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看历史复习
沧州市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周新艳
07年文综卷历史部分一现身,立即一片喊杀之声。什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这些一线教师奉若神明的东西完全被出题者踩在脚下;什么主干知识、热点问题,这些一线教师重视又重视的东西,出题者却象是要刻意回避。相反操起大刀直向一系列所谓的边缘知识砍去。笔者作为苦战一年与学生备考的高三历史教师,看了这份试卷,感觉就一个字——晕!继而忍不住拍案而起,怒吼一声:这历史课没法上了!
痛定思痛,我们很清楚,历史课还得照上,高考还是回避不了,我们目前更应该做的,是从这份试题中把握住出题组想要传递的信息,以便今后更有效地搞好复习,把握高考。笔者想就这一点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与各位同行商榷。
首先,07年文综卷历史部分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知识与能力并重这是肯定的,如何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最终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这是考纲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教师近几年非常关注的东西。这一点,07年试题给我们传递了不容质疑的声音。除第20题属死记硬背外,其它题目全都不能从课本叙述中直接得出答案。并且打破以往试题的专题模块,形式上更为灵活:
活泼趣味中见能力。第12题谥号题就是其中的代表。谥号这个东西在教材当中应该是一个边缘知识。但是考题实际上又给了你回答问题的条件——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这样又不影响答题。我们一接触这个题,一开始会一愣,随后就会豁然开朗,觉得很有趣。这样的趣题在第19题老路牌题中也可见一斑。
把握材料中见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的重头戏,也可以体现07年高考变中求稳的一面。第13题社会革命题、15题湘军组织形式题、21题粮食状况图题、23题工业革命影响题,尤其是主观题38、40题,均突出了对材料把握的重要。这也是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07年高考材料题难度较前两年有所上升,客观题材料比较绕,有的较晦涩;主观题材料过长,没有平时过硬的训练,很难保证考场上提取有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面对这一特点,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训练学生以各种材料为载体,快速、完整提取有效信息,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对比论证的能力。
分析阐释中见能力。07年试题中,对阐释能力考核的分量远远大于描述能力。第14题八旗制度题、16题新军题、17题国民革命军题、18题民教冲突题均是这一类的体现。这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能摸棱两可,对事物实质的把握要准确,对历史概念内涵的把握要清晰。
其次,07年文综卷历史部分更好地体现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的结合。历史基本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靠高三一年的恶补实现,它必须靠三年来每一天、每一节的踏踏实实、潜移默化来完成。一系列边缘知识试题的出现,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种“高一、高二轻松睡,高三再来把它背”的复习模式早该扔进历史垃圾堆了。让我们为了自己自身的修养,甚或是为了“考试是第一生产力”,珍惜每一天、每一节课吧。
总之,一份一百八十度转弯的高考题,我们在对它说长道短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它给我们的点点启示,面对变化,应对变化,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做到笑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