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

初高中衔接中学生心理变化与适应方法

日期:2020-09-11 09:44点击数:8654次

高中阶段孩子要完成由少年到青年的心理转变,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的来临。而高一新生的适应状况,又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各项发展。如果出现“不适应”症状,应该怎样解决呢?

 

 

一、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1.自我的发展

高中生已经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也日趋强烈。有时为了表明自身的独立性,言论行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强烈要求信任他们,理解他们;一方面又出现了否定老师,否定家长及他人的心理倾向。

2.情绪的发展

高中生情绪发展逐渐成熟,开始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忍耐,这时高中的会表现出一个特点——文饰性,也就是情绪会出现表里不一的现象。比如,受委屈,心里难过,却在大家面前装的若无其事等。

3. 同伴关系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对人际交往方面的要求更高。他们所理解的友谊不仅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且包括共同的观点、信念等,这也使得高中生的友谊更为深厚。

 

二、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常见的消极心理
1. 间歇心理

 

经过初三一年的紧张学习,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升入高中容易感到身心疲惫,而高考还有远远的三年时间,因而滋生了对学习的松懈情绪,“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比较普遍。

2. 茫然心理

 

初三阶段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进入高中后,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缺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 

3.失落心理

 

有的新生中考发挥失利没有进入心仪的高中,有些新生虽然志得意满,准备大显身手,却很难拔尖。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较大,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三、高一“适应”是关键,心理状态需调整
1.自我认识和定位方面需要调整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尽快进行自我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在这个新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很多高一新生在面临新环境时,对自己的认识基本都停留在过去的自我评价中,也因此会产生很多新环境适应问题。这种适应不良的问题会在高一开学后开始显现,因此高一新生有必要及时调整自我认识。

2.学习方面需要进行的调整

进入高中以后,高一新生的学习角色需要由被动转主动。首先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和老师沟通,多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学会自学。高中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理解、消化掌握。学生要重视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做到灵活运用。其三,要学会寻找自身地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对于树立自信心、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

3.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调整

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比如“小团体现象”等。所以,与他人相处时,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重真诚。真诚的赞赏、关心与帮助,帮助建立友谊。注意表达方式,说话的语调语气,让良好的表达成为交际的助手,而非累赘。


四、初高中衔接的不适应,家长可以做什么?
1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点,父母应该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尽量做到尊重孩子,像朋友般对话。有个词“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生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会发生一些变化:学前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小学阶段——老师就是权威;到了中学阶段——特别看重友谊,在和朋友像“成年人般”的聊天中能找到共鸣。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在对待这一阶段的孩子时,有时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像朋友般地和孩子沟通。


2

很多家长说他们越来越不会和孩子沟通了,说着说着就产生矛盾了,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和孩子沟通存在问题的话,父母学会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当父母以倾听者的心态和方式打开话题,就会在不经意间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在这一氛围中,孩子往往能畅所欲言,而父母也能了解更多孩子的想法和信息,便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3

寄宿制高中的新生,初次离家面对相对独立的生活,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家长平时可以进行适应性教育,创造机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育孩子的独立性。


 

愿每一位刚刚步入曙光校园的学子,对未来的自己有预期,脚踏实地做好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拼搏的人。

 

学校心理咨询室:知行楼605室

学校心理热线:2130687

学校心理邮箱:czyzxinli@126.com

图文:沧州一中心理咨询室

编辑:文宣处


关注官方微信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博川网络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