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凤来
[发自衡水武邑]
30年悉心照顾瘫痪母亲的衡水市武邑县袁庄村村民高永其,近日收到了一份乡亲们送的特殊“年礼”:村民们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把一块写有“忠孝传家”的牌匾送到了他家中。
2月4日,记者来到高永其家。高永其在外打工的妻子和儿子也刚刚回家过年。见到记者,86岁的老母亲竖起大拇指先夸起儿媳妇来:“要不是孩子们孝顺,哪有我老太婆今天啊!”
今年54岁的高永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脸上布满了皱纹。30年前,母亲患深层静脉炎,正在外面打工的高永其听说后心急火燎地赶了回来,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不幸接踵而至,不久父亲又得病去世。为给母亲继续治病,高永其决定不再出去打工。
2014年夏天,大儿子准备结婚。对儿子深感愧疚的高永其决定出去挣点钱,但又放心不下母亲。于是,他决定带着老母亲去打工。高永其白天打工,晚上为了给母亲解闷,特意买了辆人力三轮车,拉着她到广场上散心。
还不到一个月,高永其就看出来母亲心情不太好。“虽然母亲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是想回家了。”还没结工资,高永其就辞去了工作,带着母亲回了村里。30年来,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出门打工。“母亲岁数大了,陪伴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能让母亲开心,就算自己再难,也值!”
对母亲的孝敬,桩桩件件都印在乡亲们的心里。“一个大老爷们蒸包子、包饺子、炖鱼、炒菜样样会,变着样地为母亲做好吃的。给老太太洗脸擦身、喂饭喂药是平常事儿。”60岁的邻居李淑珍告诉记者,你看老太太身体多好,耳不聋眼不花,瘫痪了那么多年,80多岁了竟能拄着拐杖走几步了。
“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高永其30年如一日照顾老母亲,感动乡邻。”村党支部书记孙全兵说,村民代表和村委会一致决定,为高永其送孝子匾,并在高音喇叭里号召全村向高永其看齐。
高永其的妻子王会才绣了一幅十字绣《家和万事兴》挂在客厅里,她说为老高感到自豪,“家庭和睦才是幸福之本,只要全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三代同堂翰墨香
□记者 白增安
[发自邯郸市邯山区]
邯郸市邯山区罗城头社区张银岭一家,祖孙三代10人酷爱书画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文明家庭”、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北省文化之星”、“星级文化文明家庭”。
2月4日,记者来到张银岭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影壁墙上的一副对联:“尊父训,思母恩,敬老爱幼传承下一代;弟兄亲,妯娌合,相互关照和睦大家庭”。刚从社区居委会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回来的张银岭指着这副对联说:“敬老爱幼、和睦相处是俺家人相处的首要原则。”
今年68岁的张银岭,是邯山区罗城头社区的一名农民,说起全家人的书画情结,张银岭告诉记者,他自幼就喜欢书画,多年来,在他的感染带动下,家中祖孙三代人纷纷拿起画笔,将工作学习之余的大部分时间融入到书画创作中。全家人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其乐融融。
“孩子们进步很快,长孙张永亮12岁时的绘画作品《欢乐的植树节》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大赛金奖;次孙女张娅馨9岁时画的《晨练》获得河北省书画联展一等奖。”张银岭说,他专门腾出最大的屋子作为画室,容得下全家同时在里面切磋书画技艺。
多年来,有许多人慕名把孩子送来学习书法。“2014年,在邯郸市图书馆看了张银岭老师家庭书画作品展览后,我就慕名找到张老师请他教孩子练习书法。”带着9岁女儿来上课的董亚林告诉记者,孩子在这里学习一年多,进步很快,也更懂事了。
“张银岭的墨香斋工作室是河北省青少年书画家协会培训基地。”邯山区文化馆馆长郭军林介绍,多年来,张银岭经常义务给育德路小学等数所学校的师生讲授书画知识,深受欢迎。
尚学崇徳薪火传
□记者 董广顺
[发自邢台南和]
这是一个教育世家,尚学崇德的家训和教鞭已经传到了第四代。
2月5日,记者来到南和县和阳镇刘铁夫家中,老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
刘铁夫老人今年87岁,有些耳背,但精神矍铄,甚是健谈。
刘铁夫回忆,他家祖传一块“名世铮儒”的牌匾,清代时祖辈就有当先生的。他父亲刘绍汉一开始在县初小、高小任教员,抗战时跟随队伍到兰州继续教书,解放后回到南和仍从事教育。
刘铁夫在父亲膝下时日虽然不长,但始终铭记父亲“尚学崇德、尊敬师长、办事规矩”的教诲。他和姐姐从小便背诵四书五经,识礼好学。新中国成立之初,南和急缺知识分子,刘铁夫从酒泉中学毕业回家后,成了县里的“香饽饽”,但他和姐姐都听从父亲的安排,当了教师。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刘铁夫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他想尽办法再回到讲台。好时代又来了,他一心扑在教学上,许多学生考上了名校。县里调他做校长,他不愿离开教学一线,推掉了。
“30年前,家里穷,我最大的愿望是吃顿肉。可父亲把存下的钱都买成了书。你看书架上那一排排发黄的旧书,都是他那时候的‘大手笔’。”刘铁夫的儿子刘哲颖说。
从小看着父亲白天辅导学生,晚上又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写教案,刘铁夫的大女儿刘爱平、二女儿刘力勤、三女儿刘燕勤和儿子刘哲颖耳濡目染,高考志愿填得都是师范院校,毕业后又都走上了讲台。
“我表姐在聊城大学读研究生,学的专业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我在电子科技大学上大一,打算毕业后任教。到时候家里又多了两位教师。”刘铁夫的孙子刘匡说。
“孩子们和我聊聊他们教学工作中的苦和乐,我也会给小辈们支支招,或开导或鼓励。”刘铁夫说,“‘尚学崇德’的家训会一直传承下去。”
• 过节不过“线” 让年味更有“廉”味2016-02-07 07:12
•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2016-02-06 07:24
• 周英:绝不可以放松懈怠 更不能半途而废2016-02-06 07:23
• 徐守盛:突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2016-02-06 07:19
• “最严申报”锤炼纪律意识2016-02-01 07:40
• 抓基层既需猛药去疴,也要固本培元2016-01-30 07:27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