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的北京大学诞辰110周年。这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叱诧风云的高等学府,1949年后延续着它的革命传统,一直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所在。寄托全民族某种期望的北大,在当下似乎已经成为文化衰败的象征,对北大的提问其实就是对教育管理者的提问……[我来说两句]
一声叹息:北大已经死去
钱理群认为对北大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反省,必须回到起点、原点上,即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大学?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把北大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
在他看来,“北大失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蔡元培提倡的构成了北大生命线的“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失落:“今天有些教育者把教育对象,特别是喜欢独立思考的青年学生,视为‘不安定因素’,严加防范……”
2000年毕业之后,我已很少回到校园。社会上关于北大的消息一直没有中断过,我听到了卖猪肉、卖糖葫芦的北大学生,听到了那场轰动一时、却似乎无疾而终的改革,最近的消息是北大拒绝让那些小学生前来参观……
“绝不允许教师利用课堂散布错误言论”、“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这些都只是某个组织的组织原则,它与北大精神格格不入……
从1980年代开始,北大拆除南墙、拆除大讲堂、拆除东墙、拆除成府村,乃至最近的阻止旅游参观、修建“未名湖大酒店”、与港大状元之争、丘成桐“引进假人才”论、整治朗润园、镜春园、拆除老宿舍楼、禁止外来人员在食堂就餐、限制旁听……
从北大封门的那一刻,人们都默然了,惊讶了!这还是那个“兼容并包”的那个北大吗?这还是人文学术自由的学习圣地吗?不是了!北大给出的封门理由很简单:教育资源缺乏。国内哪个高校不是教育资源缺乏,可谁封门了?
北大只有商人,没有知识分子。萨义德在《格格不入》中如此自述:在我而言,最痛苦最吊诡的特征,莫过于许许多多的移位失所,使我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个住处到另一个住处,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那时,梁漱溟年仅二十五岁,没有任何学历,只是司法部的一个小秘书。蔡元培却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当即拍板将其延聘到北大担任教职。后来,梁漱溟动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北大七年的生活……
其实,人们对大小s姐妹走进北大校园的质疑并不是因为她们该不该为北大学生上课,问题是许多人从娱乐明星为大学生上课的事实中,已经认识到北大的办学理念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和错位……
北大清华办学理念陈旧,经不起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随着香港的大学进军内地,“将”会被扫为二流学校。我用的是将来时,但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得这么快,香港冲击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和媒体的热点……
北大列出来的500多个“校友”院士里多少个是清华人,多少个是南开人,名眼人一看就明了,有多少就在北大教两年课也成了“校友”这岂不是让“校友”这个词泛滥?让真正惠泽过,培养过该院士的学校的功劳白白被占?
在美国上了一次新闻周刊的封面,就能代表中国文化,在美国当了几次颁奖嘉宾,就能代表中国文化在美国发扬光大了。西方媒介大肆宣染她的影响力,我们的一些国人就迷糊了,成就感就上来了,把她当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其实,“北大问题”的显山露水,不过就是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发泄的把柄。纯净的学风和明朗的高校教育,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已经无法回归主流,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渴盼。“北大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契机。
请选择您的用户帐号类型 |
• 中国政坛77、78级现象:“文革”中的成熟一代2008-05-05 10:28
• 高考生临考熬夜 专家提醒“夜猫子”调整生物钟2008-05-05 07:23
• 高考生在冲刺阶段如何改善睡眠质量2008-05-05 07:22
• 高考临近压力大 抑郁症袭向考生和家长2008-05-05 07:03
• 风华无限的毛泽东2008-04-25 07:19
• 家长体会:考前如何做称职的家长2008-04-24 15:21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