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指导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高考指导

2008年语文高考大纲: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

日期:2008-03-08 17:17作者:changshuqing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082次

2008年语文高考大纲: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

  陈京龙 湖南省特级教师 《试题调研》特约名师

  一、2008年《考纲》的最新变化

  2008年语文《考纲》,与近年来比较,稳中有,变中创新,日趋科学、合理与完善。语文《考纲》仍分为五大部分: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试、题型示例。

  与2007年的比,其变化有:字音、字形部分删去了“常用”限制,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语言表达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渗透了新课标的命题精神。《考纲》的变化,对命题及评卷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应引起重视。

  二、高考语文五种能力解读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解读】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内容的考查,所考查的这些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语文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的,没有了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听说读写就没有了根基,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的知道意思。另外,要熟读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做到记谁、不写错。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解读】

  理解在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比较大,体现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有关词句的问题上,包括: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翻译以及现代文中词句的理解等。这些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等。

  理解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关键,无论是读还是写,都离不开理解这种能力。所以复习时要积极训练,做到能通过阅读材料迅速理解题干的内容,深刻体会语料的各种内涵。

  C 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解读】

  分析综合是一种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分析”指能按照试题题干的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同或不同的内容,理解各要点之间的各种关系;“综合”指把分析的内容按类别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是阅读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思维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考查内容主要有:文言阅读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现代文阅读中还包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D 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解读】

  “表达应用”指能借助语言外壳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理解等。

  考查的角度主要有语言的运用和作文两个方面。语言运用方面考查的内容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包括熟语在内的词语、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格的使用等;作文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在写作文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如审题立意能力、联想想象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写作技巧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常见文体能力等。

  E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解读】

  鉴赏评价是主要针对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而言的,一是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鉴别赏析,二是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说等。

  考题涉及的内容是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鉴赏评说。包括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意象、意境等内容的赏析,对诗人表达的感情倾向的评析;对传记类古文中传主思想品德、作者的情感的评说;对散文中描摹的形象、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的赏析以及对作者体现出的情感的评说等。

  对ABCD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解读】

  从高考试题的角度看,能力层级的逻辑排列与试题的难易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能力层级比较低的试题,难度上不一定低,相反,能力层级较高的试题,难度不一定高。因为能力层级是从语文学习的层次角度分析的,换言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学习由易到难的体现;而试题的难度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说的,由于考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道题,也可能有着不同的难易看法。所以,五个能力层级相对应的考点内容,在试卷上体现出来的就有着难易不同的考查特点。

(责任编辑:刘勇)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