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推荐内容
最新发布
书海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书海导航 >> 正文
柳永:中国最早的歌坛偶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6
婉约派的宗师,因其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让人钦仰。在大殿的左后侧,在几棵参天古木与嘉树修竹中,故乡武夷山政府为他塑立着一尊全身塑像。这是一座铜像,高约2.5米。儒冠博带的柳永,一手执扇在背,一手握书于胸,两眼若有所思若有期待地遥望着远方。铜像的右侧旁,耸立着一块与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
  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仅这短短8个字,就已饱含着一代词宗不尽坎坷与无限心酸的故事,让人读之不由地潸然泪下。

慢词圣手:柳永

北宋前期,词并未产生变革性的发展,大多数作者仍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派的风格,成就不大。至北宋中期,范仲淹、欧阳修、
柳永、晏殊等大家相继出现,其中以柳永、晏殊最为著名。
中国的文学家往往有相似的经历。唐代孟浩然在王维的力荐下终于和唐玄宗有一面之缘,却因他的诗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而使龙颜震怒,孟浩然被骤然斥退,从此退隐江湖,以布衣终身。柳永(987-1053)也是如此。柳永原名柳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也称柳屯田,福建崇安人,书香门第。柳永有兄弟三人:三复、三接、三变。兄弟都饱读诗书,以进士第出仕,时称柳氏三绝。柳永从小聪慧好学,幼年时每天晚上点着蜡烛苦读,当地人因此将他读书附近的山称为蜡烛山、笔架山。由于他父亲和叔父先后都在京任职,成年后,柳永也从家乡来到了汴京。他文名早成,风流倜傥,不久就在花柳丛中声名远扬。然而,尽管寻花问柳听歌买笑是当时文人乃至士大夫们的常事,但柳永却因为沉醉于花间柳下,在仁途上蹭蹬了十几年,这其中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当时柳永已经被录取,主考官将榜文呈送皇帝宋仁宗审定。可是这个平时以风流自命的皇帝却一反常态,看到柳永的名字大怒,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笔将柳永的名字勾去了。为什么宋仁宗对柳永这样生气?原来不久以前,柳永落第时曾写了首哄动一时的词《鹤冲天》原文是: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发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成不久,立即传遍汴京。甚至连皇帝也知道了。因为柳永不但有花柳之实,而且宣诸于文字,这犯了统治者的大忌,使得他们大为恼怒。这样,就出现了皇帝亲自罢黜柳永的事情。而柳永也毫不示弱,他干脆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混迹于青楼勾栏之中,在歌伎名伶那里寻找精神上的安慰。

柳永仁途上类似的遭遇还有几次,景祐元年,他改名为柳永参加考试。一举登第。但过了很久也没安排官职,他就登门去拜访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对他的文名早在耳闻,但对他的为人却不是很欣赏,于是,在他们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晏殊:贤俊作曲子词么?柳永:只如相公亦作曲子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沧州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免责声明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05017444号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 博川网络 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