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运河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的提案
提案者 常树青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战略部署,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环。也是今年运河区深化文化建设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运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刚刚起步,抢救保护工作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保护体系不完整、投入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工作,特提出建议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因而对其传承最有效的手段是以民间为母体,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使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得以有机结合。对于有市场效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做好保护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规划。同时也要注意不应片面强调市场开发,而导致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异和萎缩。总之,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确保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有力有效的保护。
二、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面广,线长、度深,这对经费的投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建议区财政设立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奖励专项资金,用于普查和申报工作。积极投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出台专门的奖励扶持政策,对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那些可以以产品形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按产业化的思路加以开发,由相关部门给予传承人及相关产业人资金支持和政策帮助。合理的开发利用其实是最有效的保护传承。作为一种产业进行传承却具有相当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区政府应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资金扶持,使其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真正起到传承保护的作用。
三、健全机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到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等地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常保护工作必需的人力资源和运作力量。要尽快争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习平台,为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推广、传承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多方扶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常重视。保护好传承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接轨当前城乡社保、医保体系的建设,健全代表性传承人的保障机制,使传承主体“老有所养,病有所治”,以实现代表性传承人主动而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的自觉性;二是加大对民间艺人团体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艺人团体拓展文化市场,以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现实生产价值,吸引中青年一代传承人自觉自愿地投身到传承活动中;三是健全常规培训体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面向社会、学校举办各类专项培训班,形成“一师授多徒,一徒学多师,一徒承多艺”的培训格局,避免传承遗漏或传承谱系单一的被动局面,以保证传承主体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可持续性延伸。四是对传承人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补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积极开展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不断延续下去。
五、多措并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共同来保护。国家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宣传作用。建议选一些合适的非遗项目开展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介等大力开展社会宣传。
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示,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集思广益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要积极鼓励各级非遗中心、项目单位和传承人,吸纳本国乃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来丰富自己。要经常组织专家研讨。每年举办一次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为传承人、专家、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七、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增强软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竞争是以市场消费形式体现出来的,文化市场消费占有额的多少,是文化竞争力强弱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市场消费品位不断提高,品牌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多数消费者已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当今时代是一个创名牌、产名牌、销名牌的时代。在运河区文化软实力构建中,要具有后劲坚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文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征服消费者,通过品牌征服市场,通过品牌打造市场竞争的高地。深入发掘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使其不断提高和创新,以保持品牌优势。同时根据运河区实际培育打造一批新的品牌项目,扩大数量。
八、积极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联姻,实现双方共赢。
如把渤海渔村韩宝菊剪纸艺术引入运河区,入驻“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运河区量身订做,开发“运河区印象”“大运河风情”“崛起的西部新城”等系列剪纸艺术作品,参与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活动,通过多种举措真正使渤海湾文化与古运河文化有机对接,实现“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渤海湾文化呼应大运河文化”,为运河区形象宣传,全面提升运河区文化品位添威助力。
• 《十二生肖》韩宝菊剪纸作品欣赏(四)2012-02-02 16:03
• 《渤海潮》韩宝菊剪纸作品欣赏(三)2012-02-02 16:00
• 韩宝菊剪出盘龙绕成“福”2012-01-26 08:07
• 韩宝菊剪纸作品欣赏(二)2012-01-21 22:38
• 韩宝菊剪纸作品欣赏2012-01-19 10:22
• 韩宝菊剪纸艺术学习班招生简章2011-12-22 17:39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