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真谛是“经营人心”
——沧州市第一中学管理探秘
□ 本刊记者 杨思博 张彦娟
“校长在与不在一个样”
“以前只要一出门,我就会担心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没人管,会不会乱成一团。但现在,通过对管理重心的及时调整,各个层级职责分明,即使校长不在,各个层级的工作依然井井有条。校长在与不在完全一个样。”谈起学校管理,沧州一中校长刘月廷一脸轻松。
作为校长,出门开会、考察、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作为大校、名校的校长,出门的机会更多。校长不在家的日子学校情况怎样?以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刘月廷。只要刘校长一出门,学校就多多少少有点乱:教师们有的迟到早退,有的班空堂;中层干部职责不明,管理松懈,出了事互相推诿,和校长在家时相比反差很大,学校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以应对来自校内校外的压力和挑战。
刘月廷深知,单靠一己之力,想要管好一所几千人的学校是不可能的,只有合理地“分权”, 使学校中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提升管理效率。为此,从2007年开始,学校有步骤地将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将原来的保卫处、政教处、宿管处整合为学生教育处,以解决各个处室在协同工作时管理链条脱节的问题;将教学处从教务处中分离出来,集中精力抓教学提高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学校推行“校长负责制”、“年级部主任负责制”、“备课组长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的“四制”管理模式,将权力重心下移,突出各个层级的实体地位,变直接领导为目标管理,变管理中心为决策中心和监督中心。如在教学管理方面,学习进度、考试密度、主题活动等,均由年级部根据本年级具体情况自主决定。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使学校中每一级部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各司其职,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精益求精。
“每到中秋节学校都会放烟花庆祝,今年我只是大致说了一下注意事项,他们就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一中的管理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工作了。”刘月廷兴奋地说道。
“要让教师感觉在一中很幸福”
“我一直在思考,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做高中教师挣得多,还有寒暑假,理应很幸福,其实真的如此吗?我看未必。不错,现在教师的工资水平虽然上调了,但是和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而且单纯靠物质奖励很难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要想让教师幸福,就要尊重教师劳动的特点,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突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我认为,教师幸福至少可以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获得。所以,作为校长,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是关照教师职业幸福的第一要务,也是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根本举措。”刘月廷说。
刘月廷认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让教师把学校教学工作与个人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教师的工作任务既富有挑战性,又成为一种激励因素。因此,学校管理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去行政思维和去行政管理方式”:“校长不能以会议来领导学校,应该用思想领导学校,用符合学校发展的具体办法来领导学校。教师工作任务过轻或者过于单调,会导致教师不安心工作,但如果工作任务过重,以至不堪重负,同样会使教师无法承受压力,对工作失去信心。”刘月廷说。
为了让教师从繁杂机械的行政管理中脱离出来,一中以级部业务活动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在为教师合理分配工作的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优质课比赛活动,教学论文写作活动,说课、评课、听课、写教学札记等多项活动,促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使这些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一中建立了一整套制度,结合实际情况,按年级部、学科、个人,分阶段提出目标要求,同时采取相应的考查、考试措施。此外,学校还启动“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为教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要求教师积极学习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边教边学,教中学、学后教,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近几年,一中教师在国家和升级教学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教师达到150余人次。
“人性化管理不只是一个口号”
每到年终,一中都要给在这一年里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人颁发“校长特别奖”,奖励的范围包括全体教职员工。今年,刘校长要奖励的名单里,除了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还有学校的保安。
在很多管理者眼里,保安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认为他们的工作无非是每天在学校门口维持维持秩序,夜里在学校里面转悠转悠,学校的发展和他们没有关系。但刘月廷不这么看,他不但明白保安工作的重要性,更能体谅他们工作的辛苦。为此,学校的保安室不但都配备饮水机和空调,学校还想办法为家庭有困难的保安解决配偶工作的问题。一名保安对记者说:“在一中,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学校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是为了学校、学生的安全,我们再苦再累,心里也痛快!”
一中的保安文明礼貌和执法严格是出了名的,以至有一次,一名家长见到刘月廷,劈头说的第一句话就说:“就冲你们学校的保安,我也得把孩子送到一中来,我们放心!”
“学生家长因为保安出色就把孩子送到一中来,你还能说学校的发展和他们没关系吗?其实,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力量。在一中,‘人性化管理’从来就不只是一句口号。”刘月廷庭感慨道。
有的学校管理者认为,对教师的管理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取刚性化的措施,比如对迟到的教师扣发奖金。对于这种做法,刘月廷并不认同:“我认为对于学校的管理是一种经营,经营的是人心,教师可能并不在乎因为迟到而扣的那一点钱,而是这样做,伤的是教师的心。”
对于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推行的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为机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刘月廷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起源于欧美企业管理、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使学校管理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但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教师是“人”的重要因素,把教师看成只能服从命令的机器,无视教育是一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劳动的事实,无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显然,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劳动与工人劳动、教育产品与工业产品的区别,将教育管理等同于企业管理,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这种忽视人性、缺乏人情味而又冷漠、粗暴的管理模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刘月廷主张,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逐步引入人性化因素,最终实现人性化管理,这种人性化管理不仅仅针对教师,而是一中全体教职工,包括学校的清洁工和保安。
2010年高考,沧州一中的刘哮阳同学以708分的成绩夺得河北省理科状元。因此几个月来,刘月廷一直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经常被问到对于沧州一中出了个状元有没有感到惊喜。对此,刘月廷总是十分平静地回答:“孩子们在沧州一中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校长我当然很高兴。今年一中出了全省理科状元,是个偶然,但也不全是偶然,那和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全体教师的辛勤栽培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说明我们对于学校的‘经营’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