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谈我们的孩子
日期:2007-07-25 11:46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787次
陈:我是《环球时报》在纽约的记者,曾在国内当过10多年中学教师,因此对中小学教育问题非常感兴趣。今天,我想同您谈谈中美中小学教育的差异问题。
汤:我在中学任教时间很长,而且我们现在的西支高中也有华裔学生,我觉得美中中小学教育比较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大学升学考试几乎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材料,所以中国目前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考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正在向你们学习。
陈:我对你们学校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占地面积很大,设备也很先进,条件要比我们中国的中学好得多。
汤:但是我认为设备差的学校一样可以培养出好学生。
陈:您说得太对我。我曾经在我国最贫穷的陕北地区任过教,那里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中学,必须省吃俭用。孩子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特别刻苦,他们中有不少人后来考上了大学。
汤:他们也希望今后有更好的生活。
陈:是的,所有很有奋斗精神。我任教的另一所中学是北京市101中学,那是北京市的重点中学,但校舍却十分简陋。该校是从老革命根据在搬来的,有艰苦奋斗的传统。我在的时候,那个学校90%以上的学生能升大学,不少人后来当上了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
汤:你们的学生如何才能升入大学?
陈:我们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升学考试,而且它几乎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
汤:我们则主要看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各科成绩、品行和他们参加社会服务的情况,特别是像哈佛、耶鲁这样常青藤大学都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提供社区服务证明。我们也有由普林斯顿大学负责出题的全国统一的SAT学生能力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数学和语文程度。他们可以参加多次考试,取其中最佳成绩。这个成绩也将在大学录取时作参考。
陈:这个办法很好,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偶然性,也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素质。
汤:但是考试也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现在正在向你们学习,要用考试的办法来决定学生留级和毕业问题。以前我们在这方面控制不够严格,不管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可以升级和毕业,致使有些学生毕业后仍不具备起码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家长“望子成龙”,但如果“拨苗助长”,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我们的问题也许是给他们的自由太多了!
陈:华裔仅占美国人口的1%左右,但获得中学生科技发明西屋奖人数却约占10%;听说在美国著名科研机构中,华裔高级科研人员大致也是这个比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汤:我们学校也有华裔学生,包括华裔学生。他们大多学习努力、知识扎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陈:提起学习目标,我们的学校和家长确实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望子成龙”就是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将来事业有成,对社会有贡献。这里有积极的方面,但如过多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拨苗助长”,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美国的家长对子女有什么样期望?
汤: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将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我们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我们的问题是给他们的自由太多,因此学校里有吸毒和少女怀孕等问题。不过,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我发现孩子选择的职业并不适合他们,我会因势利导,帮他们规划未来,当然也希望他们接受。
陈:如果他们不接受呢?
汤:我会感到遗憾,但会尊重她们的选择。我在美国属于比较保守的家长。
陈:那么在学校里教师是如何要求学生的?
汤:我们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陈:有哪些具体做法呢?
汤:首先,我们的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像您今天上午参观的12年级语文课那样,老师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陈: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一位华人家长对我说的情况。他的孩子是在上小学时从上海转到美国来上学的。他在上海上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老在课堂上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数学课上,他要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方式,弄得老师很恼火。到美国上学后,老师不但不批评他,还欣赏他,他很高兴,学习积极性增。
汤:我们的教师确实鼓励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我也注意到华裔学生在班上的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你们在这生的基础知识教育方面做得很好。老师只传授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
陈:中国的中小学很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一些定律和公式要求学生熟记,甚至要背下来。基础知识是最根本的,掌握得越牢固,越有利于今后的提高,一辈子受益无穷。但我也听说,在美国的华人比较适合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管理能力相对差一些,思路也比较窄,缺乏想象力。
汤:美中两国的中小学教育从观念到方法都有很多不同,有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使各自的教育制度变得更完善。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极快,网上可以查阅到各种各样的最新资料,老师只传授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这种要求来安排的,我们不但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各种题目,让他们在课下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归纳综合来找到答案,也让他们直接到社区的公司和机构中去实习。
陈:这是很好的办法。全球住处一体化趋势要求人们能力合作解决环境、人口、资源等种种问题。中国需要一批不仅有知识还要有能力、有创造力、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人才。教师光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这方面,你们向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汤:我们今天的谈话就是一种国际性的交流和合作,它使人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
陈: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彼此的长处和不足。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培养出不同特质的人。如果能把中国人的含蓄和美国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美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和美国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结合起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