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庆专栏 > 学生作品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学生作品

我 的 故 事 

日期:2008-01-23 20:42作者:陈静文文章来源:《追寻梦中的太阳——2004级高一7班学生个人成长史专辑》点击数:3248次

我 的 故 事

 

陈静文

我的童年

1988825日(农历七月十四)下午415分,我出生在天津市汉沽区地段医院。那天,阳光明媚。妈妈生我颇费了一番周折,但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并未让家人多操过心,听妈妈说,小时候我不爱哭,很听话。

刚出生时,我的个子就不小,长长的脸,红红的嘴唇,眉毛和头发都秃秃的,皮肤还算白皙,眼睛不大,还是单眼皮。姥姥说,那模样像足了老爸,见是个女孩,老舅便把酝酿已久的名字说了出来:陈静文,他是想让我能文文静静的,可实际情况是我是个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小丫头。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放在幼儿园,平时矜持的我一改往日形象,妈妈一走就痛哭不止。就这样哭了一天,害得幼儿园阿姨抱了我一天。以致于第二天妈妈刚把我放在车子上我就哭。于是,姥姥接替了看我的工作。

在姥姥、姥爷的教育下,让我度过了受益匪浅的童年。姥姥、姥爷的文化都不高,但却教育我要好好学习。正因从小受过这样熏陶,我始终没有放松学习,立志要有出息。姥姥带我玩时,常用木棍在地上写字教我认,还常常和我一起玩老师上课的游戏。姥姥请邻居阿姨用毛笔在硬纸板上写好字,作为认字卡片。姥爷教我做算术题,还教我背乘法口诀。那流利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常惹来邻居们的夸赞和表扬。姥姥有一次对我说:“好好学习,以后考医科。”而我却一脸天真:“我不考一科,我要考二科!”姥姥家附近有许多哥哥姐姐,但和我同龄的却寥寥无几。我便经常跟着他们一起玩。我喜欢玩跳皮筋,跳房子,还有警察抓小偷,拿着水枪穿梭在田间和草丛中,其乐无穷。虽然我也会时不时地任性,调皮捣蛋,姥姥、姥爷却一直包容我,这时老舅往往会站出来对进行“批评教育,”偶尔也会巴掌伺候,自然,我很怕老舅。但我尊敬他甚至仰慕他,他常会告诉我一些新鲜事,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即使不大懂,但老舅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很“神圣。”

1990年底,爸妈调到沧州工作,1992年我来到沧州。我随爸妈一起租房,开始住在三里庄,又搬到后辛庄,这时,姥姥、姥爷卖了房子和我们住在了一起。199311月,我们再次搬家,这次是一中前街。我们家的对门是沧州市幼儿园。未曾上过幼儿园的我对那里的生活很好奇,每天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看那些孩子们的生活。早上人家做广播操,我也跟着做,逗得姥姥至今想起来也乐得不得了。

我的小学

我要上学了。爸爸带我选了个粉紫色的小书包。于是我带着兴奋、希望和好奇于199491日迈入了沧州市新华小学。开学那天,一走进教室,面对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我有些被吓傻了。老师使劲一拍讲桌,吓道:“别闹了!”顿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首次过集体生活,我哪见过这阵式?但我还是忍住了。呵呵,我的长达七年的小学生活竟在这泪水中开始了。

随着渐渐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我爱上了学习,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一切都那么奇妙,我完全进入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育红班结束后,爸妈也盖好了房子。位于鞠官屯附近。我们一家终于结束了奔波的租房日子,开始了稳定的生活。由于这个地方离学校很远,爸爸便专门买了辆摩托车,小学六年日日接送,风雨无阻。

一、二年级时,我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前几名,我还算温顺好学,前后两位班主任刘老师和回老师都很喜欢我,让我担任班里的副班长和中队长。一年级时爸爸要求我写日记,还记得第一篇日记,不少于200字吧,呵呵,那可是标准的流水账!升入三年级,新的班主任姜老师对我更是宠爱有加,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考了全班第一,接下来,我的成绩一直未低过班里前三名。姜老师一直培养我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四年级时我们搬入了新盖的教学楼,终于摆脱了那破旧的阴暗的教室,我们都很兴奋。此时我也有了一群知心好友,那时的日子,无忧而快乐,不久,我又取得了中国少年报的记者证,成为了一名小记者!五年级,一名年轻的女老师,任老师接过了我们班,她推荐我参加了腾达科技杯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文章《祝福你,中国》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10元钱的稿费,这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学校开办了校园电视台,我荣幸地当选了电视台台长,为每一期的节目认真工作。后来又和好友担任升旗手,这半个学期过得丰富而充实。五年级下半年,王老师开始当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我经常参加小记者招待会,并在腾达科技杯作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终于升入六年级,我们再次更换主帅,李老师接替重任,学习生活越来越紧,我倒忙里偷闲,爬爬格子,文章《新世纪的遐想》再次发表,稿费比上次少了些,只有6块钱,但我仍很高兴。上学期,我考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毕业那天,场面仍历历在目,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那种温情如今回忆起来还暖暖的,到处是留言的人。那天,我哭了,大家都哭了,我和好友们将去往不同的初中学习,于是我们相约,三年后,一中见。这七年来,我学过两年舞蹈,经常到各处演出,还曾去过电视台,学学古筝。总算完成多方面发展的目标了。

我的初中

小学毕业那年,沧州初中制度放松,允许跨片考试,于是老爸带着我见缝插针,见校就考。在七中名列11名,十五中名列12名,向明名列8名,三中名列12名。最后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三中。

经过了两个月的暑假休整,我走进了初中生活。

报到那天,我就被误认为是班主任驾到,害得我回家问老妈我是不是未老先衰。

在三中,新华的校友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我所在的初一·1班更是举目无亲。单枪匹马的滋味真不好过,我只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交际能力。

但开学的为期一周军训,就给我这个从未受过苦的丫头当头一棒,几天下来,一个字,累。真累。唯一的战果是和周围的同学混得差不多了。最后一天的会操比赛,我们班一举夺得全校第一。那一刻,我们沸腾了!

小小的热身为以后更多更大的挑战打下了基础。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科,学习明显紧过小学。为此,我不得不放弃了古筝,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里有爽朗的英语范老师;精明博学的语文郭先生(女);年轻气盛的张老师;稳重的政治李老师;沉着的历史姜老师;以及负责的生物许老师和地理“经纬网”……

初一开始的摸底,我名列全校第二,并当选了学习委员。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我将全班第一揽入囊中,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仅得了全班第三。

初二加入物理,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并在年级前十名内,文章《心愿》、《秋夜深沉》在杂志上相继发表。

初三加入化学,此时中国遭遇了难缠的SARS,我们也跟着放了近两个月的假。开学后,老师恨不得马上把损失赚回来,补啊补啊补,历史课也由新的王老师接过,他真是个能把历史书倒背如流的天才,而且说话幽默得流油,我们常戏称“那小子真逗!”

初三下半年,进入中考冲刺。板报上倒计时牌每天跳跃着数字;参考书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卷子一张张像飘不完的雪花;考试竟成了家常便饭,几日不见心中还不习惯……

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一次又一次的老师谈话,已构成了最后几个月的主要内容。

同学录再次出现在班里的角角落落,我长大了,但那份温情仍在。

2004619日,是我在三中的最后一天,中午和班中的几位同学以及二班的几个人到商场为老师们挑选礼物,它们并不贵重,但它们的意义我想老师们会觉得比金子更重。下午,全班同学释放着压抑已久的激情,尽情狂欢尽情欢笑,班长们给老师们送礼物,老师们哭了,哭得伤心,哭得幸福!我的心中,感动早已成了决堤的江水,涌遍了全身。这一天,将成为永恒,放进我记忆的相册。那些昔日奋斗过痛苦过失落过开心过激动过的心情也将被我细心地封印起来。

2004621日上午,我走进考场。

2004622日下午,考试结束。

这两天过得平静而印象模糊。

200476日,成绩出来了,我考上了一中。令我吃惊的是,得到这个消息,我们一家都很平静,其实,这早已是意料的结果。

我的高中开始

我是高中生了。

走进一中,又将面临新的生活。看到了许多阔别三年的小学同学,当时的诺言在耳边回荡,这时的感慨也就顺理成章了。

未来未知,这仅是个开始。

我的故事只能暂且告一段落,未完待续。

最后几句

为了使这个长长的故事,有个较完整的小结,我想再说几句。老爸说,我的第一个16年走得还算可以,要想继续“可以”下去,还要再接再厉。

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我,不完美但很真实,我会继续努力的。

备注:摘自《追寻梦中的太阳——2004级高一7班学生个人成长史专辑》编著:常树青(任课历史教师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办公室主任)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