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冷热门专业选择秘诀 |
来源:新华网 |
爱看韩剧的同学都知道,故事里的情节要么是王子爱上灰姑娘,要么是穷小子被千金小姐一见钟情,突破重重阻隔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轰轰烈烈,畅快淋漓。其实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同一套路,结局各异而已。纵观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都是来得排山倒海,爱得缠绵悱恻,可偏偏不讲王子与公主结婚以后是如何过日子的。热恋的时候一切都想当然,等到千帆过尽,回归平静,才发现两人好似掉进冰窖,咫尺之间默然无语。
|
许多同学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很不情愿地把哲学、历史这类偏冷门的专业放在最后一栏,为的是能“保底”。有的人则是很不情愿地被调剂到了这些专业。只有很少的同学是因为兴趣才郑重地在志愿栏上写下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基础性学科专业。在欧美国家,学习历史、哲学等文化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出于对这些学科的热衷。对更多中国学生来说,大学更是一种未来职业规划的前奏,学术的清苦远比学术的荣誉更让人值得掂量一番。因此在许多学生眼中,选择冷门专业就等于把自己放进了冰柜,与五光十色的世界无缘了。貌似冷若冰霜的基础性学科,其实也有火热的激情需要有心人来点燃。
冰霜美人魅力宝典信条一:名师引路如坐春风
和经管类等专业的学生比,基础性学科的同学仿佛更重视学校里的时间。一方面,基础性学科配备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术功底深厚,人文造诣颇深的学者,甚至在许多学校里有多位享誉学界的大师坐镇授课。在那些不大知名的学校里,基础类学科由于开设时间长,积累下很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有众多的优秀老师。可能一所地方的师范类学校也许在经管法商类专业上叫不响名号,但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学科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据说江南大学的姚淦铭老师开讲座的时候,许多市委领导自己步行来到同学中间聆听国学弘音。江南大学的文学院只有两个本科专业,人数在全校都属于稀有动物,不大受人瞩目,但却着实让人羡慕。姚老师已经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王国维学术之境界》及《老子与百姓生活》19场,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讲《孔子》系列30集,不知道有多少其他专业的学生向往文学院。除了厦门大学讲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论语》的于丹教授,河南大学品汉代风云人物的王立群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说慈禧的隋丽娟教授也同样有众多的“粉丝”。在他们口中,历史如星河般灿烂,中华文化如溪流般浸润人心。大学的灵魂在于众多名师,那些基础学科虽然看似冷峻晦涩让人退避三舍,但却由许多名师如星辰一般指引前路,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冰霜美人魅力宝典信条之二:快乐生活 享受人生
大学难道就一定是要把自己首先放到四年后的就业定位上?那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有何区别?许多愤青这样拷问自己,拷问大学。不过,这样的问题一定不是人文基础类学生所提出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用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智慧的乐趣才更有价值。
前一阵“红学”浪潮风起云涌,许多原本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浮光掠影接触过一些的人也重拾经典,从电视、广播和各种报刊书籍中寻找钻研的乐趣。冷门专业的学生这个时候可就是乐在其中了,当电视上各位红学研究者分析曹雪芹的生平以及书中原型的时候,某位中文系老师竟然抛出惊人理论:曹雪芹并不是该书的原作者,曹雪芹乃是“抄写勤”的谐音,历史上其人仅仅是《红楼梦》的整理者,并举出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来说明。哲学系的老师则用各个流派的哲学理论来分析红楼群芳,妙玉的柏拉图式爱情世界,探春的实用主义倾向,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教育学的同学则会接触许多心理实验,到山区支援教育,到学校去实地访谈,也有许多趣闻。中文系的课来旁听的人最多,其中不乏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纯理科的同学,中国文学史、鲁迅精读、传记文学、宋词赏析等等,引人入胜。
别以为这些冷门专业的同学缺乏经济头脑和实践能力,只能当当家教赚点外快,许多人都在报刊杂志当起兼职编辑或者给网站媒体做文字策划挑起了大梁。而在文化生活方面,这些专业的学生照样过得有声有色。一位已经毕业并在某大型报业集团当记者的师兄这样说:“大学四年,要么学的开心,要么玩的开心,毕竟大学只有一次,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习和玩耍的机会都不大多了。”
冰霜美人美丽宝典信条三:韬光养晦一鸣惊人
冷门学科之所以冷,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年后的就业情况冷,一方面刚开始工作的待遇没有经济、管理、外贸等行业高,另一方面岗位供应量也没有这些专业多。不过,冷门学科的学生数量也相对很少,与连年扩招的热门专业学生数相比,历史、哲学等专业真是小巫见大巫。学生少,师资配备就相对充裕,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四年里的学习质量,而且也为更深入地传承学术精神打下基础。
冷门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比例大大超过其他专业,在某些学校,考研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甚至达到一半以上,其他人在进入中小学校或者文化机构以后在一两年里也纷纷读研回炉深造。
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教育的国家,某些职业比如教师、公务员,特别重视从业者的学历,有些地区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专门对硕士和博士开出非常优惠的条件希望招徕其为地方服务。虽然冷门专业攻读时间长,需要长久的蛰伏,看似是一种雪藏,但是积年之后的一飞冲天也着实让人激动不已。有的人把冷门专业继续深造看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仅仅靠本科阶段一些泛泛的基础性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为人传道授业解惑,没个十年八年的心得体会显然没有说服力。平时我们看到冷门专业的学生总是一副“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既访名山”的超然态度,其实他们是身怀利器的才子,书到用时方显英雄本色。
热情似火,可以燃烧起明天的希望;冷静如冰,可以思考清未来的道路。不过,热情过后也许是空虚与孤寂;而太过冷酷,也会走向离群索居的极端。凡事都有个度,要讲究火候,拿捏分寸,选爱人如此,选专业更是如此。不能陷入热恋中不能自拔,也不要掉进雪洞里丧失信心。不管是读什么专业,都要慎防“冰火两重天”。
误区一:热情过度,高枕无忧
热门专业,热门学校,热门地区,这个情况应该足以维持热恋的温度了吧?很多同学高考后就以为自己选了热门专业,再加上其他的附加条件,可以不用担心四年后的发展。这就大错特错了,要想让热度一直保持,除了以上分析的一些因素以外,外语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甚至必要的机会都是很关键的。明明自己性格内向,却选择了经管类等经常需要与人交流的专业;明明对语言类没兴趣,却选择了外语、新闻等专业,很容易造成厌学情绪,浪费四年。再加上自己的定位出现问题,明明不知道自己的特点和适合的工作在哪里,却挑三拣四,白白错过了许多大好机会。一旦遭受打击,很容易信心全无,从热情转向冷漠。
误区二:冷门专业就一定冷 热门专业就一定热
有的人认为,读了历史、哲学等冷门专业,就一定找不到工作。其实从短期看,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多只是不愿意就业,并不等于找不到工作。师范类院校的就业情况来看,基础学科的就业形势都很不错,而综合类院校如果统计两年以内的就业情况,大部分也都有了满意的工作。所谓找不到工作,仅仅是暂时性的或者说是在自我调整阶段。而许多热门专业,在某一地区的某一行业或者部门可能已经是饱和,而连年的扩招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许多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只能是“咫尺之间,无缘对面”。并不是没有岗位,也不是岗位要求太高,是自身的能力达不到要求,用人单位不想用也不敢用这些热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误区三:报冷专业就选最“冷”的 报热专业就选做“热”的
许多学生认为,既然自己的分数不够那些热门专业,索性就选个最冷门的专业来上,所以就在自己的专业志愿第一栏上填下考古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等学科。或者自恃分数高,第一档填了金融、国贸等专业之后下面全部空白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冷专业之所以冷,是因为招生人数比较少,就业形势平稳,如考古、博物馆学等专业开设的学校就很少,其开设的课程与字面上所理解的也大相径庭。再者说,冷专业并不等于就一定冷分数,毕竟人文基础类学科还是有很多追求者凭着兴趣第一志愿报考的,一旦扎堆,落败的自然是形势估计错误的人。同样,一山更比一山高,热专业竞争激烈,还得要稳中求进为好。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买东西要“选最好的不选最贵的,选最好的不如选最适合自己的”。同样,选专业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兴趣是人生最好的导师。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不管是热情如火还是冷若冰霜,最终都要为四年之后的再一次选择做好准备,没有持久的兴趣做保证怎么能坚持得下来?走过热恋期的快乐,跨越冷藏期的寂寞,我的专业在哪里?牢记秘诀与宝典,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 选专业先要选个明白:五类易误解高校专业2008-06-11 22:10
• 如何提高高考志愿填报成功率 招办主任指方略2008-06-11 22:06
• 高考估分填志愿三大注意 专家谈各科如何估分2008-06-11 22:03
• 中国高校大全2008-06-11 07:49
•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常见的失误?2008-06-09 16:18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