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新高考时代,除了会教课,老师您还得懂这个!

日期:2016-05-11 09:49点击数:3854次

2016-05-03 中国教育报

新高考给考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这也给考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家长、老师一致认为,对考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职业生涯规划。

在不久前举行的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减少录取批次、强调专业优先等特点赋予了学生学习科目、学习难度的选择权,将倒逼教师和学校把教学目标从提高分数转化到学科兴趣、学科能力、学科价值观的培养上……”,演讲赢得在场教师的广泛共鸣,也有老师会后说,现在老师真不好当,不仅要上好课,还得是“职业规划师”,自己当年考师范、当老师都是懵懵懂懂的,怎么来辅导学生呢?

那么,新高考“73”该怎么选?对未来大学选择专业有什么影响?各位老师,您有这些困惑吗?您知道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吗?生涯规划可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大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呢。

啥是生涯?如何规划?学生们的困惑有很多

1.对将来干什么没什么想法,很茫然

新高考试点方案出台后,有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高一学生,问道“你会选哪三门科目?”“你觉得你以后适合做什么工作?”“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而被采访的学生几乎一致回答“不知道”。

但是根据新高考试点方案,其中最大亮点就是是彰显选择性理念,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择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科和专业。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学生不会选择,不知道怎么选择,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2.长期以来都是埋头读书追求成绩,没有什么兴趣怎么办

四川省某中学的高二学生小赵从小到大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班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都很喜欢她,家长也对这么乖的女儿非常满意。但是小赵自己现在越来越焦虑,因为高三的学长学姐最近在愁报志愿,小赵也就开始反思自己,然后发现没有什么专业和方向能让她感到有兴趣。好像学习就只是为了拿高分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个领域,如果读大学还有工作之后也是这样也挺悲哀的,据中教君了解,在生活中,像小赵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困惑、迷茫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3.选择专业,简直就是“雾里看花”

高考填报志愿截止日期临近,厦门一中的陈同学还不知道要填什么专业。身为教师的母亲建议她填报师范类专业,但她似乎也提不起兴趣来事实上,跟小陈一样在毕业填报志愿时“一头雾水”的学生还有不少。

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专业名称和学习科目,不知道这些专业未来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需求。有的家长便充当了“意愿代表”,根据自己的意愿、理解或职业经历来“越俎代庖”。

 

新高考时代,这些将会和上课一样重要

1.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

开学第一天,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的黄雅琦有一项特别作业:填写“生涯规划书”。从来没填过这类表格的黄雅琦第一次开始思考“我是谁”以及一年计划、三年学业规划、十年生涯规划。在“了解自我”一栏中,她认真思量着“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我的性格”等。在三年目标中:她郑重地填下了“一重点大学文学专业”的努力目标。

而在填写“生涯规划书”一个月后,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和“学科兴趣与职业定向自我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最喜欢的职业是文学,这跟她的“自我了解”不谋而合,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努力的方向。这两份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了她自己、父母和老师,并进入了成长档案袋。

“新高考的最大特点是选择,有选择就有机会,只有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高校和专业,然后两者对接、匹配,才能让学生的利益最大化,找到最适合的发展之路。”拥有“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的牌中教务主任王惠丰说。

2.给学生提供学习经验,让学生对某一学科领域有兴趣

有专家说过,在较为困难的学业中,成绩达到60分可以靠能力,60100分之间则要靠兴趣。

乔志宏教授在演讲中也提到“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经验,让学生建立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作为老师,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帮学生了解这一学科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老师会说,帮助学生寻找兴趣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我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呢,怎么去帮助学生。其实。寻找兴趣点、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有科学方法的,比如老师可以在班会上发起小调查,针对“是否需要独处以恢复精力”“做事更重结果还是重过程”等具体问题提问,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性格类型,并针对相应性格类型推荐对应的学科、专业类型。

3.让专家咨询进入学校,丰富学生对高校、专业、职业的认知

一位教育研究者说,“一个常见的现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们大多数学生还是依赖老师和父母,自己不会选择。”在中教君后台留言中,网友@爱笑的达达你猜猜说,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新的高考改革具体的省份、大学专业的限制、某些专业是否有高中必选学科这些问题;@其中点滴也表示,不要让学生每天都在读死书,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备考之余对时事政治和社会动态有所了解。

北京的一所学校就定期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者校友到学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谈他们的经历,讲他们的故事,学生从他们身上去了解社会,逐渐树立职业想法。这样一种探索方式,尤其是与职业名人建立职业情感纽带,广受家长和学生好评。浙江的一所高中也在校园宣传橱窗里展出“高中各门课程对应的专业”等资料。饭后休息时间,同学们都会驻足观看,并相互讨论。

4.让学生走出去,通过实践探索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梨子的味道要亲自尝一尝才知道。网友@豆豆龙也说,必须让学生学会清晰地认清自己和外在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是学生群体最迷茫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是挖掘自身潜质的首要之举。

一位家长介绍他孩子所在的学校时说,“学校每年还有12次的职业见习日,带着学生走出去活动,通过实地到一些企业、工厂、农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课堂里所见不到东西,组织学生在国内做长项、短项的义工活动。这种多元的活动架构,让孩子得到一种非常真切体验,孩子常常在不经意的一件事当中,受到触动,激发了孩子的理想。”

5.多方面提供指导,把学生生涯教育系统化

完善学生生涯教育辅助体系,把老师分成学科小组,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科生涯中心,开设生涯课程,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指导,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哦。

据网友@一棵树说,他任教的山东省高密市某中学,初中生也会涉及职业生涯问题。学校以自立教育为核心,设置了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初三)在内的多种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已经搞了多年,效果相当不错。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则是综合了多种生涯教育方式,除了生涯发展课之外,还举行“规划未来,挑战人生”的主题班会、“选择好学校还是好专业”生涯辩论赛、“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学业规划策略”主题讲座等等相关活动。该校的一位老师说:“现在学生自主选择权多了,但是他们更不会选择了。从小被安排,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我们通过生涯发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逐渐清晰自己未来的选择和方向,人生更加有内在和激情和动力。”

6.“外包”也是个好思路

网友@WOO表示,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能力,自身缺乏广阔的视野,且不说一切为升学率,就是想为学生未来提供意见也感无奈,只能从自己同学,朋友中举例子。我的办法是“外包”,就是老师去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和机构,让学生接受更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关注官方微信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博川网络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