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至1980年,我在沧州市一中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顺利地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1983年,我在上大学时入党。1984年,怀着要当“改革时代焦裕禄”的理想,我放弃了留省直机关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乡政府工作。大学毕业23年来,正因为理想在胸,我才能战胜自己、战胜重重困难,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取得一些成绩。在《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上百篇,出版了文集和长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批示。2006年,被河北省委、沧州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
人的少年时代往往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1975年至1980年,我13岁到18岁,在关键的五年是在一中度过的,也是我终生最难忘的五年。那一排排灰色的、红色的平房教室、那天天做广播操的大操场、那简陋的实验室,一闭上眼就能看到它们的样子。最重要的是那里有一群爱生敬业的恩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朱凯元、赵德明、张立才、常万岭、徐仲莲、张福荫、郭瑞英、闫林声、刘银声、刘书琴等等老师的谆谆教诲。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们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责任意识等等,都象春风化雨一点一滴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帮我们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理想,给了我们终生不渝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
1976年,我上初二。这一年的7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了,那是共和国的多灾多难之年,是十年“动乱”的后期,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国家的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老师带领我们自己动手盖起了简易的防震教室,没有玻璃,窗户上钉着塑料布;没有钱买木课桌,我们用得是水泥做的桌子;冬天没有暖气,老师和同学们把那点取暖的煤沫做成煤饼,在教室的角落里堆成一堆。那个冬天真冷啊!班主任朱老师几乎每天天不亮就到教室把煤炉点上,太冷了,上课时就让大家站起来跺跺脚,课间带领大家跑跑步。那是表扬“白卷英雄”的时代,不少学生不学习还想着法子给老师出难题,例如,老师一推开教室门,条帚就从门上掉下来砸到了头上。朱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把大量精力用在了给后进生做工作和补课上。 那年夏天,朱老师在用煤炉做玉米面窝窝头时(真难为了他这个吃惯了大米饭的南方人),不小心把一锅沸水倒在了自己脚上。被严重烫伤的他,仍然每天把一些后进生叫到床前补课。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为了转变班风,他用了三个月的课余时间组织我们排演《长征组歌》;让每个同学都画一幅画搞成幻灯片;没有参考书,他让朋友从北京寄来一本,然后拆开了,每个人几页,刻成腊版油印了54本。
最难忘的还是他在下午放学后和我进行的一次次谈心:“你才14岁,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千万不能骄傲啊!关键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你不是读了不少象《红岩》那样的好书吗?可不能只激动一阵子,要激励自己一辈子。”
我那年入了团,是校团委的宣传部长,并被评为全市的优秀团员。老师也讲了他本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他是50年代的清华大学学生,1957年,因为说了几句真话,差点被打成右派,不能留京,连南方老家也回不去。但是,他对党的忠诚不变,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地爱不减。1977年,十年“动乱”一结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17岁的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难忘一中,难忘恩师,为了送我们毕业班,刘银声老师一年没有看文艺节目;在我不想学数学的时候,赵德明老师一次次等在教室门外,非要我去听数学课;下大雨的一个夜晚,班上就我一个人来上晚自习了,闫林声老师就去退掉了电影票,默默地陪着我学习到十点多……
他们是在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啊!
那天,突然听说张福荫老师走了,我心疼得象针扎,泪流满面地赶去为他送行!
沧一中!你不太显赫,但是,你是我“要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奠基的地方!想到昨日众多恩师的教诲,我永远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祝愿母校越办越强,祝愿师弟、师妹健康成长,成为建设伟大强国的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王咏梅,女,1962年出生,1980年沧州一中高中毕业。1983年入党,1984年大学毕业。做过三年乡村工作。现任沧州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发展科科长。出版有文集和长篇报告文学。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文章上百篇,多篇论文和业绩被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单位出版的数十部文集。《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和省市领导的批示。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 写给母校和学弟学妹们2007-07-26 10:33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