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时政要闻

高考制度改革突破口:多元化评价多元化入学

日期:2007-09-21 21:27作者:changshuqing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136次
高考制度改革突破口:多元化评价多元化入学

  高考制度改革必须明确目标,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如何选拔出高素质、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进大学,而不是选拔出只会死记硬背的应试者。同时,又能够对中学教学形成良性、健康的导向。

  -王海东

  多化培养目标

  今年夏天,进行高中课程改革试点的4个省区---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的第一批毕业生参加了新高考。尽管各省区出台的新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都把如何更准确、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业水平作为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另外,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达到1010万,又创历史新高。专家学者、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地为高考制度改革出主意、想办法。纵观今年高考改革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有两条特别突出:一条是多元评价,一条是多元入学。

  多元评价是指根据考生多方面的学业表现来进行价值判断、以决定其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的能力或潜质。例如,山东方案中的“基本能力测试”,海南方案中增加的“基础会考”,江苏2008年方案中提出的学业水平测试等,都是作为评价学生学业能力的有益补充。多元入学指除了传统的按照统考分数录取外,还应有一些特别的渠道来录取优秀的人才,如保送生制度以及部分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试点。

  多元评价与多元入学对应的是我国高考制度中的考试和招生两个环节的改革。

  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由两个环节构成:一个是全国性统一考试(统考),一个是按照成绩进行的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统招)。考试为招生服务,而招生又以统考成绩为依据,两者密切关联。多年来,考试环节的改革较多,如考试标准化改革、3+X科目方案、综合能力测试、网上阅卷、考试立法、分省命题等;而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有网上录取、“阳光高考”等措施。高考制度改革必须明确目标,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而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如何选拔出高素质、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进大学,而不是选拔出只会死记硬背的应试者。同时,又能够对中学教学形成良性、健康的导向。

  与国外大学录取制度相比,我国的招考选拔制度带有典型的一元化通道特点。单一通道的优点是全国性统考统招,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效率非常高。每年6-8月3个月之内完成全国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考生的测评和甄别,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高的效率。国外大学完成考评和录取考生过程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这种一元化高考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录取标准单一、评价维度和评选手段单一,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拔方向和培养模式单一。虽然我国高校也有保送生、艺术体育特招生和少数自主招生名额等录取渠道选拔特殊才能学生,但这些渠道录取名额甚少,绝大多数考生要通过统一课程的考试。分数是唯一的、刚性的指标。一元化的高考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中学教学形成了片面的导向作用,导向以统考分数评价中学教学,导向以应试教育代替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导致中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偏离。

  多元化入学渠道

  要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考试环节应采用多元评价代替单一考试,在招生方面应以多元入学渠道代替按总分录取的一元化通道。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决策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多元化的大学入学渠道,符合人才标准的多样性原则。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智能包括很多不同方面,教育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发人的各方面潜能。

  我国大学多元化入学渠道的建立,不可能先破后立、革旧建新。当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统考分数录取的主渠道之外,探索建立一些特殊的招生录取渠道,以尽量减少埋没优秀人才的概率。例如,可以增加保送生名额比例,使平时成绩优异、有特殊才能、有领导才能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还可以增加文艺、体育特长生单独录取比例,以现场测试和面试表现为主要参考指标;对于有科学发明专利、发表过优秀文学作品、或各类国际或全国性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申请专才或偏才的入学渠道;逐渐加大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体现大学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不同特色和风格。这些入学渠道与传统的统一考试方式结合,形成我国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多元化渠道的最大优点就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我国多年来推行的保送生制度和近年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都可以说是多元入学通道的初期探索。

  保送生制度自从2000年“隆回一中”事件之后,社会反映最多的还是走后门和“保良不保优”的问题。

  要解决这类诚信问题,就要加大保送程序和结果的公开透明度,以及对违纪者的惩处力度。另外就是实行差额保送,这样中学和大学都能在此过程中承担各自责任,学生之间也有适度的竞争。2004年试点的自主招生,虽然只占高校录取名额的5%,却意义重大。上海复旦、交大等高校探索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为了解决报考学生太多的问题,最好招生政策上能明确标出一些限制性条件。另外就是录取程序不宜太繁琐,平时学业表现加面试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不必再全部科目都考一次,还要再看高考结果。

  多元化考试评价

  除了开辟多元化的入学渠道外,以多元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则是考试环节的改革重点。大学在招生录取时应参考学生多方面学业表现和考试成绩,而不能将一次性的统考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业记录、平时成绩、作业作品以及会考成绩,经论证可信的都可作为录取参照。统一高考更多地成为一种基本能力考核,而不应是唯一依据和最高要求。

  新课改试点省区出台的新高考方案,都在多元评价上作了一些可贵尝试。山东的基本能力测试,考查学生技术、体育、卫生健康、艺术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应加强对于基本能力内涵和构成的界定,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些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零散知识。海南省将学生的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对于学生重视会考和平时考核能够起到一定作用。问题是会考所占比例太低,如果题目区分度再差一些,计入总分会形同虚设。另外,按考试总分数排队也还是一元化的思维模式。江苏的学业水平考试,涉及7个学科采用等级分制,对于纠正学生偏科有一定作用。但录取中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且两种分数制度并存,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其实所谓学生的学业水平考核还是应该从学生的平时成绩着眼,如何科学地将学生高中3年的平时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一个参考指标。

  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事,因为它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连接中学和大学的通道,高考对基础教育具有不可否认的导向作用,同时又直接决定着大专院校学生群体的基本素质。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原来一元化高考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探索更多的选才通道和更全面的评价方式,恐怕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