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家长学校

关于科学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的提案

日期:2009-02-15 12:30作者:changshuqing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330次

 

     

我们已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应当说,虚拟世界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方方面面之中。互联网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中小学生“网民”与日俱增,网吧逐渐成为孩子们上网的主要场所,网吧文化对中小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有两面性。面对孩子上网成瘾等各种问题存在的现实,如何科学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代中小学生上网现状

 (一) 中小学生上网率

当代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长大的一代,随着家庭电脑的增加,一些同学从小就学用电脑,学上网。当今不会上网的中小学生已寥寥无几。它说明上网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魔力,如果不能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的话,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二)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网上活动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收集资料、在网上学习、周游世界、探测天文地理;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与人聊天,在网上玩游戏、玩QQ等等。

当代中小学生喜欢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于学习。近七成学生认为网络能帮助学习。表示网络能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获取有用信息以促进学习,提高效率。二是为了轻松、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三是玩游戏或聊天。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由于成绩不够理想,心理得不到满足,没成就感,于是,通过上网,玩一些游戏或与网络中的人聊天来得到满足。比如,网上的“游戏大王”,网上的“游戏通”等,这些同学在网络中被称为老大,得到别人的钦佩、羡慕,以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被调查的同学中,上网聊天的占主要部分,有34%之多。上网学习的只占8%多点。聊天玩游戏可以舒缓学习压力,但聊天、玩游戏久了就会分散我们学习的心,逐渐被网侵蚀,被网迷惑。

 (三) 中小学生上网的途径

中小学生大多不喜欢在家上网,因为受父母约束,他们的主战场是网吧,他们不在乎网吧有没营业执照,他们只喜欢网吧的气氛,网吧的无拘无束。在调查的学生中,60%选择在网吧,选择在家或在学校的只占少部分。由这个数据看来,中小学生热衷于网吧的程度可不是一般了。可现在由于网吧经营管理的一些问题和不法经营者的谋取暴力,在网吧中出现的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又不断出现,这也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将网吧整顿建设的更好,使网吧真正成为孩子们休闲、学习、娱乐平台的主要所在。

在调查中,19.1%的家长表示支持中小学生上网,24.4%的家长表示反对,56.5%的家长则采取中立的态度。当问及“你倾向于学生在哪里上网”时,94.7%的家长倾向于在家里上网,4.4%的家长表示可在朋友家上网,只有0.9%的家长倾向于学生在网吧上网。也就是说九成多的家长倾向于孩子在家里上网。家长支持学生在家里上网,主要是因为在家里可对孩子上网可以监督和进行适当指导,以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们反对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原因主要有:网吧人员复杂,孩子易交友不慎;网吧管理存在隐患,容易出事故;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等。
   
二、网吧存在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视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或工作工具,网吧应运而生,它是网络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中小学生对网吧这个途径的选择,网吧行业更进一步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网吧行业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谋取利益,无视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始在中小学校附近、住宅区开网吧,直接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社会对网吧的管理采取多头管理,网吧的经营管理还不完善。比如有文化局、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电信部门等参与管理。这样的多头管理不仅给正规的网吧经营带来了诸多麻烦,而且还给“地下网吧”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 网吧吸引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原因
    1
、上网“畅通无阻”。
    
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3.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在中小学生中有81.6%的学生上过网。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逐渐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必备设备。网络的快捷性、无限性能极大地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越来越容易操作的电脑使得孩子们很快学会了上网。导致上网成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盲目上网,没有得到应有及时的正面引导。
    2
、网络的虚拟性、刺激性。

网络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缓解心理压力。青少年在成长期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交友,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学校或社会。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解决,就会使他们感到压抑,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信息的丰富性和游戏的刺激性,使青少年视网络为“知音”,以网吧为“归宿”,在紧张中获得释放,于疲惫时找到平衡。在当下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家庭里亲子关系紧张,于是上网打游戏、聊天成了孩子寻求乐趣、发泄苦闷的工具与渠道。
    3
、上网热衷音乐、娱乐。
   
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上网最关注的是音乐,娱乐类和教育,文化,科技类,分别占49.6%45.0%,以下依次是游戏(35.1%),新闻(33.7%),聊天(32.3%),计算机(15.2%),其他(14.2%),军事(7.4%)。其中有三成学生曾接触过网络上的非法或传播不良信息的站点。
 
促使中小学生上网的原因主要是学习需要,其次是猎奇及受同学影响。从上网目的来看,中学生上网查信息的比例最高,占39.7%,以下依次为收听和下载音乐(31.2%),聊天(25.2%),玩游戏(24.8%),随便看看(14.9%),收发邮件(14.5%),其他(8.2%)
    4
、“合群”与“时尚”的心理。

这种心理也使部分学生被动地成为网迷。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交流上网的所得所感,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因此往往失去话语权,甚至被人嗤笑为“不时尚”,而自感孤于群体。这部学生后来也有不少成为网迷。网友之间共同的经历产生共同的语言,放松氛围中的交流带来的快感也是网迷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学生上网既与网络本身的特点相关,又与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与特点有关,还与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同伴相引社会上不法经营等等密不可分。既有社会上客观的原因,又有学生主观的因素。
   
四、中小学生上网的利弊分析
   
(一)上网的积极作用

1、获取更多的信息

互联网的无障碍沟通、信息资源的无国界共享等特性,彻底打破了传统网络的条块分割和信息独占的理念,中小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中小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增加与外界交流机会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便于更快地更广泛地建立起人际关系,可以不用公开演说就能成为公众人物。网络突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心理学专家认为人最渴望与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则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 缓解减轻课业负担造成的压力。

3、发展自己的个性

网络自主性让你可以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求者,网络开放性让你在网上表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网络包容性可以接受你在网上发表的不同观点,网络多样性可以让你在网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研究、创新;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 自己动手做主页、博客、圈子、论坛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从中体会到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得很棒。

4、拓展学习的空间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资料,网上学校、远程教育突破教育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不再只单一从学校课堂上获得知识,从而也改变了单一课堂学习模式。(1)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其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2)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3)可以利用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中小学生的个性培养;(4)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它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寻求知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当今中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可以说,网吧的出现为中小学生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5、缓解心理压力的快捷渠道。当问到网络工具能否帮助你缓解心理压力及采用方式时,58%的学生认为网络工具不失为缓解心理压力的快捷渠道,主要采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方式来宣泄和倾诉以缓解身心压力。
  
(二)上网的消极作用和存在问题
    1
、电子“海洛因”——网络游戏成瘾危害身心健康

逃避现实是游戏玩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但耗费宝贵地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危害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有一成多的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平均一天超过3小时以上。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出现。不上网就会抑郁,心理不安、情绪低落,如果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就会现明显的网络病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网吧内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空气污浊,光线暗淡、人杂、噪声以及机械设备的消毒等隐患;青少年上网吧时的心理也不利于其身体,他们大多是瞒着家人和老师上网,深怕被人发现,躲躲藏藏,神慌色憔;多数学生上网的费用不能列人家庭正常开支项目,其中多数是从早餐费用中抠出来,这也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少数上网成痴者,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超时上网,更是对身体造成诸多伤害。

2、沉迷网络聊天——交结损友,出现网恋

网络聊天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泄,然后就是浪费时间。网络聊天就变成鸦片,它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让你更加不思考自己实际该做的事情,一旦回到现实将会更加空虚和无聊。很多中小学生出现网恋,成为一场付出真情和纯真的游戏。在网上,中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交上一些损友,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色情内容——诱发青少年学生犯罪

网络上的色情内容以及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影响已经让父母老师谈之色变。网络上的色情内容主要来源是大量不良色情网站。正值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一旦染上“黄毒”,健康的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污染,逐渐蚕食学生道德防线,其后果往往造成与家人发生冲突、与学业发生冲突,与校纪发生冲突。有的发展到借故请假,不归宿,从家中骗钱或私拿父母钱财。学生上网还往引发其与网吧经营者的冲突,与其他上网者的冲突。带来经济纠纷、人际关系紧张、学业下降甚至违法。一些渲染色情、暴利、邪教或反动的网站,已毒害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几乎让众人“谈网色变”。

4.家长及学校对学生上网引导不够
   
调查表明,虽然有67.1%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家长对自己上网曾进行引导,但这种引导是很不够的。虽然有83.7%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仅有9.6%的家长经常上网,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知之甚少,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上网成瘾通常出现在那些平时对孩子疏于教育的家庭中,这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成瘾症状,便不知所措,心急之际,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进行自我反省,一味追责孩子,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然而,殊不知正是家长的粗暴行为导致孩子加速沉迷。受了创伤的孩子,更加依恋网络,到网络中去寻找安慰。使得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成瘾之后,总是怪责网吧遍地开花,怪社会管理力度不够。   

5.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屡禁不止
   
许多学校都反映,学校附近就有不少的网吧,虽然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到网吧上网,可是中小学生到网吧上网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有些网吧只顾经济利益,对上网的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上学时间上网,他们不闻不问;学生在网吧过夜,他们置之不理。有些网吧甚至提供吃住一条龙服务,容留学生在网吧上网。量变的积累促成了质变的发生,很多学生习以为常,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下降,离家出走等事件的发生。显然,网吧对青少年学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五、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正确上网的建议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我们是赞成学生上网的。作为学生,他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的是要源源不断地补充精神食粮。他们当中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认为网络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的。
 
(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原则和思路

网络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他们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和加强学生上网的管理,采取“内外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走“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的路子,以促进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主要举措

1、网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吧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网吧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少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加强监督网吧营业申请的一系列手续。其次,将网吧的多部门管理改为统一管理或一站式服务,明确分工、权限、责任;加强对网吧进行规范管理,制订更细的运营规则;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督促网吧规范经营;政府通过执法部门、办事处、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大惩处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网络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2、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学校方面,要多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和课程,教导中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正确认识上网的利与弊;动用学校德育与法治教育渠道,以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晓其利害,趋利避害。
   1)开展有关主题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牵头,根据校德育与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从初、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层次地利用晨会宣教、班会讨论,形成主流意见;展开“珍惜青春,远离吧害”主题黑板报评选活动,形成舆论氛围;利用橱窗图文宣传、放映有关VCD影碟,巩固教育成果;开放网络教室、安排专人负责,满足学生正当上网需求。可以在校开展“每周上网30分”活动,组织有关网络专题知识竞赛;开展多种体育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活跃其业余生活,净化其心灵空间;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慰问驻守武警消防部队、帮助社区残疾人、军训等活动,给学生重植理想,再铸灵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帮扶学生重拾学业,给他们开启一扇正确地融入社会之门。
  
2)帮助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处理子女上网问题。
    要求班主任以家访和个别约见家长的方式,对上网问题突出的学生家长辅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认识上有误区的家长晓之以理,告之以法,提高他们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与我们一起共谋良策、典型交流,以求得在家庭教育环节上的有效配合。
    3、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

网络怎样利用关键在于学生自身。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扩展,网络道德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自身方面,要求中小学生在学习和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封闭自己,而要主动与外界接触,自觉拒绝网络上不良内容对自身的侵害。因此,告诫他们慎交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更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通过道德自律,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为了防止沉迷于网络,大家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有针对性地从小事入手,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尽量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和同学、朋友交流,多参加班级和学校里的集体活动。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准则,时常提醒自己,告诫自己。

4.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眼下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关注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而是现代家庭如何与网络时代接轨的问题。家长思想要开放,鼓励和支持孩子们上网,同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关上网的内容,关心他们的思想发展,发现问题及早处理。目前,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而又缺乏有效地教育方法,尤其在新兴的网络面前,多数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或一窍不通,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还依然是传统的“打压模式”,通常忽略与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始终感到压抑,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不能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要顺应时代潮流,与孩子互动,并进行有效监管。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家业余时间或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与孩子在家一起上网,共同学习网络常识,了解网络性能,改善亲子关系,使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有效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职能。
    5
、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网络是中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喜欢上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从长远上看,对中小学生上网还是应当采取明智的态度,既要限制“过度”,又不必“过度限制”,“堵”不如“疏”。各级教育、心理、医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人士联合起来,组成上网领航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相关的专业帮助。同时,也热切地呼唤那些曾经遇到过相关问题的家庭,向大家提供家庭走出网络冲突的成功经验。社会舆论界更要加强监督。其次,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暴力和色情网络等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显刻不容缓。开办心理网站,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及时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

网络已普遍渗透到社会、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而且深深地影响着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不论你愿不愿意,网络文化正从根本上重塑着整个社会,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的知识宝库,是他们的学习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得到经验生存成长的另一种形式。心理学专家认为,除了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学生上网,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上网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巨大。我们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与社会各届有识之士一起努力,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网络上获得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自身得以健康发展,使其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