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作风,更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第二类
1、设问类型
运用某一哲理、观点、关系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
(1)此类型题由于限定了所要运用的哲理,因而难度较小。答题要求参考第一类型的要求。
(2)关键是掌握此观点的准确内容。
3、高考例题
例1(06文综四川卷)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
回答:
(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
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