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汉字艺术耳目一新! 看老外“玩汉字” | |
如果要将中国古老的文字幻化为让人耳目一新的雕塑、装置、影像等艺术,艺术家们将拿出什么样的奇思妙想? 由“汉字基地”策划,KU艺术中心主办的全球首届“汉字双年展”近期在北京环铁国际艺术城“KU国际艺术家创作基地”和“汉字基地”同时举行。据悉,此次双年展将以空间汉字艺术为主题,展出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 德国、
参与艺术家 来自世界各地 本次展览地选择了北京KU艺术中心,这个由前韩国国会议员,现任中韩文化交流大使的具天书在798附近的北京大山子环铁艺术城建立的一个当代艺术中心,从自2007年建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与沟通,而汉字基地是一个专门注目于汉字艺术的创作基地。2006年汉字基地成立以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为此次汉字双年展做准备,他们共同的理念是希望能够把汉字艺术更加推向国际化。 据介绍,本次“汉字双年展”范畴包括:汉字装置、诗歌戏剧、汉字影像、行为表演、汉字音乐、汉字建筑、汉字雕塑、汉字时装等。艺术家们不但有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非华裔艺术家的大比例参展,说明了汉字强大的本体视觉魅力,也是对本土大批当代艺术家盲目长期沉湎于肉体艺术的醍醐灌顶式的启发。 意在将空间汉字艺术 提升至国际学术高度 展览主办方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以往的国际性双年展均以城市命名,而“汉字双年展”是用中国独步全球艺坛的汉字视觉艺术门类来定位。 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中国新文化的一项重要战略组合,已经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中国形象再造之重任,而当代艺术家也早已不愿再给世界一副模糊夹杂着错误的中国印像。 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汉字自然在其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对汉字艺术的执着其实就是对国际话语权的明确争夺,是中国当代艺术自我身份明确标示。 主办方表示,空间汉字艺术运动的国际气候渐已形成,中文事实上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语言体系,汉字它有着千年沉淀、厚积薄发的本体能量,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化政策调整过程中,空间汉字艺术必将登上大雅大俗的中国艺术平台。 跳出平面思维 打造中国艺术品牌 汉字给很多人以平面的印象,无论是书法、碑帖、活字印刷还是计算机打印,似乎汉字都无法立体起来,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汉字的传媒用途被无限度的夸大,而人们却忽略了其内在的艺术可能性。再加上中国传统之艺术分类也存在着重大的偏差,以至于汉字的空间拓展一直被无形的力量压制了数千年之久。 其实,汉字之空间结构是存在着一套可塑造规律的,这套结构规律,就是空间汉字艺术全新理论。 主办方表示,汉字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在空间诉求心态与历史条件基本成熟的大环境下,必然得以迅猛发展的、中国未来艺术的大方向,中国的新文化需要拓展国际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势必夺回话语空间,所以,汉字艺术的空间化理论建设时机已是水到渠成。 展览策展人介绍说,中国正向世界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的艺术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转向——由以手工密集型制作及欧美画廊博物馆等方面投资为主导的艺术片面发展战略,转变到以国内及大华人艺术圈新消费市场为主的更加平衡、健康自主的文化经济增长战略。空间汉字艺术运动的国际气候渐已形成,它必将重塑中国艺术。 策展人潘星磊谈“汉字艺术” 广州日报:为什么要策划这样一个和汉字相关的展览? 潘星磊:我本人从1999年始关注中国汉字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新作用,多年的海外研究我最确信,越早实施这样的新的艺术创作,对于中国的新的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广州日报:介绍一下作品的征集过程,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你如何去选择它们? 潘星磊:此展有三个策展人,我本人负责策划兼关注本土及海外华裔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一名策展人寇杰主要关注美非华裔艺术家;还有一名策展人李山虎主要负责亚洲艺术家作品的收集。本次双年展的艺术主题为“空间汉字”,主要以装置、影像、行为艺术、雕塑等形式为主。 广州日报:不同区域艺术家对于汉字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潘星磊:我认为,海外艺术家更注重在悠久的艺术传统承继下批判和改造,而本土艺术家中的大部分人仍然在水墨等传统的方式中打转,创造力相对薄弱,他们进入了别人设下的文化圈套而不自知。欧美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更多呈现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特点,很有些像中国艺术家投身西方现代主义,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抽象艺术”的萌芽状态。 广州日报:你认为汉字艺术在重塑中国艺术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潘星磊:“空间汉字艺术”起到了结合各种中西艺术的类似文化航母的平台作用。 广州日报:你觉得国外艺术家在进行汉字艺术的创作方面,和中国本土艺术家的区别在哪里? 潘星磊:国外艺术家以多媒体及一些合成材料为主,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多向思维模式。比如,美国艺术家Chris Yockey的全金属装置《无》是在弧形面上,利用激光切割出的平板字体,其间还注意到了交叉光的处理,在材料、科技、硬度的结合中,展示出了了文字本体的视觉力度。 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Eric Van Hove的作品《按下葫芦浮起瓢》则充满了哲学式的暗喻。而本土艺术家多以几种媒介研究为主体,幷采用定向深入挖掘的思维方法来创作。 来源: 广州日报 |
• 12公斤硕鼠每顿吃三碗饭 摆擂台挑战天下猫(图)2008-09-12 08:34
• 阿扁12亿资金下落已被掌握 洗钱案可能一案数破2008-09-11 08:52
• 中国培养第二批航天员 杨利伟透露不超14人(图)2008-09-11 08:50
• 胡锦涛看望农村学校师生 与学生抡绳做游戏(图)2008-09-11 08:48
• “大中国”将撼动整个世界2008-09-05 15:52
• 北京奥运完美谢幕 西方重新认识中国2008-09-05 15:49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