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语文备考策略:提高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注重培养应用能力
重视训练思维过程
加大探究能力考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即“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照2007年四省区(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新课标考纲及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现从三方面略谈2008年高考备考策略。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高考大纲要求,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2007新课程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着重加强了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新考纲把以前考纲所规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修改为“语言文字运用”,要求由“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修改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多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但不考文学常识。2006年以前是单列出来与古诗文并列要求,而且还考查文学常识。今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广东卷和北京卷、辽宁卷、浙江卷的古文部分考查了古文断句。做好古文断句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即把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应用到具体的文段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整体把握一段从未接触过的文言文,理解其大意。一些贴近社会生活的语料例如“南水北调”等在高考卷中频繁出现,像近年来专利申请情况在全国1卷、陕西卷、江苏卷皆以辨析病句出现,有关奥运题目在全国2卷、湖北卷、江苏卷、广东卷的语言运用中给予考查。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力图把纯知识、记忆性内容的考查转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考查。
因此在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放开视野,关注形势发展;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逐步减少纯粹考记忆的题目,适当减少一些纯知识内容的考查;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述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减少客观试题重视思维过程
这几年高考语文卷的选择题一年比一年减少。以广东卷为例。广东卷2004年客观题有14道,分值为42分,2005年减为12道,分值降为36分,2006年又再次减为11道,分值则降为33分,仅占22%,而今年选择题30分,只占20%。减少选择题,增加主观题是语文高考的趋势。这种“减少总题量,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做法,增加了考生思考的时间,提高了整张试卷的思考力度,增加了表述的难度,能更好测查考生思维的过程,能准确衡量考生思维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教学和备考中,不仅要重视理解能力的训练,解题思路的训练,更要训练思维,培养习惯,在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夯实基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和书写习惯。
考查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规律
2007年高考选考的两类现代文阅读比以前多了一个能力层级考查即F探究。新增的F探究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解读,答案灵活开放,贴近生活。
新增的探究题型虽然没有很多现成的资料,但有关探究内容在教材中却有所体现,所以探究题型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依纲靠本”。可以把教材的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章)当作考点复习的例子,然后依据高考考点变成考题。也可以把课后练习题或根据“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把平时在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的探究活动变成考题。尤其是新高考规定不以任何一种语文教材版本为命题范围,可以把其他试验区的新课程教材课后提出的一些探究活动拿来命制高考练习测试题。通过这些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代表性且学生熟悉的探究题目的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更好备战高考。
教师要注意传递有关的探究基本知识,讲授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技巧。例如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探究题的答题,其实大致包括下列要素:自己对题目所表明的观点、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塑造人物所运用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主题所起的作用)。探究题是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结合起来解答的。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黄小娟)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1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