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德育管理

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周年综述

日期:2011-09-19 21:52作者:赵超文章来源:新华网点击数:4253次
 

凝聚道德力量 共建和谐家园

——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周年综述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赵超、隋笑飞)以道修身,以德治国。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是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态下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它的颁布,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创造了条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十年间,神州大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明道德之花竞相开放。

    传播文明,道德新风引领社会潮流

    今年中秋节,在浙江杭州,一对特殊的“母女”——“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约好,从医院回到家里,共度这个团圆的日子。

    时间回到7月2日,2岁女童妞妞从自家居住的10楼突然坠落,千钧一发之际,还处在哺乳期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伸出手接妞妞,两人一起倒在地上。孩子得救了,吴菊萍的手臂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吴菊萍的英勇事迹经网络传播后,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一位网友说:“在这种危急状态下能激发出如此救人壮举,只有身为人母才能瞬间爆发这样巨大的力量。”网民也因此称这位英雄母亲为“最美妈妈”。

    真挚的美德是道德的集中体现。“最美妈妈”的故事能够传遍大江南北,被人们广为传诵与赞誉,恰恰印证了道德的伟大力量。

    兴德立人,共创文明。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

    随着“最美妈妈”等一个个美德故事、一系列先进事迹不断深入人心,文明与道德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推向高潮。

    十年来,各地各部门利用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十年来,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

    十年来,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

    2003年,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之际,我国将每年的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2004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广泛开展……

    如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日益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崇尚模范,榜样力量塑造民族之魂

    他是一名普通工人,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累计为企业献工1500多天;他是一位党龄超过30年的共产党员,近20年来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余元,救助困难学生近200名;他是新时期的“活雷锋”,年过半百却坚持多次无偿献血,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这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郭明义。“人人都管事,世上无难事。”正是这样的信念,让郭明义无私奉献,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

    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

    通过评选表彰,树立一批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群众,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

    2007年7月,在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6周年暨第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前夕,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

    当年金秋,首批53位“全国道德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表彰。这些普普通通的公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方面感动着世人,感动了中国。

    2009年,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从全国近3万名候选人中共评出55名全国道德模范,26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他们同样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

    两届道德模范评选,10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丛飞,文花枝,洪战辉……时至今日,他们当中的很多名字依然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共确定正式候选人317名。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榜样力量,感召千秋。如今,神州大地已经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树立了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志愿服务,奉献精神闪耀中华大地

    “真没有想到,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回信了!”今年5月13日,正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支教扶贫的张振东,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这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手捧来信,惊喜万分。

    12年来,北京大学组织一批又一批在读研究生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这些支教研究生不怕艰苦,竭诚奉献,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愿精神改变中国。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在全国城乡蓬勃开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青年志愿者们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用奉献助推精彩奥运,用汗水赢得众人称赞,用收获完成人生答卷。

    世博会上,有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者和200余万名社会志愿者参与世博志愿服务。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共计59万名志愿者投身其中,构成了亚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在大灾大难面前,来自民间、集中爆发的志愿精神,同样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0万人次志愿者到灾区帮助抗震救灾;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不到一天,志愿者就成为救援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下,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从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

    凝聚道德力量,共建和谐家园。

    人们正欣喜地看到,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正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民族素质得以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初步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顺利推进。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