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课题研究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课题研究

教师做研究,应具备四种意识

日期:2024-09-18 15:55作者:周建国文章来源:校长派点击数:120次

新时代要求中小学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教育家型教师;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要争做教育家型教师,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呢?这虽然有很多途径,但笔者以为,当下的我们应具备以下四种意识。

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研究之源,因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况且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当下不少教师却对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样我们就做不了亦做不成研究,导致问题愈来愈多。

其实,问题意识意味着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是什么,都要拷问一下自己,我们这样做究竟对不对,究竟好不好,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换句话就是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看见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在看似“正常”的工作中去看见那些“不正常”,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工作面前去发现和挖掘出各种“问题”;一旦发现、挖掘和梳理出了问题,我们的研究就了抓手和立足之地,或者说研究就有了基础,就不会造成研究的凌空蹈虚,更不会产生“无病呻吟”的伪研究和假研究;这样,我们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更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此良性循环,既是研究带来的好处,也是研究的本质所在。

二是要有行动意识。所谓行动意识,指的是一方面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接纳和认可研究,不要惧怕和排斥研究。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总觉得教科研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认为研究很神秘、很神圣、很邪乎,认为自己不是研究的“料”,因此都被研究吓破了胆。

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怪异,那么深奥,因为它不但是教育教学的好帮手,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每天要备好、上出不一样的课,先要把教材和学情研究透彻,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式;比如我们要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就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包括研制量少质优的作业和试题,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做而论道”“研而论道”,换句话就是我们要认准自己的研究方向,迎难而上,下苦功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下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促使它们可以复制和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先做一些“一件事情一个研究”“一个问题一个研究”的小课题、微课题研究,而且它们不用立项,也不用申报,既省去了很多研究程式,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问题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研究能力会越来越强,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顺。

三是要有理论意识。理论意识主要指我们要有读书的意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是研究的引擎。

当下不少教师虽然有研究的冲动和热情,但不少研究往往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换句话说,研究难以深入,难以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难以梳理、归纳总结且提炼出规律,难以把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支撑,而缺乏理论素养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不够一一一读书不够。

因为读书少,导致我们打不开研究的思路;因为读书少,导致我们的研究视野狭窄;因为读书少,导致我们缺乏对相关研究的信息和情报资料的深度了解,导致研究经常有重复研究之嫌;因为读书少,导致我们不会做文献综述,不会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不会以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阶梯”去“登高望远”。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研究和读书正相关。换句话就是我们要过好研究关,先要过好读书关;我们要修炼研究的基本功,先要沉下心来去读书,包括读透教材、读懂学生、读懂同事,包括广泛阅读文本资料、教科研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文史社科哲等书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蓄研究的力量,我们才能培植研究的功底,我们才能增加研究的思想与智慧。

四是要有坚持的意识。无数事实证明,坚持是研究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研究的平常之心,也就是我们要克服研究的功利心态。比如,当下不少教师都是为了评名师、评高级教师等而做研究,一旦荣誉和利益到手,研究也戛然而止,研究变成了“敲门砖”;有些只做了一、两个研究,就自以为了不起,半途而废而停止了研究,实际上这是研究的大忌。

因此,我们一定要像平时的教育教学一样,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研究,让研究成为工作的常态,让研究成为自己的习惯。

另一方面,我们要克服研究的浮躁之心,保持研究的细心、精心、耐心、韧性和恒心,因为任何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换句话说就是但凡研究都有可能会遭遇挫折,更有失败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把研究想得复杂和困难一些,坚持挑战自己,坚持不懈和困难做斗争,而且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以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态和决心,心无旁骛地投入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才能用研究的力量去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我们才能以研究为舟楫,帮助自己从研究型教师走向教育家型教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