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家长学校

上海“语文门”事件引全国挞伐

日期:2010-01-28 09:11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来自网络点击数:4484次

《新闻1+12010127日完成台本

  ——语文失语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名篇《最后一课》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孩子们,我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所以我请你们一定要专心听讲。”130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篇文章即便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慨不已。而今天我们的谈话就与此相关。

  (播放短片)

  解说:

  语文书可以扔掉了,老祖宗的东西没用了,外国人也可以来中国参加高考了。这幅名为语文成高考最后一课的漫画,质疑从何而来?原来在上周末在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在自主招生测试中,四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没有设立语文考试,作为从未缺席过升学考试的一项基础课程,语文的取消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适感,何况英语并没有离场,许多质疑和指责也都随之而来。有人说这是在搞学科歧视,还有人说这是数典忘祖,甚至有人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对英语享受了超国语待遇感到担忧,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作比较,质疑母语教育的随意偏废。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有的学校是想在高考的科目之外,在自己的自主招生测试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要求,但是这种独特的要求,由于是放在高考之前进行的,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因此往往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解说:

  不考语文究竟是在传递什么信号?面对着社会上的种种质疑,有高校招办的老师站出来解释说,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考语文是因为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负担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在上个周末举行的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校连考,就曾一天之内连考数场,数学、语文、外语样样不缺,从早上八点半一直考到晚上八点,让不少考生叫苦连天、抱怨负担太重,这样看来,似乎此次高校的减负做法也多少可以让人理解,但由于减负掉的偏偏是语文这个科目,又似乎让人难以轻易原谅。草率,短视,不负责任,与法律抵触,与法律抵触,这是上海市政协委员胡光律师对这几所不考语文的高校指责,正在上海举行的市政协分组会议上,这则闹得沸沸扬扬的语文门事件,引发了委员们的激烈讨论,有的委员甚至当场拿出手机,查询是哪几所高校。

  胡光 上海市政协委员:

  高校如果放弃语文考试,实际上是向社会,还有向基础教育传达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就是语文不重要,应该旅行它的重大社会责任,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息。

  解说:

  随后,胡光律师与其他一些委员拟定了一份提案,指出高校不考语文的做法是与法律相抵触,呼吁重视语文教育,纠正短视行为,截止记者发稿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的政协委员已经达到31名。

  胡光:

  他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语言文字,或者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它的法定地位和法定意义的,通过我们国家的《宪法》、《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有《教育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我们如果轻率地决定语文是不考的,我们和这些法律赋予语文的地位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解说:

  其实上海这几所高校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重庆大学的自主招生中,理科考试科目就一直未包含语文,而在网上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替这几所高校证明。有人说尊重自主招生,就请尊重不考语文。还有人说高校不考不等于不重视。如今这场关于语言本身的华育交锋还在继续发酵,支持者、反对者都似乎言之凿凿。一次语文考试取消了,却让全社会都走进了考场。

  主持人:

  我们来看一下高校自主招生,自主两个字实际上就已经规定了,实际上已经把它的权力给他了,我怎么考、考什么,但为什么这次几个高校纷纷不考语文,会引来这么多的质疑呢?

  白岩松 评论员:

  首先我同意你的这种说法,既然是自主招生的话,任何一个高校都权力来决定我究竟考什么和怎么考。但是他拥有这个权力,不意味着大家不可以发出声音。大家之所以发出声音,是透过他们的自主招生的时候,把语文的科目给拿掉,透露出我们整个现在尤其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思路里头,隐藏着让大家非常非常担心的一种因素,在延续了学好数理化,再加上英语,然后走遍天下都不怕,慢慢语文得到了很多轻视,然后在培养人才这方面非常急功近利,只在眼前,我觉得大家担心的是这里所透露出的信号和信息。

  主持人:

  但是我们再看上海市相关高校招生办的同志说,他们说我们不考语文,不意味着不重视语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为了给学生省一些力气。

  白岩松:

  大家总是要找一些理由的,因为他们最初取消语文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轩然大波,因为首先这里也有误打,华东师范大学解释了,我考语文,人家120分,他说可能是媒体弄错了,这个我觉得媒体要给人家平凡。但是另外,突然全社会都在谴责、都在反对,他们要找出一些理由来,他们甚至说前些年也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不同,这几年的时候,一个民族自信开始慢慢增长,另外一个大家在向回寻找根,这一系列的因素跟前些年也不考语文的这种心态,开始略微有一些不同,另外从媒体包括网络,大家这种声音可以更大地放大,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回应他的话,他说为了给学生减负,考英文和考数学等等不加负吗?另外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取语文就可以说减负,而是这种考试的模式本身有问题。如果要是考试不是让人家去通宵达旦地准备,而是就是考平常的水准,我出的试题和考试的方式,你连准备都没法准备,这才是真正的减负,那背后反映出了我要检验人的综合素质。

  主持人:

  你刚才说这是一个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校往外释放信号说,我不考语文,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还是说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学校里面?

  白岩松:

  没错,并不是这几个学校,我觉得这几个学校有他们冤的地方,因为这几个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力,如果把这个权力交给全中国所有的高校的话,相当大的比例,理工科的话,也会选择不考语文,所以把棒子仅仅打在这几所学校当中可能是有问题,这是全社会的问题。从打倒四人帮之后,科学的春天一来,我小的时候最先知道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其实又加上了一个英文,而且英文甚至要排在更前面,学好英文和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这背后隐藏着思维方式开始慢慢地把语文退到了越来越边缘的地步。在这一块儿不妨举一个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大数学家的一个例子,他曾经向我们的教育部长有这样的建议,很多年前,他说如果有一天复旦大学要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的话,就不用再参加我其它的考试,你看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把语文放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上。这时候不是对文化在意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大数学家他明白,当你进入到语文的范畴之内,人的综合素养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他的人才观跟我们现在高校开始培养的人才思路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

  今天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上海几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主动放弃考语文了,接下来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的母语教育会退化到这样的一种田地,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播放短片)

  播放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总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解说: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席慕容。5岁之前,席慕容是一个标准的蒙古女孩,能说流利的蒙语,她的名字就是草原上一条河的蒙语语音的音译。但是多年的颠沛流离和最终定居台湾,使得她的母语记忆越来越淡。据她回忆,后来在家中父母用蒙语交谈,席慕容只能听懂几个单字,有时候她会故意去捣乱,字正腔圆地向他们宣告,请说国语。几十年后,重新踏上草原故土的她却不禁泪流满面。

  播放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

  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解说:

  的确正如德国一位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曾经说过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民族的灵魂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陈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也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之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有一次成名之后的丁俊晖,在录制一档双语节目时,主持人问他用英语如何?丁俊晖说,还是说中文吧,我的喜怒哀乐用母语说会更好。如果说丁俊晖坚持说中文是出于自身的需要,那么另一位也是姓丁的大师,则是更是出于一份文化坚守的责任。

  丁肇中,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几年前他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那届大会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理由是国际惯例,只有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做报告,期间没有夹杂任何英文单词,即使提到地名和高校名称时也用音译的汉语。事实上丁教授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英语早就是他的第一语言。这也就自然让人回想起,1976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宴会上,丁教授坚持用汉语致词的情景。

  早在上个世纪,作家余光中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汉语能力的下降。而如今的状况可能更糟,学习英语早已是从娃娃抓起,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汉语教育的质量一路下滑,著名特级教师于仪曾痛心疾首地说到: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会远了。另一方面,中国当下的困境其实也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难题。环顾四周会发现,我们的邻居们已经纷纷开始行动了。

  字幕提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汉语是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不妨听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看法。

  (播放短片)

  王岳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语文教育长期以来跟国际对汉语地认识滞后,从2000年全世界选择学汉语的人数300万,日本、韩国选得比较多,到今年世博以后将达到将近8000万人,所以说增长了将近300倍,而我们自己却还大幅度地下降,还在考试这个制度体制下,削弱人文科技,削弱语言、母语的重量,我觉得这是与整个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主持人:

  我是觉得外国人学中文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可能中国人学英文的时候,初衷莫不如此,但什么现在会发展到今天这么一个地步?

  白岩松:

  我曾经在北大的时候听过一个大学生演讲,他其中有非常豪迈的一句话,他说今天我玩命地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玩命地学中文。其实话可以这么说,但是事实是当如果有一天全世界汉语和对中文的重视越来越高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自己的母语自己说起来已经磕磕绊绊了,这才真正地让人担心,我觉得语文不是一个学科、一个语文的问题,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因为我们并不是宗教做依托,儒世道各种东西全夹杂在故事、语言各种当中。因此,在语文里头有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说在这一篇课文里,可能有我们中国人重视的这一点,在那里头有我们重视的那一点,最后通过整体的语文形成了一个中国人。但是现在我们对它已经不重视了,因此我们现在要重新说要建核心价值观,其实语文的日渐衰微,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现在我们很多人相当困惑,找不着北,心中没有信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位专业人士的看法,他就是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王先生,您好。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

  您好。

  主持人:

  我们谁都不否认学英语重要,但是为什么现在学英语在中国重要到连母语都不重要了这种程度了?

  王旭明:

  这个有很多种原因吧,但是从我来讲,我还是很期待有一天我们国人学英文的程度能够热过学英语的程度。

  主持人:

  那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母语教育会被渐渐地边缘化呢?

  王旭明:

  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有一个误区,我以为语文不是语言文字的意思,我以为语文是语言文化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刚才王岳川教授讲的我很赞同,我们学语文不是仅仅学文字,而是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了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不仅仅是十几个字、撰几个文的问题。

  主持人:

  您觉得语文教育,也就是我们的母语教学,从小学一直开始学,到大学我们仍然在学语文,从里面到底要学到的是什么,精髓是什么?

  王旭明:

  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误以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有语文,我们自己国人就不用再学语文了,恰恰不是这样,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表达,而我们现在如果说有最大的一个缺失就是我们在表达上面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学语文,学的时间最长,用的力气最大,但是我们表达的效果并不是最好,这里面可能有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有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更多地把它当做一种考试的手段,一种测试的手段,而不是当做一种生活的必须。

主持人:

  谢谢王先生,岩松听了刚才王先生说那番话?

  白岩松:

  同感,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我从来没有把语文仅仅当成一个考试的科目、一个手段,它是中国几千文化的一种载体,我们没有作为一个多少亿人都在信一个宗教,它成为某一个载体,不是这样的,中国几千年走过来是很特殊的。因此,这种语文现在慢慢式微来自于全社会一种非常现实的实用主义起作用,因为语文不那么实用。

  主持人:

  你说是式微吗?但是现在我们只要翻开一些大报纸的广告里面,都有什么国学班、历史班,这是不是说明人们对于语言文化又开始重视?

  白岩松:

  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对语言很重视,他是在重新找心里的一些东西在往回走,但是依然是强势的。我们的英语现在的教学一年几百亿的产值,很有趣,一方面新东方,为什么教英语的地方叫新东方,新东方可以非得把英语弄好,另外英语可以疯狂的,疯狂英语,反过来汉语是寂寞的。在教育当中,国家宪法法律,包括上海都在提这一点,可是依然许多学校觉得可考可不考,如果要是可考的话,他一定会考。另外,我最担心的是什么?谁说理工科的孩子语文可以忽略不计呢?谁说语文好了之后,不能让他变成更棒的理工科人士呢?我觉得这个人才观必须要建立起来。

  我跟杨振宁教授面对面聊天,他有一句话让我永远难忘,他说:物理是什么?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是宗教,他是狂热的金庸所有作品的爱好者。爱因斯坦小提琴拉得很棒。钱学森之所以能成为大科学家,他夫人是声乐教师,他一直感谢说,因为我夫人是搞艺术的,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我现在特别愿意看到我们的人才是交叉的、交融的,而不是理科连论文都写不好,而文科没有一点科学常识。现在我反而有的时候会找一些书,现在有一帮新的年轻人很厉害,去写很通俗易懂,又很有趣、很搞笑的这种隐藏着科学精神在里头的这些文章,我觉得对我的启发也特别大。我觉得社会应该去重新建立一种人才观,如果仅仅实用的话就很麻烦。

  主持人:

  高校招生办的老师在解释这个时候说,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但是我们看现在又有多少英语不好却挡在……

  白岩松:

  英语学好了之后有钱途,这个是金钱的,但是语文不学好的话,我们的文化没有前途,这个是前进的前。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更何况还是要再次去强调,接下来要决定的是我们该怎么去考,自主招生,语文没有必要让它准备,英语也没有必要让它准备,应该变成另外的考试……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