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知识博览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知识博览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

日期:2008-01-22 17:25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31次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

1918819,一列从湖南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坐着二十多名湖南学生,他们准备到北京学习法文,然后再赴法国勤工俭学。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毛泽东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年轻人,这一年他刚刚25岁。

毛泽东来到北京之后,起初住在湘乡会馆,后来搬到了东城区鼓楼豆腐池胡同,住进了他在湖南时的老师杨昌济的家里。

当时,在北大哲学系任职的教授住在一所幽静的两进院落的四合院内。前院的北房东侧是先生的卧室,住在北房西侧的是他的女儿,名叫杨开慧。而毛泽东则住在前院靠院门的房间里,与他同住的还有提前来到北京的蔡和森。

18年后,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曾经谈到了这次北京之行。他说,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那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 “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多,我 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因为当时来北京的新民学会会员居住得较为分散,联络不太方便,毛泽东等人就在景山东街三眼井租了三间平房,从杨昌济家里搬了出去。当时住在这里的除毛泽东 外,还有蔡和森等另外七名新民学会会员。由于人多屋小,房间里就显得十分拥挤,睡觉的炕上每个人仅有一块砖那么宽的地方,要想每人各盖一条被子都不可能。 正如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里所说的:“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1918年夏天,在离紫禁城东北角不远的沙滩,北大的新校舍建成了。新校舍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层的工字形楼房,由于它通体皆为红砖,所以被人们称为“红楼”。在红楼有一层全部为图书馆,有更为宽敞的资料库,更为明亮的阅览室。

杨昌济教授的推荐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谋到一份差事,主要是在图书馆的第二阅览室打扫屋子,登记每日新来的报纸和来看报纸人的名单,以及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

84年后的20025月,原北大红楼作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在陈列室内展出的一件文物十分有趣,那是19192月北大职员的“薪金 底册”,也就是当时北大财务部门使用的“工资表”。在那份“薪金底册”上,陈独秀的名字位于蔡元培之后,月薪300元;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居中,数量 120元;而作为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名列表格末端,月薪仅有8元。

尽管毛泽东已经是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之一,在湖南小有名气,但在北大这块精英聚集之地,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外地青年,没有人会注意到他,更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带着湖南乡土气息的图书馆助理员,在不久的将来竟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蒋介石悬赏25万银洋要他的头颅。

多年之后,毛泽东曾以一种略带自嘲的语气回忆这段在北大的经历:……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 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 话……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灰心,能够在北大工作,使他得到了许多听课的机会。他对政治的兴趣日益增长,他的思想也越来越激进。

1918年的年末就要到了,25岁的毛泽东仍然在北大图书馆默默工作着,按月领取他每月8元的工资,同时也更广泛地接触新事物、接受新思想。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他爱上了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毛泽东在湖南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杨开慧。那时的杨开慧还是个14岁的小女孩,但现在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在北京,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渐渐萌生了爱情。杨开慧后来曾经说道:“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是完全看见了我的心。”毛泽东也 真诚地爱上了杨开慧,他曾经写过一首叫《虞美人•枕上》的词来抒发自己的恋情,其中说道:“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色长天总难明,无奈披衣坐起薄 寒中。”那充满柔情的诗句,与他后来戎马生涯中所作的那些气势磅礴的诗篇形成强烈的对比。

两年后,毛泽东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又过了十年,杨开慧被叛徒出卖,在长沙惨遭反动军阀杀害。许多年后,毛泽东对他的第一位爱人仍然充满深深的怀念,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1918年即将过去,而此时住在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的毛泽东正准备离开北京。在第二年春天,他南下去了上海,为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送行。后来自上海返回湖南,结束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北方之行。

当然,那时他自己肯定不会想到,1949年,当他又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成为著名的革命领袖。他在战友们的簇拥下登上当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安门城楼, 以难以抑制的激动向全世界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在中南海里的新住所,离他的三眼井那个破烂的小院仅隔着一段很近的距离, 即使是步行,也只需几十分钟。而走完这段路程,他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

平淡的1918年就这样过去了。叱咤风云的人物行色匆匆,在不经意间为这平淡的一年涂抹上一层绚烂的色彩,让她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这就是北京的1918年。(文/四世同堂)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