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 学
第一节 办学形式及教学方针
1913年学校建校初期,实行修业四年的学制,并设立预科班修业一年,考试成绩及格者准予升入正科班。从1922年起实行新学制,修业三年后,按照原四年学制,最后一年分设文、理、商、农等科。1930年暑假后,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在原来四年制的基础上,修业两年毕业。1931年,正式实行初中高中三三学制。此时,学校的教学方针是锻炼强健体格,陶融公民道德,培育民族文化,充实生活技能,培植科学基础,启发艺术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增进读书能力。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侵入沧城,学校被日军盘踞成为他们的后方医院,学校被迫停办。1950年2月,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意见,学校专办初中,准予原联中师范班一、二年级学生100人提前毕业,并分配工作。7月,学制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原为春季始业的一、二年级班次,学制均延长半年。1953年暑假后,又开始招收高中班,共招收两个班,重新成为完全中学。在大跃进中,学校按照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了电机厂等校办工厂,实行半工半读。1962年,在调整、巩固、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教育工作规程》180条。文革时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97年9月初中停止招生,学校由完全中学向高级中学过渡。2001年12月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的教学方针确定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第二节 教 学 管 理
一、 教学管理体制
1913年,学校设立教务课管理教学事宜。1949年设立教导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1966年8月,文革开始以后,教导处失去职能作用。1968年4月沧州一中革命委员会成立。1979年2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了教导处。1984年,改为教务处,专门负责教学管理工作。1996年,形成了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教学管理网络。
二、 教学管理模式
1、1996年新的教学管理网络形成后,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出台“开展整体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案,确定教学改革课题,建立了评估、监测体系。除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开了30门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三大板块相互协调并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
2、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科研的主渠道,出台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目标,扭转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每堂课都要贯彻三主两高一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高质量、高效率、低负担),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确立了课堂教学中的三性原则(调动主动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努力实现四个突破(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传统教学模式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进一步明确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次数不得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
三、教学评估体系
从1984年以来,学校坚持开展了学生评价教师活动。出台了《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由班学习委员填写《教师教学常规检查表》,一周向教务处反馈一次。每学期末由教务处组织全校学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每位教师从制定教案、课堂教学、自习辅导、作业处理、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并由学生按最佳、较好、一般、待改进等四个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估。最后由教务处进行汇总,及时和任课教师本人交换意见,并作为评优晋职的重要参数。
第三节 教师队伍建设
一、 加强师德教育
1997年学校提出了“以德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教师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出台了《师德教育活动方案》、《教职工在校一日常规》、《教师师德水平量化评估表》等。特别是下大力气刹住教师的外出兼课、办班、有偿家教等不良风气。
二、 加强业务培训
1、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定期举办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
2、1997年――2004年先后共选派42名教学骨干参加高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深造,选派66人到北京、南京、西安、扬州、黄冈、启东、衡水等地参观、学习。
三、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