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和研究
时光飞逝如电,一转眼,我在市东中学已经任教了五年,回首这五年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万千。随着岁月的流转、教龄的延长,我对高中政治教学研究的认识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做到丰富多彩 五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一个事实:“材料是第一生命线。”上好一堂政治课,必须做到主题鲜明,环节清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基本要求。在这些基本要求中,我认为内容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政治课的成功与否。那么,怎样充实我的教学内容呢?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五年来,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深浅不一,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可见,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 另外,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教师传授知识的严谨态度、规范优美的板书、自然得体的教态、表达生动的语言、熟练的解题技巧、深刻灵活的理性思维等等,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俗语说:“名师出高徒”,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二、广泛搜集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作为政治教师,我力求每节课知识点多多,信息量大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含金量”。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有效的媒体手段,搜集大量的材料、宝贵的信息。我能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譬如,今年3月,我在上课时结合“伊拉克战事”,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系列战争漫画和图片,生动、形象、直观,并且我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最新的情况: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危害,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的援助等,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高潮迭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渗透政治课教学的“读、讲、议、练” 一、阅读 在上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认真看书,积极做好准备。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思想政治的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并且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毅力。 我教学生们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1、粗读。就是粗略地读,是一种翻阅法。要求学生记住课题,了解一课书包括几节,每节有几个框题,每个框题各讲了什么问题,找到观点,着重了解大意,提纲式地把握一课书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这种读法要求速度加快。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细读。就是精心、仔细地读。要求学生看懂教材所列举的事实、例证、资料、数据;弄清教材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进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提炼和整理教材内容的要点;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细读,绝不是死读书。要教育学生懂得,书是凝固的文化,人是精神的载体,不应让书去驾驭人,而应让人去驾驭书。鼓励学生敢于对书质疑、提出问题,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理解书,善于运用书中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二、讲授 运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讲解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讲解在较短的时间内,较简洁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讲解的方式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或描绘叙述或解释说明或分析论证等等。 重要的一点是:讲解要把握知识结合点,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这种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 议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讨论内容必须精心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社会实际,选择的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再次,要反映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 第二,讨论过程必须有效展开。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场,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 四、练习 “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的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 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辩证法 首先,我坚持根据政治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政治内容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语文相近,在教学中可采用语文教学常采用的方法,在政治概念、原理的讲解时,就可以用划分句子层次法,把复句划分为几个单句,再在单句中讲清限定词的内涵,从而正确把握政治概念与原理的本质含义;遇到重点的段落,可让学生齐读,这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巩固政治知识点。这表明政治课教学可借鉴语文课教学的手段,但绝不是照搬照抄。针对政治课内容的抽象性、思维的辩证化鲜明特征,更多地采用政治课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句子转变为通俗的句子,把辩证的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这需要我们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引用一些有助启发的名言俗语。因此,在政治课教学时,我们可以出一些有趣的、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讨论;拿一些学生关心的论题来展开辨论;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学习、分析、研究,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我们选择时应坚持开放性、综合性的原则,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这样,在政治具体课型中就应有相应的变化。课型按性质可分为新课与复习课,不同的课内容是不同的,对学生的要求也必须有区别,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因之而变化。从知识的接受角度看,新课时着重知识点的讲解,重视框节知识点的理解、落实,而复习课时就应注重知识从点到线、以线到面的贯穿、整理、比较、综合,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整体化;从能力培养角度看,在上新课时偏重识记、领会能力的培养,而在复习则侧重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从启发思维角度看,在上新课时较宜从具体到抽象,从事例到理论,偏重归纳思维培养,而在复习课则偏重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事例,注重演绎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在不同的课型中有所区别,既使在每一堂课中都应该有所变化,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这样,才真正在政治课教学中坚持了辩证法。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总之,随着教龄的递增,相信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 汉语必将战胜英语2007-08-11 19:50
•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2007-08-11 19:50
• 写作素材库2007-08-10 21:16
• 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2007-08-10 21:12
• 新教师必备的“七勤”2007-08-10 21:10
•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2007-08-10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