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史资料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校史资料

记二中女生部的活动

日期:2011-11-08 17:03作者:吕馨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84次

1933年暑假,我从沧县乐善园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立沧县二中。女生部在北门里分校上课,和总校有一段距离,除开大会、校会、文娱活动集中在总校(男部在北门外),其余活动都在分校。女生部走读生多,只有十几个人住校。我和同学朱玉筠的家都在农村,还沾点亲,我们俩住在一个屋,假期回家同来同往,共同学习,志同道合地谈论一些国家大事,还学了点辩证法及一些进步书刊《读书生活》等。在学校里又接近了男同学朱炳书和何德智(何启君)。我与何德智在小学就是同学。都是由张德让老师启蒙的学生。我们不约而同地都考入了沧县二中,他接受党的教育较早。

1935年春天老何来访朱玉筠,并带来两份入党申请书,我填好交老何拿走了。从那时起,我和朱玉筠还有他侄子朱炳书是一个党小组的党员。玉筠是组长。每到星期日,老何老分校以会客为名给我们布置任务和领导学习。小组活动就在传达室旁的会客室里,谈起来就一两个小时。训育员见有人找我们,他就在院里溜达。我们说话声音小,他拼命听也听不到,知道我们散开,他才肯离去。

有几次由老何通知我们分头到南门外张同志家去开会,前面去的统治在沿路划上记号,我们就按记号去找。我们在屋里看书学习,张同志的爱人就在院子里作针线活、放哨、我们不多问也不多说,散会时告诉我们在街上遇到人也不要打招呼,这就是组织纪律。

九一八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实行“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纵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当时农村经济破产,青年学生面临毕业就是失业的困境。青年大部分是爱国的,不愿当亡国奴,我们在校团结同学广交朋友,晚上谈论国家大事,观察同学们的政治态度。1933年秋天,在一次小组会上,老何来校布置任务,为了宣传救国的道理,揭露社会的黑暗,组织上批准我们创办一份小报,经过讨论选定《长鸣》为小报的名字。稿件来源于党组织和党员中间,由老何集中送交玉筠再叫我刻写。小报定位五日刊,后来也不定期,出过四、五期。

1935年冬,华北名存实亡,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学生游行示威,点燃了一二九抗日救亡的火炬,抗日救国的火焰燃烧到全国各个城市,沧县二中学生奋起罢课。天津南大学生代表团到南京请愿,火车开到沧县就被截下了,学生们不下车,不吃不喝表示抗议,学校学生成立慰问团到车站,并请南大代表到学校讲演。我们选老何为代表到天津学联去联系。当时学校形式大好,出现了高潮,教育厅免除了校长杨学山的职务,新任命了一个校长于继孟,这人心狠手辣,对镇压学生有一套反动本领。因而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学生进行护校。不叫外人来管学校,学生拿起来棍棒站岗。训育主任孟雪婷思想比较开朗,对形式有一定认识,他对学生运动采取默认支持的态度,对进步学生还是爱护的,解放后他也加入了共产党。

护校运动从寒假开始,并取得了胜利,新任命的校长没敢来。寒假后新学期开始,毕业就在眼前,当局为了分散抗日救亡的精力,拿读书救国、全省会考对学生施加压力,以分化学生队伍,企图孤立进步学生。我们针锋相对地反对会考,宣传揭露其阴谋。后来根据组织上指示,我们一面复习功课,应付会考,一面同反动当局斗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注:吕馨华,二中女生部的早期党员之一,后离休于天津第二十中学。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