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海导航
|
柳永:中国最早的歌坛偶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6 |
|
晏殊:殊虽作曲子词,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据当时文人记载,柳永听了此话后,一声不吭就走了。后来虽然也有了官职,柳永却不是以前意气风发的柳永了,正如他在《少年游》中所感叹的那样: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命运对入仁后的柳永并不眷顾,不幸的打击接二连三的降临到他身上。在他任屯田员外郎的时候,掌管天文的太史官奏有老人星出现,宋仁宗认为这是国家祥瑞,大喜,命文人献诗作赋以志庆贺。柳永也写了一首词进上。仁宗皇帝看到首字即是“渐”,便不高兴。再读到“宸游风辇何处”的句子时,顿时暗然失色。因为这句话和他为宋真宗写的挽词暗合,心里觉得极为不顺。最后读到“太液波翻”时,心里更加不快,说道:“为何不说‘太液波澄’?”便将柳永的词稿扔在地上。这件事后,有关柳永的事迹就不再见于记载了。他大约死于公元1053年左右,由王和甫出资葬于润州,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
柳永的词,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真实感情的流露,他以及他的词,都是北宋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产物。从内容看,他的词可分为三类: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的词;描摩城市繁华和旅途风光的词;抒发身世的词。柳永的词,不但内容上充实,而且艺术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加上它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白话词,所以当时流传极为广泛,“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
词体向来有“令、引、近、慢”之说,这是词的一种分类法,它的标准是字数多少。慢
词到了柳永手里,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比此前的作者迈出了一大步。他的慢词曲折委婉,长于铺叙,融情入景,善于点染;语言明白,不避俚俗。如他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在内容上,这首词填补了前代词家对城市风光描写的空白,把当时杭州的繁华和富丽写得充实而富于生活气息,跃然纸上,使人读来,自在身临其境之感。据说当时金主完颜亮读到“有三千桂子,十里荷花”时,顿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是文人掌故,但柳永对杭州风物人情的描写,的确是别开生面的。从艺术角度来讲,这首词也比以前大有进步。它起首以鸟瞰的方式将杭州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作大致交待,并一笔点出:这杭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的地方;然后以工笔手法细腻描绘杭州绿柳如烟。长桥似画,十万人家,掩映其中;钱塘江畔,潮起潮落,浩瀚无边;杭州市里,珠玑满目,罗绮如云,好一派富贵气象!下阙写西湖之滨,群山叠翠,桂花飘香;荷花十里,采莲女乐,钓叟怡然;湖面上游船往来如织,萧鼓菱歌,互竞光辉。生性豪放爽的游人,对着烟雨云霞,慨然吟诗作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上一篇文章: 大儒杜甫
下一篇文章: 激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还是祸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