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指导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进行到课堂文化构建环节时,要求教师必须做小课题研究。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关注自己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通过教育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取得成果,并把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是“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小课题研究具有“属己”性、即时性、微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唯有教师解决了自己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其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做好小课题研究,下列9个要素不可忽视。
1.现状论。教师在面临教育教学问题时,不要先盲目进行尝试解决。要学会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他人对某问题是如何思考的,采用了何种方法解决的,从中可以获得启发。例如,在小组合作文化构建时,教师只有要让学生形成五个关键技能,即学会尊重、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自主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生师、生生、生师之间的合作。如何培养学生的“五个学会”,其中每个要素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如何做到,就要到期刊网上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做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式与做法。另外,查阅文献也是一个读书开阔视野,活跃研究思路的过程,例如,北京朝阳区中小学教师在研究理想教育文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的课题研究,想把这个课题做好,就要首先深入阅读王世元的专著《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弄清理想教育文化这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要素,再进一步弄清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理想教育文化各要素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想教育文化课堂的标准,如何把理想教育文化各要素体现的价值取向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2.本质论。教师在面临教育教学中问题时,通过思维,对问题现象的分析,把握问题的本质要素,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深人到它的背后或内里,即以它表面现象为中介,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本质论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本质自身是一个什么问题,教师要通过深入思考,明确内涵与结构要素,自身反思,然后过渡到现象。现象是问题本质的表现形式,说明具体问题的内容与形式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的现实是本质与实存,或内与外的统一,教学实践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采用哪些策略才能解决。例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上述五个要素现状是什么样子,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表现是什么?运用哪些方式才能提高合作小组的效果等。
3.价值论。教师在面临教育教学中问题,把它明确为小课题时,对它进行研究,要考虑它有何价值,对现实教育实践有何指导意义,能达到什么效果?在现实中,人们对价值的判断,往往是从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或是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行判断的。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许多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合作学习的问题,学习方法指导问题,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问题等,确定研究什么问题,就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和学校的关注点结合起来进行价值判断。
4.要素论。德国哲学家黒格尔说: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科学地分解后,才能可操作。明确了问题,还有对问题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分析、分解。例如,中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责任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责任心分解成具体要素:自己责任、他人责任、任务责任、集体责任,承诺责任和过错责任等。通过分解后,才能逐一对中小学生的责任心进行培养。某个问题的表述,要确立一个核心概念,科学地对核心概念进行分解是做好研究的基本功,是小课题研究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对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把生命教育分解为: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质量、生命尊重、生命意义等,这样分解后,生命教育的培养就有了抓手,把每一个要素培养好,特别是针对生命教育中的薄弱要素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才能使生命教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根据每个要素现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明确要素涉及到研究者要具体研究哪些内容,要逐条的列出来。
5.目标论。通过本研究要达到什么要求。研究目标应具体、明了、简练,并具有可评价性,或可鉴定性。笔者在指导教师做小课题研究时常见问题是:一是教师不写研究目标,不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什么要求;二是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合在一起,两者的区别是;研究目标是指做这个研究所要探究的内容要达到什么要求;研究内容是具体要研究什么东西,要逐条列出来,三是目标定得过高,例如,通过本研究要产生XX新理论、XX新理念、XX新观点、XX新模式等;四是目标制订不具体,难以进行评价,通过本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五是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把研究目标停留在教学目标的层次上等。
6.内容论。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相吻合。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一般而言我们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方法或对策研究等几方面来确定。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方法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以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为题,现状研究,对目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归因研究,是查找影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是哪些原因造成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方法或对策研究是针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或方法。
7.方法论。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产生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是为了实现研究目标,解决问题而应遵循的程序。教育研究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活动和行动研究活动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师要根据研究课题的需求,确定研究的方法。例如,现状研究,就需要运用调查法;历史研究,就需要文献资料法;定量研究,就需要统计分析法。在现实的研究中,往往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一个研究既需要文献资料法,也需要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8.阶段论。阶段是指小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通过计划方式阐述在一定的时间单位里,要具体研究哪些内容。研究步骤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结题总结等三个阶段。研究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研究者心中有数,在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研究按预定要求完成。
9.成果论。成果形式是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小课题研究成果既可以是研究论文、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教具、教学软件等。如果研究周期超过一个学年的小课题,最好列出每个阶段性成果。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小课题的研究在方案确定好后,最好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边教学边研究,既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也促进了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然后,把获得的成果带进教学实践,改变教学的方式。笔者在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做小课题研究,还可以改变教师职业生涯的状态,使教师脱离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消除职业倦怠所产生的惰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这所学校课堂打开方式不一般,师生在开脑洞中迸发智慧火花2018-09-26 02:30
• 2018高考的这5大巨变,将影响2019/2020考生!2018-09-17 01:24
• 高中教材和课程全要变! 各科变化明细在这里!2018-09-10 01:38
• 顾明远:不断成长的老师是幸福的2018-09-03 02:14
• 教科研名师——彭贤智教授印象2018-09-03 01:43
• 连中国:教育的魅力源自教师灵魂的亮度2018-06-25 01:26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