声,但只要觉得这条路是对的,就要做。相信中国的教育最终是会做好,只要有定力,就能做好。


二要能创造。要想提出一个多新的思想观点、理论,要找到别人都没听说过的做法很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学会创造,特别是要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什么是教育家?在转型期,我的理解是针对困惑问题,能够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来回答问题,能创造,就是教育家。“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现在有一些关于教育的新实践,到底新在哪里?不是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新”,而是推陈出新的“新”,要解决问题,能够有一些创造。


三要肯担当。我们应有担当历史的责任,如果大家都来指责教育,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体现。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利,对社会发展有利,就可以做。我们要有历史担当的责任。如果我们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新的教育实践必定能够为我们教育梦的实现发挥更好的作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