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改革新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改革新潮 >> 正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3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节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211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及其学分分配

    ▲课程内容及其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与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实行依据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等进行综合评价的制度;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高中阶段尤其应强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2、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初步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5、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四、课程结构及其学分配置

  (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1、关于学习领域

   1)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

   2)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3)设置学习领域

    ①有利于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

    ②有利于全面体现对高中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③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在学习领域的背景下研制分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分科教学,防止陷入学科中心;

④可规定每一学年学生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并学科目过多,又防止学生过早偏科,确保学生打好共同基础。

    2、关于科目

    ①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俄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

    ②技术,综合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③综合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④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

    3、关于模块

    ①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②模块是以科目内容为基础,遵循学科逻辑,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③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

    ④模块的设计

l       有利于解决学科不断分化与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的矛盾;

l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l       有利于学生在同一时段内减少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言与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体育健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 外语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体育与健康 美术 音乐

综合艺术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1语文

必修

语文基础1 语文基础2 语文基础3 语文基础4 语文基础5

选修

诗歌与散文 新闻与传记 小说与戏剧 文化论著选读 社会、思维与语文 语文综合应用

2  数学

必修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选修

数学B系列

数学C系列

数学文化系列

数学应用系列

数学拓展系列

       3、英语(日语、俄语结构相近)

必修

英语基础1

英语基础2

英语基础3

英语基础4

英语基础5

选修

提高系列

拓展系列

 

4、历史

l         古代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l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l         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l         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l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l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

l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l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l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l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l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l         中国对外开发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l         新航路的发现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l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发展

l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反思

l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l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l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l         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l         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就

l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极其发展

l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l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必修

历史1

历史2

历史3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语和平

文明的冲撞语交融

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5、地理

l         宇宙中的地球

l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l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l         人口与城市

l         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l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l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l         区域可持续发展

l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修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

地理信息技术英语

自然灾害与防治

城乡规划与生活

地球与宇宙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6、物理

l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l         物理学与科学发展

l         物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l         相互发展

l         牛顿运动定律

l         功与机械能守恒

l         万有引力与航天

必修

物理A1

物理A2

选修

物理B系列

物理C系列

物理D系列

选修

B1:电磁现象和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    

家用电器与生活

C1:电场与与直流电路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D1电场、电路、磁场
B2: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C2:磁场与力   电磁感应与电机 

D2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传感器

C3: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  

D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C4: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光与相对论

         D4机械振动与电磁波
 

D5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物理E

物理F

 

           

                    

                                                 

   7、化学

必修

化学1

l         认识化学科学

l         化学实验基础

l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2

l         物质结构基础

l         化学反应与能量

l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8、生物

必修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选修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9、信息技术

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l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选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10、通用技术

必修

技术与设计1

l         技术及其性质

l         设计过程

l         设计的交流

l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

l         结构与设计

l         流程与设计

l         系统与设计

l         控制与设计

选修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11、美术

选修

美术鉴赏

书法、篆刻

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

现代媒体艺术

从上述选修内容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12、音乐

选修

音乐鉴赏

音乐与舞蹈

演奏

歌唱

创作

音乐与戏剧表演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13、综合艺术

艺术与生活系列

l         探究音乐之源

l         身边的设计

l         生活情景与身体表达

l         生活与戏剧创编

艺术与情感系列

l         音乐的情感表现与鉴赏

l         具像表达与抽象表现

l         舞蹈即兴表演

l         情感与戏剧表现

艺术与文化系列

l         民族民间音乐

l         象征与寓言

l         人体、服饰、文化

l         戏剧比较与文化探求

艺术与科学系列

l         音乐与科学的链接

l         理性之光与感性之美

l         乐舞与身心健康

l         影视特技与蒙太奇

上述4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14、体育与健康

选修

球类运动

田径运动

体操类运动

民族民间体育

冰雪水上运动

新兴运动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2节教学时间,获得10个必修学分

(二)学分配置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115学分,占总学分的64.6%

选修I学分

53学分,占总学分的29.8%

选修Ⅱ学分

10学分,占总学分的5.6%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014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012

 

数学

数学

10

014

 

人文与社会

政治

8

04

 

历史

6

04

 

地理

6

04

科学

物理

6

08

 

化学

6

08

 

生物

6

对选修不作规定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4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0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1 学生每完成18课时的学习任务并达到相应的要求可获得1学分;

2 每学年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

3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1学分;

4 高中三年共178学分,其中必修115学分,选修I53学分,选修Ⅱ为10学分;

5 每个科目都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提高的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

6 学生毕业要求:学生至少获得142学分

1)每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2)必修学分不低于115学分,其中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3)选修Ⅱ学分不低于6学分

五、课程内容及其课程标准

 (一)、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

   1、时代性

   (1) 课程内容体现社会进步和当代科技发展;

  2)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3)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基础性

  1)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在进一步加强所有学生共同基础的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对基础的理解与时俱进.

3.选择性  

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

(二)、研制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经过几百名专家近一年半时间的努力,15个学科课程标准都经历了专题研究、框架研制、初稿、征求意见稿等几个大的阶段.在此期间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意见,数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各标准组充分吸纳各方意见,数易其稿,形成目前的送审稿。

总体意见为:

1、专家们对教育部主持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肯定;

2、几乎所有的院士,学者认为各科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经过适当修改后可公布并进行实验;

3、专家们对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如有些内容要求偏高,有的学科要进一步增加现代科技内容,有的学科应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的要求,各学科都要尽量反映最基本的内容和思想方法等.各标准组据此进行丁认真修订,对不宜采纳的意见都与专家们进行了沟通和解释。

     4、此外,专家们强烈希望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改革高考招生考试制度,以确保新课程的推行。

    六、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1、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2、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并学科目,将每学期分为两段,每段为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3、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4、高三下学期,学生应保证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进行总复习。

    5、受经费,师资,场所,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现有条件,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设部分与学生将来的发展直接相关的选修模块;

    6、学校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师资状况,创造条件,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齐全部选修模块,为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选择空间。

(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1、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2、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四)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1、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2、每一所高中都应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鼓励高中独立或联校(也包括职业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部分选修课程,清除一切不利于学校间实现资源共享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优势互补;

    3、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五)改革评价制度

    1、新课程要求学校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评估和督导;

    2、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3、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国家建立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七、关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相应改革的建议

    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重大,因此,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同步进行相应的改革。建议有关司局成立专题组,研究与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配套的高考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八、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策略

   ()新课程的实验

    建议从18个实施初中新课程的国家实验区所在的地级市中,选择若干作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验区。

    1、有利方面:

  1)、高中新课程的试点应尽可能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相衔接,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实验成果,避免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将对整体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2)、义务教育的实验区在观念、行政组织、师资培训、专家系统、社会支持等方面都有非实验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2、不利方面:

    对高考招生考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