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应当说,虚拟世界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方方面面之中。互联网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中小学生“网民”与日俱增,网吧逐渐成为孩子们上网的主要场所,网吧文化对中小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有两面性。面对孩子上网成瘾等各种问题存在的现实,如何科学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代中小学生上网现状
(一) 中小学生上网率
当代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长大的一代,随着家庭电脑的增加,一些同学从小就学用电脑,学上网。当今不会上网的中小学生已寥寥无几。它说明上网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魔力,如果不能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的话,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二)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网上活动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收集资料、在网上学习、周游世界、探测天文地理;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与人聊天,在网上玩游戏、玩QQ等等。
当代中小学生喜欢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于学习。近七成学生认为网络能帮助学习。表示网络能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获取有用信息以促进学习,提高效率。二是为了轻松、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三是玩游戏或聊天。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由于成绩不够理想,心理得不到满足,没成就感,于是,通过上网,玩一些游戏或与网络中的人聊天来得到满足。比如,网上的“游戏大王”,网上的“游戏通”等,这些同学在网络中被称为老大,得到别人的钦佩、羡慕,以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被调查的同学中,上网聊天的占主要部分,有34%之多。上网学习的只占8%多点。聊天玩游戏可以舒缓学习压力,但聊天、玩游戏久了就会分散我们学习的心,逐渐被网侵蚀,被网迷惑。
(三) 中小学生上网的途径
中小学生大多不喜欢在家上网,因为受父母约束,他们的主战场是网吧,他们不在乎网吧有没营业执照,他们只喜欢网吧的气氛,网吧的无拘无束。在调查的学生中,60%选择在网吧,选择在家或在学校的只占少部分。由这个数据看来,中小学生热衷于网吧的程度可不是一般了。可现在由于网吧经营管理的一些问题和不法经营者的谋取暴力,在网吧中出现的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又不断出现,这也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将网吧整顿建设的更好,使网吧真正成为孩子们休闲、学习、娱乐平台的主要所在。
在调查中,19.1%的家长表示支持中小学生上网,24.4%的家长表示反对,56.5%的家长则采取中立的态度。当问及“你倾向于学生在哪里上网”时,94.7%的家长倾向于在家里上网,4.4%的家长表示可在朋友家上网,只有0.9%的家长倾向于学生在网吧上网。也就是说九成多的家长倾向于孩子在家里上网。家长支持学生在家里上网,主要是因为在家里可对孩子上网可以监督和进行适当指导,以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们反对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原因主要有:网吧人员复杂,孩子易交友不慎;网吧管理存在隐患,容易出事故;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等。
二、网吧存在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视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或工作工具,网吧应运而生,它是网络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中小学生对网吧这个途径的选择,网吧行业更进一步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网吧行业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谋取利益,无视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始在中小学校附近、住宅区开网吧,直接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社会对网吧的管理采取多头管理,网吧的经营管理还不完善。比如有文化局、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电信部门等参与管理。这样的多头管理不仅给正规的网吧经营带来了诸多麻烦,而且还给“地下网吧”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 网吧吸引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原因
1、上网“畅通无阻”。
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3.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在中小学生中有81.6%的学生上过网。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逐渐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必备设备。网络的快捷性、无限性能极大地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越来越容易操作的电脑使得孩子们很快学会了上网。导致上网成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盲目上网,没有得到应有及时的正面引导。
2、网络的虚拟性、刺激性。
网络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缓解心理压力。青少年在成长期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交友,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学校或社会。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解决,就会使他们感到压抑,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信息的丰富性和游戏的刺激性,使青少年视网络为“知音”,以网吧为“归宿”,在紧张中获得释放,于疲惫时找到平衡。在当下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家庭里亲子关系紧张,于是上网打游戏、聊天成了孩子寻求乐趣、发泄苦闷的工具与渠道。
3、上网热衷音乐、娱乐。
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上网最关注的是音乐,娱乐类和教育,文化,科技类,分别占49.6%和45.0%,以下依次是游戏(35.1%),新闻(33.7%),聊天(32.3%),计算机(15.2%),其他(14.2%),军事(7.4%)。其中有三成学生曾接触过网络上的非法或传播不良信息的站点。
促使中小学生上网的原因主要是学习需要,其次是猎奇及受同学影响。从上网目的来看,中学生上网查信息的比例最高,占39.7%,以下依次为收听和下载音乐(31.2%),聊天(25.2%),玩游戏(24.8%),随便看看(14.9%),收发邮件(14.5%),其他(8.2%)。
4、“合群”与“时尚”的心理。
这种心理也使部分学生被动地成为网迷。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交流上网的所得所感,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因此往往失去话语权,甚至被人嗤笑为“不时尚”,而自感孤于群体。这部学生后来也有不少成为网迷。网友之间共同的经历产生共同的语言,放松氛围中的交流带来的快感也是网迷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学生上网既与网络本身的特点相关,又与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与特点有关,还与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同伴相引社会上不法经营等等密不可分。既有社会上客观的原因,又有学生主观的因素。
四、中小学生上网的利弊分析
(一)上网的积极作用
1、获取更多的信息
互联网的无障碍沟通、信息资源的无国界共享等特性,彻底打破了传统网络的条块分割和信息独占的理念,中小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中小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增加与外界交流机会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便于更快地更广泛地建立起人际关系,可以不用公开演说就能成为公众人物。网络突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心理学专家认为人最渴望与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则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 缓解减轻课业负担造成的压力。
3、发展自己的个性
网络自主性让你可以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求者,网络开放性让你在网上表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网络包容性可以接受你在网上发表的不同观点,网络多样性可以让你在网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研究、创新;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 自己动手做主页、博客、圈子、论坛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从中体会到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得很棒。
4、拓展学习的空间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资料,网上学校、远程教育突破教育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不再只单一从学校课堂上获得知识,从而也改变了单一课堂学习模式。(1)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其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2)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3)可以利用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中小学生的个性培养;(4)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它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寻求知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当今中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可以说,网吧的出现为中小学生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5、缓解心理压力的快捷渠道。当问到网络工具能否帮助你缓解心理压力及采用方式时,58%的学生认为网络工具不失为缓解心理压力的快捷渠道,主要采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方式来宣泄和倾诉以缓解身心压力。
(二)上网的消极作用和存在问题
1、电子“海洛因”——网络游戏成瘾危害身心健康
逃避现实是游戏玩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但耗费宝贵地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危害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有一成多的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平均一天超过3小时以上。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出现。不上网就会抑郁,心理不安、情绪低落,如果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就会现明显的网络病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网吧内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空气污浊,光线暗淡、人杂、噪声以及机械设备的消毒等隐患;青少年上网吧时的心理也不利于其身体,他们大多是瞒着
2、沉迷网络聊天——交结损友,出现网恋
网络聊天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泄,然后就是浪费时间。网络聊天就变成鸦片,它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让你更加不思考自己实际该做的事情,一旦回到现实将会更加空虚和无聊。很多中小学生出现网恋,成为一场付出真情和纯真的游戏。在网上,中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交上一些损友,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色情内容——诱发青少年学生犯罪
网络上的色情内容以及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影响已经让父母
4.家长及学校对学生上网引导不够
调查表明,虽然有67.1%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家长对自己上网曾进行引导,但这种引导是很不够的。虽然有83.7%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仅有9.6%的家长经常上网,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知之甚少,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上网成瘾通常出现在那些平时对孩子疏于教育的家庭中,这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成瘾症状,便不知所措,心急之际,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进行自我反省,一味追责孩子,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然而,殊不知正是家长的粗暴行为导致孩子加速沉迷。受了创伤的孩子,更加依恋网络,到网络中去寻找安慰。使得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成瘾之后,总是怪责网吧遍地开花,怪社会管理力度不够。
5.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屡禁不止
许多学校都反映,学校附近就有不少的网吧,虽然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到网吧上网,可是中小学生到网吧上网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有些网吧只顾经济利益,对上网的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上学时间上网,他们不闻不问;学生在网吧过夜,他们置之不理。有些网吧甚至提供吃住一条龙服务,容留学生在网吧上网。量变的积累促成了质变的发生,很多学生习以为常,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下降,离家出走等事件的发生。显然,网吧对青少年学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五、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正确上网的建议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我们是赞成学生上网的。作为学生,他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的是要源源不断地补充精神食粮。他们当中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认为网络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的。
(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原则和思路
网络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他们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和加强学生上网的管理,采取“内外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走“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的路子,以促进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主要举措
1、网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吧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网吧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少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加强监督网吧营业申请的一系列手续。其次,将网吧的多部门管理改为统一管理或一站式服务,明确分工、权限、责任;加强对网吧进行规范管理,制订更细的运营规则;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督促网吧规范经营;政府通过执法部门、办事处、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大惩处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网络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2、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学校方面,要多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和课程,教导中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正确认识上网的利与弊;动用学校德育与法治教育渠道,以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晓其利害,趋利避害。
(1)开展有关主题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牵头,根据校德育与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从初、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层次地利用晨会宣教、班会讨论,形成主流意见;展开“珍惜青春,远离吧害”主题黑板报评选活动,形成舆论氛围;利用橱窗图文宣传、放映有关VCD影碟,巩固教育成果;开放网络教室、安排专人负责,满足学生正当上网需求。可以在校开展“每周上网30分”活动,组织有关网络专题知识竞赛;开展多种体育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活跃其业余生活,净化其心灵空间;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慰问驻守武警消防部队、帮助社区残疾人、军训等活动,给学生重植理想,再铸灵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帮扶学生重拾学业,给他们开启一扇正确地融入社会之门。
(2)帮助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处理子女上网问题。
要求班主任以家访和个别约见家长的方式,对上网问题突出的学生家长辅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认识上有误区的家长晓之以理,告之以法,提高他们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与我们一起共谋良策、典型交流,以求得在家庭教育环节上的有效配合。
3、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
网络怎样利用关键在于学生自身。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扩展,网络道德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自身方面,要求中小学生在学习和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封闭自己,而要主动与外界接触,自觉拒绝网络上不良内容对自身的侵害。因此,告诫他们慎交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更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通过道德自律,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为了防止沉迷于网络,大家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有针对性地从小事入手,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尽量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和同学、朋友交流,多参加班级和学校里的集体活动。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准则,时常提醒自己,告诫自己。
4.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眼下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关注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而是现代家庭如何与网络时代接轨的问题。家长思想要开放,鼓励和支持孩子们上网,同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关上网的内容,关心他们的思想发展,发现问题及早处理。目前,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而又缺乏有效地教育方法,尤其在新兴的网络面前,多数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或一窍不通,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还依然是传统的“打压模式”,通常忽略与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始终感到压抑,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不能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要顺应时代潮流,与孩子互动,并进行有效监管。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家业余时间或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与孩子在家一起上网,共同学习网络常识,了解网络性能,改善亲子关系,使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有效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职能。
5、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网络是中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喜欢上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从长远上看,对中小学生上网还是应当采取明智的态度,既要限制“过度”,又不必“过度限制”,“堵”不如“疏”。各级教育、心理、医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人士联合起来,组成上网领航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相关的专业帮助。同时,也热切地呼唤那些曾经遇到过相关问题的家庭,向大家提供家庭走出网络冲突的成功经验。社会舆论界更要加强监督。其次,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暴力和色情网络等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显刻不容缓。开办心理网站,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及时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
网络已普遍渗透到社会、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而且深深地影响着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不论你愿不愿意,网络文化正从根本上重塑着整个社会,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的知识宝库,是他们的学习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得到经验生存成长的另一种形式。心理学专家认为,除了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学生上网,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上网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巨大。我们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与社会各届有识之士一起努力,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网络上获得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自身得以健康发展,使其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 五招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图)2009-02-10 08:06
• 高三学生寒假应该注意的五件事2009-01-25 11:38
• 高三学生寒假学习安排 经验教师给家长指点迷津2009-01-25 11:36
• 【2009年高考】近年好就业的行业性大学一览2009-01-21 06:29
• 名师支招:高中生手机短信如潮 家长怎么办?2009-01-11 19:17
• 上了高中的儿子嫌我烦,该怎么办?2009-01-11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