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处室管理> 科研室 > 科研信息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科研信息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日期:2017-03-31 09:52作者:翟小宁文章来源:人民教育点击数:3975次

32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在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民进北京市委会联合主办、云校大数据技术研究院承办的智慧教育论坛上发表关于未来教育和未来人才的演讲。他讲到互联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并将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课堂组织方式、学校管理等带来前所未有甚至颠覆性改变。但他亦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不管有什么手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关注生命、关注心灵、关注精神,教育要注重道德与智慧的生成,要向人推送生命的气息,要提升人心灵的境界。

 

 

 

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我给同学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学生在人大附中时任一社团团长,从事爱心公益活动,考上了耶鲁大学之后继续从事慈善事业,后来到非洲难民营去考察,要在非洲创办一所难民学校。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要在学生中弘扬一种大爱精神,不管什么时代,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责任感和大爱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他心里最基本的底色。

 

另一个故事,人大附中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加入了骑行社,在活动中发现人们对自行车的使用很不方便,于是有了一个新的创意,共享单车,就是我们现在大街上看到的小黄车,这个学生叫戴威。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同学们,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地有新的创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有面向未来的技能、能够与时俱进的,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大爱精神、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脊梁,培养人文和科技相交融的跨界创新型的全球化人才。

 

未来教育对人才最强调的是核心素养。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不会变。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我们要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领军人才,他们应该适应科技革命的发展,应该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

 

 

 

 

 

谈现在的教育和未来教育离不开高科技,高科技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比如云校,云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教育的方方面面。

 

2016年美国发布2016-2045年新型科技趋势报告,明确了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数据分析、人类增强、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医学、网络安全、能源、智能城市、物联网、食物与淡水科技、量子计算、社交网络、先进数码设备、混合现实、对抗全球气侯变化、先进材料、新型武器、太空科技、合成生物科技。

 

新型技术也迅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近期可能一年之内创客空间在线学习会不断增强;中期两到三年内机器人、虚拟现实会不断增强;远期四到五年乃至稍微长一点时间,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和教育密切相关,速度很快。

 

创客空间这样一种学习状态,已经出现,将来的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在听,而是大家都在做都在学,将来的教学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会模糊,会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真正做到了能者为师、道者为师。未来教育必然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拥有全新的教育文化、理念、模式以及教学环境、内容和方法,在未来科技引领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教育可能更具有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特征。

 

关于未来的学校,我们要从教学环境与课堂、课程体系与评价、教师与生活、组织与管理几个方面来考量,未来学校可能更多是基于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会有基于VR的全新课堂环境、在线视频辅助教学、基于体感交互的学习。未来的课堂是跨学科整合,在项目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学生能够自学到的东西让他自学,需要深度研讨、研究、探索的放到课堂学习。

 

课堂体系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框架将会更加鲜明,这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教师假如不以学习者为中心会落伍,学校假如不以学习者为中心会落伍。大数据的评价将在学校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双刃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给学生、教师、学校提供发展的参考数据,而不要用大数据把学生进一步捆死,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学习空间应该是自由的,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留有自由的空间。

 

 

 

 

 

关于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网红教师、独立教师将大量出现,优秀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变成了弱连接的弱关系,可以通过互联网式的产品或应用影响到千家万户。我们对教师的管理理念应该发生变化,控制型的管理将来不会发生太大作用。

 

但是,技术进入教育绝不是塑造一个统一、标准化的教学流程,而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优势,让教育变得更有智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不是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因此,互联网+教育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我们教育要向学生推送生命的气息,互联网是个手段,向学生推送生命气息的最直接、最温暖的方式,还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未来学生要拥有跨界和整合事物的能力,有好奇心且执着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创造力且能将人文和科技融为一体,而且要具备全球视野。他们的学习方式将呈现出社交化、个性化和中心化。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要随之改变,组织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而不是控制。未来的学校将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打破现有的学制,加强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富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

 

总体来说,我认为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云教育、人工智能、互联网,将会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对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可能是颠覆式的,甚至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不管有什么手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关注生命的、关注心灵的、关注精神的。

 

因此,教育要注重道德与智慧的生成,教育要向人推送生命的气息,教育要提升人心灵的境界。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掌握知识已经不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许随着人类的发展,我们为生存而做的很多工作将会为智能化的科技所取代,但是可能更需要注重人心灵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升华,这是真教育。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