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海导航
|
盛唐的诗人群体: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6 |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一则说“不见人”,再则云“人不知”,复又说“寂无人”,在常人看来,该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而王维则不然,因他所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缕夕阳、静夜深林里的月光、自开自落的芙蓉花,所展示的无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这也使他们向往的隐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撰写了《能禅师碑》。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常建等人,也都与禅僧往来很密切,作诗深受禅风的熏染。他们的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义蕴,饶有禅意和禅趣。 佛禅思想对王、孟等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无生”观念。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同样,孟浩然《还山贻湛法师》说:“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则云:“吾师往其下,禅坐证无生。”此外,储光羲在《同王十三维哭殷遥》诗中亦说:“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等等。“无生”之说,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下一篇文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