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史资料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校史资料

从沧州第一个党支部谈起

日期:2011-03-31 15:11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406次

    由于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而五四运动的发展与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应运而生,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南皮张隐韬、任丘戴培元入会为会员。19209月初,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宣告成立,组内重要成员今沧县杜生小垛庄人张申府,是仅次于陈独秀,李大钊的第三个中共党员。在天津,早期党员有周恩来、刘清杨,马骏、于树德、安幸生、于方舟、李锡九、邓颖超、彭真等,并于1924年建立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随即,一批批革命触角伸向沧州。这里首推刘格平。

    刘格平,1904627,生于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曾属沧县)一个回族地主家庭。南京军事学校毕业,天津工商大学予科肄业。1922年夏,在天津经张隐韬等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6月,在天津又经于方舟介绍转为中共党员。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大革命时期,组织上决定他以中共津南特派员兼国民党特派员的双重身份,到津南地区,即沧州、德州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当时在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下,发展国共两党都是十分秘密的,不论是共产党员、国民党员,一旦暴露身份都要坐牢杀头。因此,刘格平来津南地区以后,对建党工作十分慎重。当时他确定从所接触的关系密切、志同道合、又有文化、有政治头脑的青年朋友、亲戚、同学中物色对象。于是首先考虑在津南最高学府­­­­——沧县省立二中,即今沧州市一中建立党组织,发展壮大力量,因为知识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马列主义。

    19269月,刘格平到沧县二中,第一个找到郝树模。他是南皮郝庄人,与刘格平是同乡,他父亲郝何斋老先生与刘格平家是世交,交往甚笃。因为原来就对他有较深刻的了解,就和他谈了来沧的任务。郝树模明白后非常高兴,又找了两个追求进步的同学,一个是今黄骅县旧城村的王佩琪;一个是东光曲庄的曲作民。他们四人在一个回民饭馆里,以请客吃饭的形式,交流了思想。最后刘格平说:“先发展你们三人为国民党员吧?”三人都表示不同意,并说“共产党比国民党更进步,我们加入共产党。”刘格平见三人很坚决,就明确发展他们三人为共产党员,成立一个支部,由郝树模任支部书记,曲作民、王佩琪为支部委员。又想到以国民党的面目在同学中开展活动更方便些,就又明确他们三人都跨党为国民党员,并建立国民党分部,亦由郝树模负责。但其性质是共产党的组织。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是中共三大决议,统战工作的需要。李大钊、董必武、林伯渠等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都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以郝树模为支书的二中党组织,开始活动很好,还吸收了献县的戈本捷、卢冠英,还有宁津一位姓牛的学生加入了共产党。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对军阀暴政。把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积极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们于l927年毕业离校,在学校播下革命的种子。从此,二中成为津南革命策源地。

    是年元宵节过后,刘格平奉天津国民党执行部之命,为迎接北伐,去江西南昌督军署,由柏文尉引导,晋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半小时的会晤里,蒋介石完全是一副磨刀霍霍、杀气腾腾对付共产党的面孔。所以,刘格平回来,向组织传达、汇报:“北洋军阀靠不住,国民党也靠不住。”果然不久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l9286月,国民党靠“新军阀”一来到北方,大肆屠杀共产党,也清洗共产党发展的国民党。

    共产党毕竟还是共产党。1928年春节开学后,沧县省立二中出现一个新的党支部,即盐山人王连璧、沧县人王东兴、青县人尹玉鹤。王连璧为书记。尽管他后来叛变了,被我处决。但不能否认王连璧参加过共产党。

    1928年上半年,沧州还是奉系军阀统治着,其将领褚玉璞、张宗昌之流,进驻沧县二中,他们商量如何应付节节进逼的“北伐军”。校舍周围,加岗设哨,戒备严森,空气十分紧张。

    一天傍午,二中全体师生在后大院里集合。教务主任周新甫说省督办褚玉璞要给大家讲话。等了会儿,褚玉璞就带着他的副.官、秘书、护兵等一、二十人,还有高个麻脸的沧县县等人,出现在学校师生面前。个儿不高的褚玉璞,强做镇静地讲了几句,大意是:南军就是赤化军,你们要安心读书,不要听信赤化宣传。他们在汉口闹裸体游行,有伤风化!他们来了实行共产共妻呀!…… 

    看来褚玉璞心神不定,好象惊弓之鸟,下面不知讲什么好了。忽然,他命令秘书向县长“暂借”一千元,送给学生们,说:  今天见面,别无可赠,给你们一点洗澡钱吧。讲完话,他就和张宗昌一伙大小官员们故作姿态,不坐汽车,徒步走向三华里以外的火车站,自然是乘车向天津方面逃跑了。

    北洋军阀的部队撤走以后,学校里立刻忙碌起来。还是由周新甫主持,号召各班扎糊小旗。吃过午饭赶紧出发,去欢迎已经来到沧县南关的国民党“北伐军”,也就是褚玉璞所说的"赤化军”。

     说来算是笑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中已经有了共产党跨党的国民党秘密组织,可是人们连“青天白日”旗什么样的都不知道。竟把白日周围的十二个三角画错,画得角尖面向白日,颠倒了。

学生们排着队,打着旗,到城西南角乐善园小学门前广场,也就是现在的地委、行署所在地时,那里已经集聚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广场中间摆着一个方桌和一把椅子。只见北伐军津浦线总指挥方振武很朴素,穿着方口布鞋。他不是坐在椅子上讲,而是站在高桌上讲。他,中等身材,嗓音宏亮,历数官僚军阀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指出北伐胜利后的任务,一个劲地挥臂领头呼口号:“铲除军阀暴政!” “打倒贪官污吏!”“实行三民主义!”讲得头头是道,振奋人心,与褚玉璞两样味儿,真是“国民革命军”呀!人们充满希望与欢乐。

开完群众大会,斗大的魏笔书法“自由”、“平等”四个大字,分别镶钳在高大的钟鼓楼东西两面,下款署名“方振武题”。鼓楼上站岗放哨。当时的一张照片,影印在1933年版《沧县志》上。二中门前也挂上了国民党部的牌子。其实呢,换汤不换药,呼喊的那些口号不仅没有实现,还取消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国民党的黑暗势力,统治沧州达十年之久。

回过头来说二中。因长期受封建制度、北洋军阀的压迫,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盼望民主,向往光明,希图砸烂旧教育枷锁。所以国民党“北伐军”一来,人们不知其底,不明真相,便寄希望于国民党身上,顿生反抗封建的力量,纪念回顾“五四”,革命思想又活跃起来。当时的沧县教育局长叫傅仲桥,他能说会道,“自由、平等、博受”在嘴边挂着,附合大家的心里,学生们都拥护他。在他的诱导鼓动下,学校风潮很快掀了起来,目标就是反对校长刘香侯压制民主,搞封建专制。学潮一闹就是几个月,开大会,不上课,喊口号:“打倒刘香侯!” “刘香侯快下台!”学校乱了,谁也控制不住了。

学校地下党支部:王连璧,大个子,掺白头,性情鲁莽,有股子冲劲儿;尹玉鹤很文静,有组织能力;王东兴好像是他俩的高参,出谋划策。人们只见他们领头闹,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学潮骨干力量是22班、23班,他们三人都在这两个班,2425班参加学潮的也不少,一直闹到1929年春天。

一次周会上,先进派与封建派针锋相对,展开激烈争辩,争得不可开交。校长刘香侯,教员贾志清,被质问的张口结舌。刘香侯那个“啊啊”的老毛病,啊啊的更厉害了。这时,傅仲桥皮笑肉不笑,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让学生们表态,拥护那一派,就站在那一方。会场上立刻站成东西两大队。学生会的干部和大多数同学都站到王连璧、尹玉鹤(他们也是学生会干部)一边;站在刘香侯一边的只是极少数纨绔子弟。

刘香侯见势不妙,当场表示辞职。至此,任职16年的封建校长刘香侯被赶下台,傅仲桥取而代之,兼了二中校长。渐渐地,学生们对傅仲桥也不满意起来,认为他也不是好东西。原来话讲得挺好,可是当校长以后也是大权独揽,空口许诺,给你个热罐子捂着,并不解决实际问题。以后摸清了底细,原来傅仲桥是个国民党员,不久学生中的国民党也公开了。他们上下勾结,拧成一起,气焰嚣张,压迫学生,引起公愤。王连璧、尹玉鹤因势利导,有领头掀起新的学潮,一鼓作气,又把傅仲桥赶跑了。王连璧、尹玉鹤都没发给毕业证,省派来的新校长杨学山,把他们开除了学籍。

这次学潮,虽然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学校政治空气焕然一新。鲁迅、矛盾、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进步作家的作品,成为学生们争相传阅的必读之物。在学校公开谈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社会科学概论》、《资本论》等马列书籍,人们也手不释卷,百读不厌。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