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家|王定华:“十三五”呼唤教育家
2016-03-12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王定华
“十三五”承前启后,意义非凡。它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教育将在推进公平、提高质量、改进治理、提升品质的道路上,理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依赖一千多万教育工作者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也需要一批教育家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典型引领、造福后人。不必拿孔子来衡量,他让人高山仰止;不必拿朱熹作标杆,他让人望尘莫及。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特点与优势。时代在变,万物皆流,与时俱进,还看今朝。伟大的时代呼唤教育家不断成长,教育的繁荣助推教育家应运而生。会写小说者可当作家,能绘画者可成画家,善唱歌者被称为歌唱家,在教育信仰、素养、意识、能力、实践等方面出类拔萃者,当然可视为教育家。
一要有纯粹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引领教育家不断追求远大教育理想。它能够让教育家在面对来自权力、地位、金钱的压力或者诱惑时,坚定政治方向,遵循教育规律,笃信教育价值。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他们不受名利驱使,长期坚守在一线学校岗位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执著于最本质、最本真的立德树人。
二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教育家应表现出对人类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五千年绵延不断、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珍视。教育家应该是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饱读经典,古为今用。缺少文化者,难成大家。教育家应当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予以肯定和追求。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育家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蜡烛精神和人梯精神的源泉所在。教育家应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把教育视为一项值得奉献终身的崇高事业,而不止于养家糊口的职业。
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教育家必不会对已有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会面对困难裹足不前。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敢探未发现的新理;具有开辟精神,敢人未开化的边疆。创造时目光深,开辟时目光远。所以,要调动优秀校长、卓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他们勇于打破落后桎梏、打破无谓藩篱,敢于直面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四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教育家不仅热爱读书,博览群书,具有渊博学识,而且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还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他们对古今中外主要的教育体系、教育流派,或予继承弘扬、推陈出新;或愿学习借鉴、取其真谛;或另独树一帜、粉丝众多。一味随波逐流,就会浅尝辄止;完全孤芳自赏,又难免曲高和寡。
五要有成功的教育实践。教育家最可能来自基层,来自中小学校长或名师岗位。甚至,教育家不仅可以产生于城镇,也可以成长于乡村。他们长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他们长期扎根学校,做出骄人成绩,获得大量体验。他们教过一茬又一茬学生,桃李芬芳,声名远扬。要鼓励骨干人才梳理丰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并上升为理论。
“十三五”时期,整个国家都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更应凸显。这期间,如能产生出100位左右全国公认的教育家,再有总共1000位左右省级公认的教育家,则可谓教育之幸事,值得让人期待。教育家的认可程序,不一定通过官方考评,也可看重民间推崇。在我们身边,有一批大家,教育理论和实践极为出色,在教育同仁中广受认可,深植人们心中,他们就是教育家。
教育家并不神秘,也不遥远。教育家正在向我们走来。
内容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