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从考查结论向考查认识过程转变
□以教材为本,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和课本主干知识的考查
□关注现实,重视考查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进步的科学价值
□突出新课标,更新理念,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Ⅰ)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材料新颖,时代感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对历史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一定考查。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选择题的难度有所提高。
今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Ⅰ)继承了2006年文综历史(全国卷Ⅰ)加强对基础知识考查这一特点,尤其是选择题,呈现出基础、朴实、小有变通的特点。如13题考查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要求理解“社会之革命”;18题对“民教冲突”的考查,实际要求掌握不同时期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考查中,这些题比去年试卷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细节的理解,而不是简单记忆,特别是选择题题干简洁,题支区分度较小,这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在平时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认真读书、加强理解、记忆,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课本上的主干知识,一般也就是重点知识,是文综历史考试的主体,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也比较充分。命题坚持了重视主干知识的命题原则,所考查的内容都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主干知识,如对古代帝王的评价、中国军队编制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工业革命、战争与和平等都是高中阶段的主干知识。同时依据主干知识、引用课本之外相应的素材,从而形成新问题、新情景。这些都是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应该反复强调的问题。
近年来文综历史试题体现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不再刻意回避重大时事问题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表现在历史学科大都是隐性的。今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Ⅰ)不仅涉及热点问题,而且是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为立足点进行考查的。比如涉及到古代的北京、战争与和平问题,还有与中国发展有隐性关系的工业革命等。试卷比去年更突出地反映了历史学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进步的学科价值。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历史学科高考命题逐渐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转变,从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要求考生从文明的角度理解、阐释历史。今年的试卷不是单纯停留在“存在”的层面,而是深入到“认识”层面。如23题考查工业文明给欧洲带来的结果,还有40题考查古都城市文明。突出文明史的考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和理念,这也是试题的鲜明特色。题目考查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突出高考为大学选拔人才这一主要任务。
综观今年文综历史(全国卷1)命题特点,对如何科学、高效的备考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启发:
第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比较系统完整的专题来构成学科体系。高考就是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只有形成知识体系,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
第二,历史学科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把握了这些规律,有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识记、理解、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森)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11日第3版
• 从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看历史复习2007-10-07 12:21
•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方法谈2007-10-05 16:02
• 高三物理复习——规律及策略2007-10-05 15:58
• 高三科学备考2007-10-04 10:05
• 专家答疑:高三化学该如何复习?2007-09-21 21:30
• 高考复习首先过基础知识坎2007-09-19 19:14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