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改革新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改革新潮 >> 正文
2010年课改需要关注什么

作者:changshu…    文章来源:河北基础教育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1
 □本期对话人物:李锦韬 崔其升 杜金山 赵丰平 吴刚平 卢志文

  □对话主持:李炳亭

  李锦韬:特级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张: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真正实现。

  崔其升: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创始人。

  主张:课堂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健全的性格。只有学生具备了健康完整的性格,才能说我们尽到了职责。

  杜金山: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主张: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全国优秀教师。

  主张: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关注师生幸福指数,进一步开放课堂。

  吴刚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课程资源研究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

  主张:课堂教学由“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转型尝试已有了可喜的成功范例。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张:高效课堂将以其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等特点引发一场课改“地震”,从而引导学术界重视田野研究,注重学术成果的实践倾向,避免空谈。

  2010,课堂教学改革进入转型期

  李炳亭:课改推进近10年来,可谓如火如荼。进入2010年,中国的课改重点应该关注什么?

  崔其升:我认为,课堂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健全的性格。教师要把学生的性格健全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具备了完整并健康的性格,才能说我们尽到了职责。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千万不要狭义地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学知识、会考试。

  吴刚平:2010年,课改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即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这种教学转型在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就已经明确提出,只是在当时众多的改革事项中还难以突显出来。现在,课改经过近10年的积累,课堂教学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期了。

  李锦韬:2010课改将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那种“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扼杀智慧,摧残人性,压制生命活动和潜能的开发。这种课堂教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杜金山:新时期的课改有五大关注点值得解读。一是从课程和课堂两个维度,关注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选择性需求,关注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实践成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二是引导师生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充分发挥其全面、高效的育人功能,坚决避免其成为某些应试者的又一“利器”。三是课堂的生命感、生活感、生态感建设,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四是课程和课堂中的主体、主导关系——通过转变师生角色,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五是优化课改大环境,减少课改阻力:让课堂进社区,让家长进课堂,让“三大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育新人。

  赵丰平:就昌乐二中而言,新的一年我们将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即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幸福生活奠基。同样需要持续关注的是教师的课程力建设,教师课程力是推动学校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核心动力。 

外一点就是要关注师生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师生内心状态的标准,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合乎规律、富有实效的准绳。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也是决定师生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一项调查显示,现在21%的初中学生有抑郁倾向,超过50%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数据触目惊心,而机械霸道、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说,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开放课堂是昌乐二中的既定主题。

  卢志文:2010年,继续探索“翔宇理想课堂模式”。翔宇新的改革观认为,改革的不成功,往往是由于改革不彻底;翔宇新的发展观认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永远在课堂。追求课堂的“三个效”,即注重课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翔宇课改的工作重点是聚焦教师的思想层面,着力克服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因效果不能立即显现而产生的怀疑和观望心态,亦即“高原期”倦怠反应。怎么做?“强力推进,强制执行,强行入轨”,建立长效性评估机制,健全新规范,确立新的质量观。

  2010,“模式”将成为课改流行语

  吴刚平: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必须放在课程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进。一方面,课改到了这样的阶段,弹性课程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课程政策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支持性的基础、条件和示范空间,课堂教学转型开始成为课程改革必须攻克的重要堡垒。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呼唤,必然反映到课堂教学上来,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学会学习。这种大背景下的教学转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迟早都得进行,但前瞻性地、积极主动地推进与滞后性地、消极被动地适应,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令人欣喜的是,一大批中小学对“互动型教学”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为“互动型教学”操作化和现场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创造性地借鉴。

  李炳亭:就课堂改革而言,大多数人或许主张新课堂应更加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动态生成,关注形神融合。就我个人来讲,如果仅指课堂的技术和操作层面,我会把2010年叫做“课改模式年”。我本人预测,在年内,全国各地基础教育嗅觉灵敏的各类学校,会一哄而上模仿杜郎口或者“像杜郎口那样”,开始新一轮的影响深远的竞相“逐模”。模式一词,将会成为2010年中国课改的流行语。与模式相关的则是,学校开始着力研究课堂流程、环节操作,进而探讨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的形成变革,追求课堂效益、改变课堂状态、强调小组学习将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赵丰平:作为在高中进行高效课堂理论和实践探索最早的校长之一,一方面我欣喜地看到“高效课堂”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同行认可,推行高效课堂的学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也心痛地看到,有些人学不到高效课堂的要义,而是机械模仿课堂形式,把本来非常灵动的课堂做死了。还有一些人,只是利用了高效课堂的知识目标功能,把它演变成追求应试的又一“利器”。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卢志文:伴随着新名校和新名师的诞生,将共同发挥另一种更具价值的效应。乐观地说,甚至会引发其所在区域的课改“地震”,课改一词因之会成为凝聚情感的一个特殊词汇,让很多人绕不开,躲不过,爱怕交集。与此同时,学界会进一步关注田野研究,也可以称为学界集体的行动研究。一大批风格迥异,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将以学人专著的形式被直接注入一线,学术成果的“实践类”倾向将不可回避,一大批“新学人”将接受一线欢呼。而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受到冷遇,一批空谈类“专家”会被逐出市场。

  课堂新秩序如何重建

  吴刚平: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需要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需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重构知识概念,为教学转型奠定知识观基础。从性质上划分,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其中,事实性知识以记忆为主要获取方式,方法性知识以“做中学”为主要获取方式,而价值性知识以“自我实现”的体验和感悟为主要获取方式。显然,当前的教学系统仍然过于重视事实性知识。

  第二,提高课程意识,为教学转型奠定课程观基础。在教学目标方面,不仅要重视实现教学目标,更要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一味追求近期的外显结果,更要注重长期的内在基础。

  第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教学转型奠定学生观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互动型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

  第四,丰富“互动型教学”课堂模式,为教学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尤其要改变对于学生的“三不一没有”待遇,即“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和“没有自主学习”,但这绝不是要放任自流,而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将“预习—交流—反馈”的课堂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从而将“互动型教学”从理念转化为实施形态。

  李锦韬: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把被压抑、被控制的生命解放出来,而更重要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把大自然所赐的全部资源调动和发挥出来,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只有广大教师把对个体生命的思考提升到对整个国家命运思考的时候,课改才会走上希望之路。

  赵丰平: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学习本质的体现。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其自立创新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短期指标,一时的成绩。态度决定视野,观念改革眼界,高效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因而要从人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思考,去科学实践,要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就能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全面素质提高、终端考试成绩优秀、健全人格形成融为一体。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