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频道 > 学法指导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学法指导

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日期:2009-09-21 08:48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河北中学生网点击数:3983次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知识不是靠直接学习和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而成的。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面的多种能力,仅靠语文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学生不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让学生知道,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而通今。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结果。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大量阅读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而通今。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书里的文章虽然优美,但只是指导我们阅读的典型例子,它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有些课外书里的知识是无限的,犹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那书海的无穷乐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爱读课外书的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让学生知道,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奠定他们坚实的语言基础。

加强课外阅读的背诵训练,能够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近人云:“熟读古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这些都说明了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读”、“背”、“诵”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够挥笔自如。有些学生一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无话可说,这就是平时缺少多读、多背的结果。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少,表达时不知该怎么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学习课程又不太重,多读、多背必将终生受用无穷。博览群书,背下精彩片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使头脑得到充实,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 激起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只有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妙引入

教师要从好书中挑选一些精彩的段落读给学生听,先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应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比如:想向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教师可先讲其中一个故事的一小段,学生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就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静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了《一千零一夜》这本读物。

2、开展竞赛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均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汇报收获

教师可身体力行,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书本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可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让学生谈体会,汇报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指导,课内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教师应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里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可介绍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这样课后学生就会争看《三国演义》。这种阅读活动,是“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引导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

2、家长支持,提供条件。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应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老师和同学们可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支持学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读书环境。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读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提出要求,教给方法

1、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

①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以因人而异。②阅读的同时要动笔。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③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④阅读时要思考。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2、教给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对于一些精美的诗篇,要让学生精读,要指导学生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书籍检查不懂的字词、典故等。要指导学生运用古人的“圈点读书法”,边读边勾画圈点。要让学生重视朗读与背诵。因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诗文佳作,倒背如流,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看家”本领。学生有几百篇诗文烂熟于心,便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3、指导学做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总之,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回归。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