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园地 > 名师风采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名师风采

丘成桐:今日我们在清华重新燃起对数学的热情

日期:2010-01-12 09:18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数:5496次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周襄楠 摄影 郭海军】“今日我们在清华园重新燃烧起我国人对数学的热情,让我们忘记了名利的追求,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校与校间的竞争,国与国间的竞争。让我们建立一个为学问而学问,一个热烈追求真和美的数学中心,也希望在中央和学校的支持下,在我们国内外朋友的帮助下,让这个重新燃起的火光永恒不息,也让我们一起在数学史上留下值得纪念的痕迹。”“菲尔茨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以充满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丘成桐是在12月17日下午主楼接待厅举行的第27讲“清华论坛”上讲这番话的。之前,他刚刚就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当日的演讲现场人员爆满,主席台前百余名学生席地而坐,接待厅后面也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气氛空前热烈。并非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并非讲如何在数学上取得成功,丘成桐从一个看似冷僻的主题《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入手,以史为鉴,深刻剖析了历史上一连串的必然和偶然造成的中国数学先于启蒙、日本数学反而后来居上的现状和背后的原因,勉励学子执着于数学科学并为祖国腾飞而发奋图强。

  “这一段历史让我们看到很多重要的事情。求学必须到精英荟萃之处,认真学习,不慕名利,教学相长,庶几近之。”丘成桐说。

  丘成桐首先在演讲开场提出了问题:在17-19世纪这两百年间,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与西方数学大师层出不穷相比,东方的数学却相当的沉寂,直接导致了东方的科学发展成就落后于西方,这是为什么呢?进而到之后日本和中国的比较:在明治维新之前,中国数学成就超过日本,但是在十九世纪,日本却反超中国,这又是为什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丘成桐带领大家走进中国和日本的近现代数学发展史。

  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之后,由于派留学生出访欧美和引进欧美人才等举措,西学得以迅速普及,这对日本数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此后有菊池大麓、藤泽利喜太郎等作为日本数学的启蒙者。到二十世纪初,日本已经形成了林鹤一、高木贞治、小平邦彦、广中平佑等一批数学家辈出的局面。

  反观同期的中国,在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微积分之后,数学发展不如日本。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虽教授了微积分但影响都不大,90年代初,中国有大量的留学生到日本和美国,后有留法人士,有冯祖荀、胡敦复、郑之蕃等人回国创办中国的数学系,熊庆来、苏步青等人将中国数学进一步发展,紧随其后的陈省身、华罗庚、周炜良等一代大师开始将中国数学推向世界数学舞台。

  在结语中,丘成桐总结,与日本比较,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可以说是缓慢而迟滞的。“明治维新”倡导的向西学开放是日本数学反超中国的重要原因,而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想法导致了当时的中国在追求真理的态度上不能够全力以赴。又因,中国早期学习西方,以应用科技为主,对数学缺乏热情;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留学先以美日为主,这并非当时数学发展之重镇,错失留学的最佳方向,幸而这些早期的留学生都回国服务,到40年代中国数学奠基成功。

  丘成桐也提到了解放后中国数学曾经一度在华罗庚的带领下有着大好的局面,但是文化大革命又使其中断,而近三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数学研究又难以和西方相比,而有很多留学生没有归国服务,导致今日中国的数学困境。

  丘成桐在演讲中还批判了当今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并勉励各位同学:“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对培养人才投入更大的经费,在经费充裕和年青一代得到重用的背景下,我深信中国学术环境会有大改变,很快就会赶上最先进的国家。今日中国数学的前途,端赖于年青一代数学家的培养。”

  在演讲之后,清华学子向丘成桐踊跃提问。丘成桐在回答中,鼓励清华学子有独立的思想,有卓越的创造能力,淡泊名利,执着于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才能够取得成果。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