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德育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原因

作者:changsh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
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原因
黄冈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原政教主任 徐兴成
 当代中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也必须从当代社会各个层面对中学生的影响人手,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应对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进行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原因。

  1. 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长的自身素质、人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和直接的影响。

  首先,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包德温 (Baldwin , A1) 通过研究发现,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子女的性格关系如下:

《表 1 :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关系》

母亲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性格

支配

消极 缺乏主动 依赖 顺从

干涉

幼稚 胆小 神经质 被动

娇宠

任性 幼稚 神经质 温和

拒绝

反抗 冷漠 自高自大

不关心

攻击 情绪不稳定 冷酷 自立

专制

反抗 情绪不稳定 依赖 服从

民主

合作 独立 温顺 社交

  美国心理学家皮克 (Peck , R . F . ) 研究了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信任与民主、容忍的教养方式有较高的相关,敌对行为与严厉的教养方式有较高相关,意志坚强与父母的信任高度相关,与父母的严厉呈负相关。具体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性格特征的相关系数》

父母的教养方式

意志坚强

情绪稳定

自发努力

友好态度

敌对行为

信任
民主
容忍
严厉

0.74
0.43
0.56
- 0.16

0.60
0.16
0.53
- 0.08

0.27
0.36
0.05
- 0.038

0.44
0.33
0.19
- 0.38

- 0.40
- 0.40
- 0.10
0.40

  2001 年 10 月,黄冈中学心理研究课题组对初二年级两个班 112 个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家长教育方式和学生思想表现的调查。现将家长采取过的不良的教育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学生部分不良品德表现分别列表如下:

《表 3 :家长采取过的不良教育方式统计表》

教育方式

选择人数

百分比

严厉、惩罚

29

25.90%

有求必应

35

31.25%

过度干涉

13

11.61%

否认、拒绝

3

2.68%

只要学习好

37

33.04%

共同语言少

11

9.28%

《表 4 :家长对学生不良品德表现的选择统计》

品德表现

选择人数

百分比

懒惰

43

38.39%

对立行为

13

11.61%

自卑孤僻

14

12.50%

迷恋游戏机或交网友

14

12.50%

  统计分析:

  表 3 和表 4 的统计结果显示:家长对中学生的教育方式中 " 有求必应 "( 溺爱 ) 和严厉惩罚的比例比较高,这样容易使中学生产生依赖、懒惰、任性、敌对、反抗、情绪不稳定等品行障碍 - 家长选择 " 只要学习好 " 的比例,占 33 . 04 %,它表明相当一部分家长,以中学生的学习好代替 -- 切,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家长的这种教育理念,会带来明显的严重后果:一是家长的期望值高,必然造成中学生过重心理负担。一旦学生成绩有点下滑,家长就埋怨,学生就忧郁焦虑,甚至逆反,逃学;二是会造成中学生人格上的严重缺陷,如自私自利,忌妒竞争对手,兴趣不广、不善交往等品行障碍。

  2001 年 10 月,我们在一所非重点中学初中一个班 65 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 10 名学生对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十分不满,甚至有反抗情绪。他们呼吁: " 希望父母对自己不要太粗暴,太看重考试分数 " , " 家长要替孩子着想,打人是绝对不允许的 " , " 父母不要对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子女产生反抗心理,误人歧途。 " 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 有一位男同学所倾诉的对父母教育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说: " 每次考试没考好便是不打即骂, ( 我 ) 被打得怕考试,见了考试就有点头痛,考试时紧张得不得了,一紧张就考不好,一考不好就要挨打,所以一次也没考好。 " 像这样父母对子女进行惩罚,必然造成孩子的敌对、反抗、过于紧张抑郁等不良品行,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浙江某中学一名高中生因不满母亲的过于严厉的管教,暴怒之下竟将母亲打死,这个惨痛教训是发人深思的。

  其次,就是有的家长由于忙于上班工作或私营经商,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是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父母在外经商打工,孩子寄宿亲属家里。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出现的焦虑、偷窃,看黄色录相等不良品行,都得不到家长及时教育和疏导,这样就会产生心理和道德的严重缺陷,形成品行障碍。比如,有的中学生有了性困惑时,得不到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于是他们通过看黄色书刊和黄色录相,了解性的知识,结果经不住诱惑,造成性失足和性犯罪。

  第三,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也是中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一个原因。有的家长溺爱子女,管教不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纵容、姑息,甚至编造谎言,为孩子的错误开脱。有的将管教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有的埋怨老师对学生要示不当,不与学校积极配合,纠正孩子的不良品行;有的自己抹牌赌博,看黄色录相,违法违纪。这些都会污染孩子的心灵。

  第四,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学生心理很难适应。从调查的 124 位学生家庭情况看,单亲家庭 2 人,占 1 . 6 %,另外初二两个班 120 人重组家庭 2 人,占 1 . 67 %,他们回到家里,总觉得别别扭扭,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有时甚至受到委曲、斥责和其它不公正的待遇,这样,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扭曲,产生自卑、抑郁、烦躁乃至敌对情绪等品行障碍。

  2. 学校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校教育工作缺乏对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既给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又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他们将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同时,中学阶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又面临着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节情绪、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竞争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而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师,虽然也学习了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原来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中学生不良心理倾向不断凸现后,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和教育,尤其在研究方面显得相对滞后。这样,就形成了以陈旧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学生不良品行,有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比如,有些学校以某一次成绩为标准,分快班和慢班,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有的教师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些做法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形成敌对行为、反抗行为和自卑违拗等品行障碍。

  第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理论脱离实际,知与行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在教育观念上不少教师往往局限于书本、课堂、理论的界限,不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运用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多样化的观念、创造性的观念来抓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对学生教育缺乏吸引力;在教育内容上,没有将传统教育,比如 " 五爱 "( 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 教育、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的教育与体现时代特色的人和事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花一定精力选择和创造开放环境、竞争环境、信息环境,因而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感染力;在教育手段上,习惯于灌输式,方法单一,储存、加工、传播的信息量少,强度弱,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尤其引导学生实践少,因而缺乏实效性;在教育管理上,还存在不落实、不到位、缺乏科学评估等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知与行分离的现象。口里讲的是一套,行动上做的是另一套。当面是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他们没有将基本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也正是有些学生品行障碍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存在着种种矛盾,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中学生的品行障碍形成原因之一。

  从整体来说,我国经济欠发达,教育投资不足,尤其对中学的投资,根本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相对集中一部分财力,办好一批重点高中。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优越、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高中。而重点高中招生的名额,又远远不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这样,各个初中的校长、教师、学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果自己所办的初中,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太少,这所初中的生源就成问题,它很难再办下去了。因此,他们必须层层加压,一切为了升学,重智育、轻德育就成为 "- 种顺理成章的事了。比如,经济欠发达的黄冈市黄州城区 2001 年有 3 , 600 多名初中毕业生,而省重点中学在城区的招生名额只有 150 名,相当于 100 名初中毕业生来竞争 4 个重点高中名额,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校长到教师怎么可能花大量精力去思考对中学生品行障碍的矫治呢 ?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是否就完全解决了呢 ? 这里仍然存在着教育者教育观念转变和学生将来面临的就业矛盾等许多复杂问题。现在,虽然高中生升大学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中生不仅仅是考虑能否考上大学的问题,还要考虑能否上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的问题,以便为将来顺利地进入 " 白领 " 阶层,或者为圆 " 出国 " 梦作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重视考试成绩,轻视对中学生的品行障碍的研究,就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一位中学校长就坦率地说: " 如果我不抓考试,我这个学校大概就不存在了。因为能否成为重点中学以及重点中学的排序,都要看学生的成绩,如果不抓考试,学生成绩就会下降,评估单位立刻就会认为你这个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下降,我还吃得消吗 ?" 另一位在旁的小学校长也连忙点头,说: " 有些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 ①这说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中学生品行障碍矫治研究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什么个人的责任,也不完全是教育部门思想不清产生的误导,而是有着长期的社会原因和现实的功利主义原因。

  3.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不健康文化传媒对中学生的侵害,如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低级庸俗的电视节目,都是毒害青少年心灵的精神垃圾,是中学生思想品行障碍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以赢利为目的的电子游戏机厅、黄色网吧、各类赌博机,是将中学生引入歧途的 " 精神海洛因 " 。上述营业厅的老板为了赚钱,想办法吸引学生,为学生提供吃喝、玩乐和睡觉 "- 条龙服务 " ,这是一个滋生中学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温床;社会上的行贿受贿、少数政府官员贪脏枉法、腐化堕落等等腐败现象在中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中学生形成说谎、欺诈、逆反、偷盗、敌对行为等品行障碍的重要因素。 2000 年某一大城市的四名高考上线考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私欲恶性膨胀,高考前后疯狂作案 30 余次,盗窃钱财 10 万余元,受到法律的严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必然会进行调整,少数垄断性行业和效益好的单位职工收入增加,而下岗职工收入减少,生活十分艰难,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情况反映到中学生身上就是,一方面有少数经济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崇尚金钱,贪图享乐,政治理想淡化,无心学习,或者追求异性朋友,或者吃吃喝喝,或者讲究穿着打扮,在校园里物色气味相投的 " 伙伴 " ,形成小团伙,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作用,往往会制造出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严重违纪违法事件;另一方面,有些经济特困的学生,愁吃、愁穿,愁交不起各种费用,他们曾经因自己的成绩好而自负,又因经济十分拮据而自卑,并常常陷人抑郁、孤独的情绪之中。

  4.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生品行障碍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上面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其客观原因,下面着重分析其主观原因,即学生自身的原因。

  (1) 先天性的生理基础,即遗传因素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 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学生相比,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家系中有疾病活动过度、注意不集中病史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数亦大些。 " 德国精神病学者卡尔曼的研究证明:父母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发病率为 68 . 1 %;有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发病率为 16 . 4 %;家庭无精神病患者,发病率为 0.85 %。①这说明,遗传因素对人们包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中学生品行障碍与不良心理倾向相关。

  (2) 中学生自控能力、自我接受能力较差,抵抗挫折的耐受力较弱。前面的调查统计表明,初中生容易冲动人数占 9 . 25 %,缺乏自制力的人数占 8 . 47 %。这部分学生一旦与人发生冲突,往往缺乏理智,极易产生暴怒、敌对行为,甚至可能发生殴打他人的现象。由于他们自我接受能力差,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就会因为长相和智力不如别人而产生郁闷忧伤,孤独焦虑,烦恼忌妒等不良品行,有的甚至产生 " 生不如死 " 的极度悲观念头。

  家长应避免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打骂、体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只要孩子有一点过失和错误,不是打,就是骂,打骂后还要罚站、罚跪、不准吃饭。其实,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为逃避打骂而学会撒谎,不讲真话;个性强的孩子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变得更倔强、暴躁,更不听话。因此,打骂、体罚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坏的影响。

  哄骗、利诱。如孩子不肯上幼儿园,妈妈就哄他,乖乖去上幼儿园,妈妈给你买玩具,第二天又答应买别的东西,但实际上一样也没有买过。孩子就知道了妈妈是骗他,他以后就不听妈妈的话了,还学会了骗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吃。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就用 " 做完这件事,奖你两块巧克力 " 的做法,使孩子慢慢学会了做什么事都以物质要求要挟大人的坏习性,心中只有物质标准,没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

  讽刺、挖苦。有的孩子生理上有缺陷,就取种种难听绰号挖苦他,这很伤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刚学会做事,但做得不好,家长不是鼓励和帮助,反而用 " 笨猪 " 、 " 木头 " 等讥讽孩子。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产生反感,引起他对家长的不满,逐渐和家里的人疏远隔离起来。

  溺爱和迁就。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要怎样就怎样,只要孩子能提出来,家长有求必应,千依百顺,不管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其实,这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变得骄横任性,为所欲为,蛮不讲理。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品德败坏,不可收拾。

  也有些家长采取吓唬的方法:孩子不听话,就用老虎、大猫来恐吓孩子。这些办法乍看起来是有效,但不知不觉中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了胆小怕事的种子,有些孩子还被吓出了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