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

普通班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

日期:2010-11-19 15:53点击数:5982次
[案例]
“昨天的复习试卷大家做了吗?做好的同学请举手.”复习课上,我问高二普通班学生。
回答“没有!”的学生声音亮过“做好了”的声音,举手的只有几个女生。
“现在什么时候了还不及时完成作业?这样下去拿什么参加期末考试?!”我很气恼,却无可奈何,再给十五分钟让学生继续做题。
整堂课,学生做题效率低下,错题多,而且材料题一副爱做不做的神情,好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不听课,不作笔记,一副“与课隔绝”的姿态。
“厌学!”一个词在我心里跳了出来。
[案例分析]
一、普通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
有心观察一下,普通学生厌学现象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男生,坐着发呆,你一看他或走近他的身边,他就装模作样写几个字。一副“受逼迫”的样子。
2、讲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然主要是男生,低着头,或者趴在桌上,或者神情茫然,几乎都不做笔记,一副完全听不进课的神情。
3、晚自习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不少女生要占用一节课的时间写日记;不少学生大多时间在抄作业;也存在看小说和动漫书的现象;学生间一有动静(例如一只虫子从女生头上飞过引起女生的惊叫),会激起全班同学近十分钟的关注。
4、午间或晚自习前的补课学生,也是一种被逼的姿态,多数学生从教师办公室回教室时,都一路慢悠悠地神情,不在乎上课是否快要迟到。
5、星期四晚上总有学生来问,星期五下午是否要提前上课然后放假回家。厌烦周六上课,是大多数学生的普遍心态。
等等。
二、普通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信心,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我校是区级普通高中,普通班学生在全年级学生中是成绩最靠后的群体。长期以来的失败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恒心。
2、家庭教育的误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学校所在的地区在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家长经商、家境富裕,许多家长并不重视学生教育,学生中(尤其普通班学生)存在“考不上大学家长也会让我上自费大学”“有钱就能上大学”“考上大学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在家做生意”等心理,学习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有学习的动力。
3、临近期末,临考的压力使学生更盼望放假,难以集中精力复习备考。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分数第一”的高压下,教师的“题海”战术、“疲劳补课”“时间抢夺战”辅天盖地,使学生无所适从。
2、复习课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
3、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急功近利”的“压迫”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
4、教师对普通班学生缺乏赏识与关爱,使普通班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感,有效教学难以实施。
等等。
[案例与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随后的复习课我采用几个策略作了调整。
1、精心准备复习课件,向每一堂课要效率。针对普通班学生基础差的现实,在课件设计上注重“落实基础”与“突出重点”,决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做“撒大网”的事。适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并体验到“成功”感受,增加学习的信心。
2、精选练习,讲练结合依然是传统有效办法。精选的练习,既能使复习的内容得以巩固,也可以有效调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3、表扬鼓励与“发威发怒”并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随时关注学生,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并适时给予表扬;对于不听课的学生,一定要“发威”。我的做法是:大喝一声“还有谁没有看屏幕?不听课的到外面清醒一下去!”懒洋洋或走神的学生多半被我吓一跳,回过神来听课;找机会表扬被批评的学生,给他挽回面子。总之,不丢下一个人,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共同进步的喜悦。
4、略施小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机会大笑几次。如,用时事轶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把走神的学生叫作“小朋友”,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连声夸“你真厉害,老师都没想到,要拜你为师!”活跃的气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兴奋度,提高学习的兴趣。
5、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尤其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的情况,我找了不少学生谈话,以自己以前的学生自强不息的实例启发学生,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为他们树立明确而合适的人生目标提出建议。大多数听了我的建议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转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案例感言]
我曾对学生说:“我们起点比别人低,但我们不能永远比别人落后!请一定要‘用好成绩回报父母’。相信你的人生因为你付出会更精彩!相信普通班的你,努力一定可以行。因为,努力了,你也可以很棒!”
那一刻,普通班所有的学生,都在静静地听,我看得见他们眼睛里的认同,信心,勇气,我喜悦;我也看到少许的犹豫、茫然,甚至漠然,我明白,普通班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向前,永不止息。

关注官方微信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博川网络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