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教师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教师作品 >> 正文
我的教学主张:关注生命 快乐教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4
        20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我始终致力于三个转化: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二是把前人从事科学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转化我在化学教学中始终主张:一个实验、两种观点、三种方法和四个维度。

 

    一、一个实验——注重实验教学

    在理科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得实验者,得理科综合之天下”,可见,实验在理科生中的地位。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魅力不言而喻,在化学课堂中我非常注重实验教学,因为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科学认识的源泉、也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更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1、实验是化学科学认识的源泉

    在化学科学认识范围内,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是作为化学科学认识活动结构的两极而成对出现的。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相互作用必然通过一个“中介”来实现,这个“中介”就是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活动中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得到统一。化学史上大量的事实都说明,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理论进一步上升和发展的必要环节。如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如果没有道尔顿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等科学家对气体的多次实验观察,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就不能提出原子—分子论,古代模糊的原子概念就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如果没有英国化学家法拉弟和汤姆生等科学家的气体放电实验,没有X射线实验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达到就不能更深层次;如果没有E·卢瑟福和查德威克等科学家的一系列碰撞实验,也就无法认识原子核的结构。

  因此化学课堂中,我会想方设法地引入化学实验,把原本抽象的原理和理论,通过实验中的声、色、嗅、形等具体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自觉和快乐的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

    2、实验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过程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1)观察方法(包括测量和记录)、(2)实验方法(包括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记录)、(3)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包括线图化和表格化)、(4)科学抽象方法(包括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5)模型方法、(6)假说方法。学生所认识的科学知识,虽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获得科学知识,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探究,训练科学方法。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的多机会参与实验探究,实践证明,实验是训练学生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验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实验既是科学知识,又是科学方法。因此进行化学实验就要求有科学态度和良好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必须融会贯通于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中,教师全神贯注地操作实验,学生被实验现象所吸引,尤其学生为实验的成功与挫折而惊喜和焦急,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对于他们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培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二、两种观点——学生观和课程观

    课堂教学的诸要素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和课程这两个要素。

    1、关注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观

    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认识到:学校教学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实现价值的一种生命活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时刻实现着“生命课堂”的理念。生命课堂是人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充满人文关怀,用爱心唤醒学生的热情,用期望激起学生的希望,用幽默化解矛盾,用智慧产生神奇;生命课堂是社会课堂,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具有社会属性和探究属性,时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已任,建立友好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在化学课堂中渗透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HPS(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教学和IHV(互动历史小品)教学。化学课堂是思维课堂,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思维、形成科学观念。生命课堂是开放课堂,生命课堂的教学是开放的,它包括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生命课堂是多元课堂,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的丰富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生命课堂是和谐课堂,生命课堂追求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和谐,它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和谐发展。

    2、关注促进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所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课程观。2006年我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试验,作为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我清楚地认识到这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它有五大特点:即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人文弘扬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生成的课程内容观、民主多样的课程政策观。作为新课程的先知者和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在关注课程的变化和课程的再造与重构。

    教师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有所选择、增删,对课程实践进行微调。

    

    三、三种方法——信息提示、问题解决、自主探究

    化学教学的方法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什么内容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

    1、提示型教学方法

    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来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它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既能够使人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的文化知识,适应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师的教育艺术可以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充分展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常表现为“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等四种形式。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

    3、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组织理想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自主性人格,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激增的背景下,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空前地凸现出来。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适合自主型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石油的分馏”这一内容时,笔者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名牌栏目,把交流与对话的形式迁移至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尝试,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符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石油的分馏”这节内容浅显易懂,与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要求不高,在教学中应遵守广而薄的原则,所以本节内容采用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对话交流形式开展学习。

  

    四、四个维度——基础、核心、主线、手段

    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复杂的教学行为,一节成功的化学课一般应体现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四个维度。

     1、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教学不仅要“动手”(培养操作技能),还要“动脑“(渗透思想方法),更要“动情”(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在教学中应做到:再现设计过程,突出思想方法;拓展操作过程,丰富化学内容;加强分析过程,观察思维同步。

    2、以思维为核心

    化学教学中要追根溯源,深入提示化学家的思维过程;要还原稚化,充分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要诱发引导,及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开放交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

    3、以过程为主线

    教学中要让学生重演化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化学概念,要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化学规律,要坚持延迟判断,让学生探寻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化学实验,要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对于化学解题,要注重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4、以变式为手段

    对于概念变式,提供变式材料消化概念,进行变式训练活化概念;对于规律变式,正面讲清(来龙去脉、化学涵义),反面辨析(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侧面沟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于实验变式,变更实验条件,突出化学本质,编制操作程序,准确感知现象,改进演示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习题变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实践、研究,才能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永无止境,关注生命,快乐教学是我毕生的追求。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