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越来越“低龄”19日的山东国际教育展上,有不少初中生的身影。 徐洁 摄
高三学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出国班”引发的争议尚未消散之际,本市部分中学名校已悄然启动高一年级“出国班”,即不同名目的中外合作课程班。据业内人士分析,低龄留学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同时也带来“公办教育资源被挤占”等诸多争议。
家长挤爆咨询会场
上周六上午,四中中美课程班咨询会现场,可容纳四五百人的四中办公楼报告厅的会场,连过道上都挤满了学生家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今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开设中美课程班计划招收60人,2个班,每年学费约为9万到10万。据悉,该班的“门槛”也不低,预计录取学生的中考成绩最多低于正常录取的10分。三年后,该班的毕业生将可申请就读以美国为主的包括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名校。
每年学费8万到10万
目前,包括人大附中、四中、十一学校、师大实验中学、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本市多所中学名校都从高一起开设中外课程班,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培养模式都结合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每年的学费为8万到10万元左右。
一位中学中外合作班负责人认为,从服务学生发展的角度说,目前高三出国班让一些优秀学生“很纠结”,这些打算出国的学生不得不兼顾国内高考和国外高效录取,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而且,这些优秀学生即使被国外高校录取,要想站稳脚跟,适应国外高校学习也并不容易。因此提前让他们的中学学习和国外课程对接,不仅有利于被更好地录取,而且帮助其更好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
低龄留学褒贬不一
“今后参与社会竞争的肯定是国际化人才,提前做准备很有必要。”家住西城的学生家长杨先生的看法代表了一些家长的观点。来自丰台的家长王先生直言不讳:“我不想让孩子整天去做题、考试,有机会还是让孩子早点去国外。”因此他们全家出马,参加四中中美课程的咨询会并报名。
不过,中学名校高一起开设出国班,也引发优秀中学生流失、公办教育资源被挤占、留学低龄化的一些争议。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相关报道:出国留学越来越“低龄”
齐鲁报济南3月19日讯(记者 徐洁 实习生 张萌)19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由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主办的第十二届山东国际教育展开幕。记者在现场发现,从大学生到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孩子们走出国门的年龄越来越低。高收入、高知家庭背景的孩子是“低龄”留学的主力,而国外宽松的教育环境则是最大诱惑。
济南初中学生家长戴先生咨询的是“新加坡留学”,他的儿子刚刚13岁。“儿子性格自由散漫,课业负担太重。”戴先生表示,他想给儿子换一个更宽松的教育环境,除了学习,有时间学学做家务、打打篮球甚至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19日的展会上,在不少留学机构的展位前,咨询到国外读高中的学生和家长屡见不鲜。启德学府教育集团留学顾问庄启群说,他接待的最小的孩子正在读初三,打算申请美国的高中。“自2006年左右,美国私立高中放开对华招生,2008年起逐渐升温,初中学生选择出国读高中的越来越多了。”他说,相对于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再出国的学生,拥有国外读高中的经历,申请当地的大学会更加容易,也更能融入当地的社会。
英国大使馆济南签证申请中心张益鹏认为,从签证申请人员年龄来看,前些年,大多数出国读硕士。近几年,出国读本科的明显增多,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出国读高中。
庄启群说,以到美国读高中为例,每年花费在25万-30万元人民币,费用较高,因此,选择“低龄”留学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好。此外,家长知识水平较高也是“低龄”留学群体的一个特点。
“小小年龄负笈海外,留学风险也不得不考虑。”威久留学济南分公司经理刘双双给出了风险提醒,生活自理能力及自制力差的学生不适合出国太早。
“神奇高三班”多半学生考取美国名校
班主任说,其余同学4月底前也能接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
发来通知书的大学,均在全美排名前100名内
既要学国内普通高中课程,又要学美国大学预科课程。
郑州晚报报道 一个班29名毕业生,已有17人收到34所美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且这些大学,均在全美排名前100名内。
老师孙桂玲很有信心地说,根据学生目前已经取得的雅思、ACT成绩预测,4月底,全班29名同学都有望考取世界知名大学。
这个班,在郑州中学,是知名的PGA中美高中国际课程班。29名同学是第一届毕业生。
李昊雨现在手里有6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全美排名第47位。
接到通知书的他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和其他28名同学一起在认真地上课。
除了要上国内普通高中的课程外,同学们还要学美国大学的预科课程。
不过,他们并不是死读书的学生。很多同学都说,国外知名大学除了成绩外,更看重你的能力,比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和其他同学相比,国际班的同学还会学《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西点军校案例研究与班级管理》、《社交礼仪》、《欧美文化》、《中华武术》等特色课程。
“在学校里,我们都参加了各种社团文化,还经常组织一些学术文化交流。”李昊雨说,在校外,同学们还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做“义工”、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等,生活很丰富。
中学出现“国际课程热”
近两年,在郑州市区一些高中,陆续开设了和国际接轨的国际课程,有中加班、中澳班、中新班等。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乔玉全处长表示,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教育资源,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以近5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0年接近29万人。“其中有不少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乔玉全介绍。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PGA项目全国管理中心主任张强介绍,国内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体现了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意识,同时给中国国内的高中生更多上大学的选择。
郑州中学校长高正起说,学校在开设国际班课程前,也经过了多次考察,如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AP课程、中加项目等,最后选择了PGA项目。
“这个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中国学生。它不仅包括衔接国外大学的GAC课程,雅思或托福语言培训,还有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等。”高校长说,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普通高中课程也要上。在国际班,国内普通高中课程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的,学生必须学习普通高中规定的学科,而且还要通过考试,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也就是说,国际班的学生,不仅可以申请国外大学,参加国内的高考,也同样有把握。
缺少监管竞争激烈 小留学生赴美学习压力大障碍多
赴美念书的亚洲学生,往往英文能力不够、自制力不足,多数仅是应付学业,最后即便将小区学院当成跳板,也因对手激增,最后仍黯然回国。(载自巴沙迪那小区学院网站)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送子女出国念书,父母可能让孩子脱胎换骨,也可能扼杀他们的一生。亚洲的教育模式,也让不少孩子从小开始面临压力,朝“全能孩子”的目标迈进。当亚洲家长发现子女功课不如预期,在经济状况许可下,便把子女送往美国,只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希望和成长,进而获得喘息。
不过,小留学生只身赴美,除非家长陪读,否则环境适应能力、英文程度、外界干扰等多变因素,也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教育专家陈淑芬指出,看过许多小留学生赴美求学失败的例子,多数仅母亲一方作陪,从小缺乏父亲照顾,不仅放不下亲人,子女功课也普通,最后花了大钱,还失去和家人宝贵的相处时间,白走一遭。
高中时赴美就读阿罕布拉高中的陈先生表示,当时班上不少像他一样的留学生,多数因为英文能力有限,校方还认为他们不需要考SAT测验,毕业后可以去读社区学院,使得他并没有专注课业。
部分家长还违反规定,在高中校园附近租房,让未满18岁的子女独居生活,甚至买车代步,部分子女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个性,但有的则在缺乏家人照顾的情况下误入歧途。
近年来从中国两岸三地,甚至日本、韩国赴美的国高中留学生激增,社区学院也面临饱和状态,不仅新生修不到课,未来想转四年制大学,竞争也十分激烈。
陈先生说,过去GPA3.7或许可以申请到洛杉矶加大,现在没有3.9以上,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少人为了摆脱恶性竞争,甚至到其它教学质量较差的小区学院修课,以挽回成绩劣势。
多数留学生仅读到社区学院就毕业就回国,不少人即便转入四年制大学,也是州立大学居多,真正能进入百大学校者,极其有限,更不用提读研究生。
此外,即便从小区学院转入好大学,成绩往往也赶不上同班同学,落差极大。从巴沙迪那小区学院进入柏克莱加大的蔡同学,大三一进计算机科学系,几乎每科都面临不及格边缘,压力大到喘不过气。
蔡同学说,社区学院倾向按步就班,课程浅显易懂,难度不高,但进入柏克莱后,内容广度和深度瞬间加大,多数教授仅给“概念”,学生需自发性研究、看书,才能完成作业,最后不得已转系,才勉强撑到毕业。
同时,插班生也很难融入班级气氛,而程度和资质普遍不及同学。蔡同学坦承,从社区学院GPA拿高分并不等于“实力”,若分组作作业,也常受到排挤和同组人员的不信任感。
本文导读:高三学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出国班”引发的争议尚未消散之际,北京市部分中学名校已悄然启动高一年级“出国班”,即不同名目的中外合作课程班。据业内人士分析,低龄留学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同时也带来“公办教育资源被挤占”等诸多争议。
独生子女留学安危受关注 提高安全意识成必修课
新西兰地震中两位留学生遇难,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有研修生失踪……连日来媒体有关留学生安全的报道再一次将留学安全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眼下,80后、90后的孩子独自在外,不仅可能遭遇自然灾害、还须面对宗教、语言带来的文化冲撞以及孤独引发的心理落差,“留学安全”其实已成为出国最重要的必修课。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不要认为安全问题跟我们留学无关。只有保证环境安全,我们才能谈留学是否顺利的问题。 ”他表示,尽管像新西兰地震、日本地震这种天灾是没办法控制的,但是留学生还是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注意人身安全。
独身子女海外留学挑战多
2008年3月中旬法国当地时间凌晨,几个中国学生从中餐馆出来后准备搭车回家,等车期间,与人发生纷争至打架,结果最后导致中国留学生一人死亡,两人重伤。事后警察认为这次案件只能算是普通打架事件,受害者只是在打架中不幸意外身亡。由于当事人是留学生,案发之后一直单独隔离,没有任何和外界的接触,至今一直认为自己是受害方,加上没有法律意识,此事演变成一场冤案。
留学专家指出,绝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都是健康和安全的,有些学生可能会经历轻微的意外事件,例如,钱包和行李被偷、不算严重的小病和受伤。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国内,可能几个电话就能解决了。但是,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语言不通和不同文化的环境下,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变得很无助。况且,有小部分学生会遇到严重的疾病、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暴力侵犯,甚至留学国家暴动等不愉快事件。既然是意外,就是无法预测的。无论是家长、学生或是留学机构,一套紧急情况应急方案都是必不可少的。
眼下,随着留学日益低龄化,80后、90后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娇生惯养,到国外却需要独立生活,面临诸多挑战。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摆脱父母的依赖,尝试独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将日常生活打理得有条不紊。这对习惯“被安排”的留学生而言,需要一段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安全问题的隐患不可避免。
孤身在外更要保持心理健康
2009年6月30日早晨,澳大利亚警方在廷纳河边,发现26岁的中国女留学生的尸体并抓获四名犯罪嫌疑人。当地警方透露,她是在所搭乘车辆的两个当地人的住所遇害,后来又被抛尸到附近的河边。警察说,该学生由于防范心理弱,过于单纯和善良,相信别人,坐上了别人的车。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关注留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亟需受到重视。在上述这一案例中,看似“交友不慎”,实际上还暴露出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在刚出国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面临学习压力大、语言听不懂而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可能手足无措、焦虑不安,甚至无法继续学业。脆弱的身心加上在海外的孤单,总是无法找到感情寄托,于是有些人交友不慎,有些人为情所困。部分感情无处发泄的留学生,喜欢在一些娱乐场所寻找欢乐,或是沉醉于飙车、购物等高消费的人生。
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四个障碍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第一是文化冲突带来的环境适应问题。第二是孤独并缺乏心理支持,碰到问题后缺乏朋友、亲人的劝慰。第三是失落感,原先优秀的学生到了国外因评价标准不同而失落。最后,还可能因找工作困难而失望、绝望,如果有经济压力就会更艰难。
留学专家建议这些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压力,不要想得过于严重。这是每个留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放松心态,多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中国学生学习能力一直很优秀,不用过度担心。另外,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念叨学习成本高、家庭负担重等,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对于少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最好能进行一些心理健康辅导和必要的独立自主教育。
增强行前安全防范意识
针对留学生安全问题,业内专家提醒,出门在外掌握一些法律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涉及留学生的法律通常有民法、刑法、交通法、打工法等,此外还有不少针对学生管理的学校规定。遵守学籍、考勤管理制度。
留学生还要严格保守自己的个人隐私。在现实生活中交友,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注意避免过多地“露富”,尽量避免向他人透漏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看管好自己的重要物品:护照、银行卡、学生卡、驾照,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个人物品。
出门远行尽量与同学朋友结伴而行。在当地居民家庭住宿的同学,长时间外出或者在外留宿,事先要告诉寄宿家庭主人。
国际长途电话话费在国外相对较为低廉,可以多给家里打电话,通报平安,与父母亲属保持经常性联系也能使心中郁闷得到及时排解。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自己措手不及,求助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方法也可以缓解燃眉之急。
专家指出,留学在外,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还有家人的愿望。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十分重要,在所有的留学要求中,安全永远是第一的,没有了安全,获得再高的学位也毫无意义。(张茜茜)
• 加拿大杜威学院与我校合作办学签约2010-10-27 12:57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