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指导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高考指导

2009年政治考试大纲全面解读(重点推荐)

日期:2009-02-22 21:00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880次

2009政治考试大纲全面解读(重点推荐)

湖南省嘉禾一中    罗石文   424500(邮编)

                   07356639212(办)jhyzlsw@163.com()

                    402671464QQ

 

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

  (一)政治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84月至考试20093)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考纲变化

2009年思想政治考试总体来说,考纲保持稳定。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没有变化;2008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4月至20093月。
三、考试大纲分析
    

所属部分

考点

重点考点

09年考点变化情况

内容

经济常识

57

29

 

哲学常识

66

29

 

政治常识

44

15

1

 

总计

167

73

1

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备考建议
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从《考试大纲》看: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稳定,这预示着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以节为单位意味着这一节的内容都在考试范围之列)。这种排列方式便于考生根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进行复习。同时,《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进行的整理与组合,反映了《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但是《考试大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是要点式的,而不是对考点的详解。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抓纲”更要“务本”。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如新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高度重视。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
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3.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坚实、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4.
正确处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关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然而,在实际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科间综合的思维跨度大,能力要求高,所以老师和学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学科内的综合由于难度稍低,一些考生不够重视,结果出现了重学科间综合轻学科内综合的倾向。这是我们在文科综合复习备考中应努力克服的倾向。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复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练好学科“内功”上,才能真正提高文综成绩。当然,我们在搞好分科复习的基础上,也要适当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学会综合运用三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但要适可而止。
五、近三年政治高考在各部分的冷热点和高频考点

1、经济常识

课题

热点

冷点

高频考点(复习重点)

第一课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与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课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发展,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三课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五课

我国税收的性质与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财政的作用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第六课

银行的分类与职能,债券与商业保险,股票,应对金融危机。

银行的产生,建立健全社会信任体系

 

第七课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市场交易的原则,扩大内需。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与特点

 

第八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外汇与汇率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关税

外汇与汇率,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2、哲学

课题

热点

冷点

高频考点(复习重点)

唯物论

意识及其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法

(第二课)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客观的,整体和部分直接的辩证关系,要用发展观看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第四课)坚持内外因想结合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二课)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第三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第四课)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片面性

认识论

(第五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第八课)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五课)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第八课)实践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六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七课)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第八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课)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第七课)走出人生价值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第八课)相信群众,依*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和人与社会的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方面

3、政治常识

课题

热点

冷点

高频热点(复习重点)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职能,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一国两制,两岸和平发展。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第二课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三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党的特征,政党和政权的关系,我国民主党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第四课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

民族的基本特征,宗教的本质与作用,树立科学的时间观反对封建迷信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五课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际竞争的实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击索马里海盗等新恐怖主义。

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