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处室管理> 教学处 > 政策规章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政策规章

沧州市第一中学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

日期:2015-04-16 17:05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999次

       

一、             个人备课  

教师上课之前要认真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习题、备检测、备辅导,要形成完整详尽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对于来校不足3年的教师,要先备课、后听课、再修订之后方可上课。

、集体备课

1.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两次。

2.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主讲人原则上要有三年以上教龄及送毕业班的经验,集体备课前将备课内容复印至人手一份。

3.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研究学生,探讨教学方法;精选习题,研究如何处理习题,如何严格并及时地训练与检测,如何试卷讲评;如何细化晨读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自习;研究学科资料库的建立。

要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点在“严格训练”上下大功夫,向练、考要质量。教学过程要以精讲多练为基础,严格训练为载体提高教学效益。

4.备课组要做到教学进度基本统一,同类型班级课上例题及课下练习题基本统一,考试内容统一。

5.主讲人要本着对学生和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提前大量做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下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地分析讲述。

6.集体备课记录于活动的下周一交到教学处。

7.教学处及年级部对集体备课活动负责督促、检查,并每月讲评一次。

三、教研组活动

1.教研组每月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确定。

2.教研组长对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思想建设、各备课组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重点负责对本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3.教研组活动记录于活动的本周内交到教学处。

4.教学处负责对教研组活动督促、检查,并每学期讲评一次,检查的情况作为先进教研组评选的重要参数。

 

  为了推动我校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形成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推门听课制度

    为了使进校工作一到三年的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激励他们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处和培训处将组织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不打招呼随时进入课堂听他们的课,故称为“推门听课”。

1.教学处和培训处每周组织听课不少于两节。

   2.教学处和培训处组织听课的领导和教师讨论写出课后评价,作为教师考核内容之一。

    3.由教研组长把听课评价反馈给授课教师。

二、开放式听课制度

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迥异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在我校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决定他们的课对全校教师开放,我校的教师可以不打招呼随时听他们的课。

    1.在我校工作三年以下(含三年)的教师应积极听课。.

    2.培训处每学期两次检查听课记录。

3.三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要在每学期末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听课心得交到培训处(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师徒听课制度

1.指导教师有责任每周至少听被带教师一节课。

2.被带教师每个教案都要先备课,后听指导教师的课,再修改后方能上课。

3.指导教师应对被带教师的课进行讲评、指导。

4.被带教师应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其它规定  

1.听课次数要求:校长和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学主任和培训处主任每周听课2节以上,其他校领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龄13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教龄46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龄6年以上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2.每一位一中教师都应该欢迎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并于课后认真听取听课教师意见,决不能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或将听课教师拒之门外。

    3.听课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不得迟到,要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纪录。

    4.听课后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单独交谈、备课组活动等)与授课教师交流听课心得,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5.听课记录每学期分两次交至培训处,由培训处进行检查和统计,将统计结果交至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学校长在全校教学讲评会上进行讲评。

    6教师听课情况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上 课

课堂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求得能力发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关键点。为保证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特制定以下规范。

一、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若变动,须经教学主任同意。因故不能上课超过两节时,须经教学主任批准,并安排教师代课,不得私自安排学生自习或考试。

二、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认真检查教具及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至少提前两分钟站在教室门前。

上课要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自然亲切。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规范。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站立讲台中央,学生起立,教师立正、还礼,后示意学生坐下。

五、上课时不准办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准让学生离开教室;不准坐着上课;不准接打电话;不准带扩音器上课。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贴近两纲,贴近学生实际。

七、教学方法灵活,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八、依据《德育大纲》,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人生价值观教育。

九、课堂教学要注意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发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十、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关心差生。

十一、对于新授课,每节课要留出大约5分钟时间及时检测。

十二、若发生课堂偶发事件(生病或体育课意外伤害等),教师应即时妥善处理,并报告有关处室。

十三、下课铃声响后,马上下课,不拖堂,学生起立,教师还礼。

十四、教师授课要用普通话,板书写字要规范。

新授课4·4·1”高效课堂模式

1.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5分钟)

教师:重申教学目标,展示学生在依据导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交由学习小组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查阅资料,小组内商量、交流、讨论,对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形成文字性意见。

2.小组学习·展示成果(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研讨成果,鼓励其它小组同学补充、挑错,发动小组之间的讨论、对抗、倾听,记录学生不准确之处。

学生:推选小组代表积极展示本组研究成果,倾听、记录、挑错、补充,时刻准备投入讨论与对抗。

3.教师点拨·课堂总结(20分钟)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正确的展示,点拨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规范学生思路与答题。

学生:倾听、记录、思考、提问、内化、生成。

4.过关训练·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出示课堂过关训练题,布置课下作业。

学生:审题,抓题眼,信息转化,合理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其中,第12环节用时之和不少于20分钟,第3环节用时不多于20分钟,第4环节用时5分钟,20:20:5=4:4:1,即“4·4·1模式。

高三复习课“四步八环节”高效课堂模式

   1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5分钟)

  2 。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20分钟)

 3 。实战演练 总结升华(15分钟)

 4 。随堂检测 布置作业(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课堂高效这一核心目标,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在环节上可灵活机动,重模式不唯模式。

作业留批

一、作业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作业,善于分析和总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处每学期两次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检查情况公布并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二、学生作业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作业纸或作业本。

三、各学科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课业总量,课时与课外作业用时比,数学为11,其它高考科目为10.5,非高考科目原则上不留课外作业,争取在课堂练习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做到有留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对于确定的推进对象,要面批面改,增加针对性。批改作业应有简单批语,并注明日期。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着眼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负责地做好自习课辅导工作。

一、任课教师辅导规范

1辅导教师要准时到岗,不断巡视,不能提前离岗。

2辅导的态度要热情、耐心,从情感上要关怀、尊重学生,不准歧视学生。

3.辅导的内容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辅导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4辅导的方法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学习方法,力争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5.辅导老师要对学生自习课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督促检查.

6.辅导要尊重学生的自学权,不能利用自习课大面积讲课、补课,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自习辅导制度

早自习辅导制度

1分工:周一、周三、周五由英语老师负责;周二、周四、周六由语文老师负责。

2职责:

⑴ 维持班级秩序;

2任课老师可游动辅导,可精讲,可组织学生练习,可放录音等,要最大程度提高早自习的效率。

下午自习辅导制度

     1.任课教师辅导次数每周每班不少于每科的周课时数。

     2.自习课辅导期间不能讲课。

     3.任课教师要在维持班级秩序的基础上进行游动辅导。

㈢晚自习辅导制度

     1.辅导教师要准时到岗,不得脱岗,不得早退。

     2.辅导教师要在维持班级秩序的基础上进行辅导。

     3.辅导教师迟到、脱岗、早退,扣除辅导费的一半,未到岗者扣除辅导费的全部。

三、教学处检查制度

     1.早自习和晚自习实行教师签到制度。

     2.下午自习由各班学习委员对教师辅导情况进行记录,每周一上午大课间将上一周的记录表交到教学处。

     3.教学处每月通报一次教师值班情况,并将统计结果交主管教学校长,由主管教学校长在全校教学讲评会上公开讲评。

     4.教师自习辅导情况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教辅资料的征订与选择使用

教辅资料的征订与选择

1.学生集体订书。

各年级每个学科可组织学生集体订购一本与教学同步的正版教辅用书。资料的选择应由本学科全体教师商议,备课组长确定。

2.学生集体订报。

原则上不允许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订阅各类报纸,有特殊原因需统一订报的,必须报教学处批准。

3.教辅资料的登记备案。

所有组织学生集体订购的教辅资料,都要由备课组长在教学处填写《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登记表》登记备案,登记内容包括资料名称、出版社、订购资料的学生人数、价格、使用情况等。其中“使用情况”要在该资料使用一段时间或结束后再填写。

4.自编与自选习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教辅资料的习题量与习题特点,如难易程度、知识点覆盖程度、方法技巧训练程度等,有针对性的自编自选练习题,以弥补教辅用书的不足,更好的完成教学与训练要求。所有补充练习包括周测、月考等试题应由出题教师严格筛选,务求习题精当、针对性强、训练效果好。不允许选择各种参考资料或网络上的成套习题。练习题或试题应卷面整洁、排版合理、清晰易读。要严格避免错题或超纲题。

5.习题试卷署名。

自编、自选的习题要在卷面上注明出题人,周考、月考试卷上应注明出题人和审核人。这样将便于教学处了解教师的工作量与督促教师高质量的选择练习。

教学辅助资料及自选习题的使用

1.明确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作业的内容、需要完成的时间都应要求明确、具体、合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将部分试题作为选做题,以便于学生选择。

2.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学生对于教辅资料中的内容很难甄别优劣对错,为了能及时指导学生高效、合理的使用教辅资料,教师应事先熟悉了解教辅资料上的习题、例题、原理解释等有关内容,要在学生使用之前告诉学生重点阅读那些内容或删减哪些习题、例题等。不允许不加选择的将资料中的习题全部当成学生的作业题。备教辅资料应该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3.科学的确定习题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生练习量的多少与练习的深度、难度,保证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及时全面的掌握和巩固,方法技能得到有效训练。忌只讲不练,习题量太少,也忌题海战术,事倍功半,加重学生负担。

4.习题讲评。

1)全面讲评。给学生布置的各类习题都要讲评。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有针对性的选择精讲或略讲。

2)及时讲评。无论是练习题还是试题,讲评贵在及时、适时,忌无故拖延。

3)习题讲评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千篇一律的对答案。

三、习题的登记与统计

教学处为了及时了解学校各学科的作业量及作业质量、教师出题情况等,要求油印室每月上报一次《教师印发资料登记表》,年级组每月上报一次各学科读卡次数。教学处将分析处理上报数据,发现有问题的学科要召开学科教学与学生训练分析会,及时做出调整。

 

考试是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好每次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切实保证考试取得良好效果,现对考试的命题、考场设置与监考纪律、考生守则、阅卷登分及试卷讲评规范作出以下规定:

一、命题

1.我校考试分自命题和交流试卷两种形式。自命题试卷是根据本学科教学进度由备课组自行出的试卷;交流试卷是教科所统一组织和高三模拟选用外地试题。

2.试卷一般由备课组集体研究,组长指定教师执笔,组长反复审核无误后作为试卷。从教不满三年,没送过毕业班的教师原则上不得出月考、期中、期末试题。

3.命题人根据命题提纲研读教材,必须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为了使考试更具科学性,命题人在命题时,要编写双向细目表。

4.命题人必须至少提前3天将试题交印刷室统一印制。题头设计为“沧州市第一中学XXXX——XXXX学年度第X学期XX(科目)考试试卷”。题头下注明本学科考试时间以及命题人和审核人姓名;试卷设密封线,密封线内填写“考号________考场________年级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

二、考场设置和考场要求及舞弊处理

1.考试前一周,教务处负责核查各班考试人数和考生姓名。各班主任主动配合,查漏补缺。

2.考场座位安排:一般为按名次编排、一班分为两部分和随机编排三种模式。

3.考场人数一般为3035人,课桌左上角粘贴座位号。

4.考场分布后,各班如有人员遗漏,班主任应及时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场。

5.考场布置:考生全部背对讲台,桌斗朝后黑板。

6.监考老师提前30分钟领取试卷,考生提前1020分钟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只准带必须文具如圆规、三角板等;只允许带12张草稿纸。不准带书包、文具盒、书籍、报刊、计算器、手表等。

7.考生答题,只能用高考专用笔书写,只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答题,否则无效。

8.考试期间一律不允许上厕所,不允许提前交卷。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准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不能影响他人,有事举手示意。凡夹带、偷看、抄袭、替考、使用手机和各种辅助工具等各种舞弊行为一律清出考场,试卷作废,计零分,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通报批评。

9.考试铃响后,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时,监考老师宣布“离考试结束还有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铃响后,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停止答题”。

10.考生离场后,监考人员按顺序收齐试卷,在核对后装订。

11.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必须做到:①、精神集中,不睡觉,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报纸等);②、经常走动;③、密切观察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可疑迹象;④、不擅离考场、吸烟、打手机等。

三、阅卷

1.试评:全体阅卷老师应认真研究、讨论标准答案,制定较为详细的评分规则。

2.阅卷:流水作业,统一标准,严格把关,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要明确责任,避免出现错误。

3.登统和复核:先由评卷老师把主观分数填涂到机读卡上,由微机房读卡后再分发到各班核对后公布分数。并把总成绩排名、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每道题正误表及各科贡献率等分发到任课教师手里。

四、试卷的考试分析和讲评规范

1.考试结束后,各备课组认真分析试卷及成绩,写出书面材料交年级组长和教学处。

2.讲评前教师要做到“一统、二查、三归纳”

①统:分段统计考试成绩,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项统计错误点。

②查:查出起错原因,查审题偏差,查知识漏洞,查能力缺陷,查思维能力障碍。

③归纳:归纳试题考察目标,归纳涉及知识范围,归纳试题特点,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

3.讲评时教师要做到“四性”

①及时性:即要及时讲评。

②辐射性:不能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从一道题出发将本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以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③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解题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如何规范答题程序,如何提高答案品位。

④诊断性: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找出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以及非能力因素造成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4.讲评后应适时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补课和补考。

①考试中出现错误频率高的知识点,应适时“补课”、把“问题”解决。变“坏事”为“好事”。

②通过以后的月考对“补课”内容,再次进行“检查”,以真正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目的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减少、控制、妥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事故,以保证良好的学校声誉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教学事故的认定                                 

1.    重大事故

教师在课上发牢骚、泄私愤、讲脏话等有损教师形象,产生恶劣影响。

教师每学期无故缺课三节以上(含三节)。

有偿家教及在校外办班、上课。

利用教学活动经商牟取私利。

上班期间从事第二职业。

2.    较大事故

教师每学期无故缺课12节。

上课接打手机。

酒后上课。

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出现严重错误。

试卷泄密。

监考过程中,迟到、脱岗、看报刊、阅试卷等。

不依标准答案判卷,故意压低或抬高分数。

未按学校要求征订教辅用书。

3.    一般事故

早自习、晚自习辅导空岗。

未经教学主任批准私自调课或合班上课。

上课无故迟到或脱岗。

不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课堂秩序混乱。

不做课堂考勤记录。

作业批改未达教学要求。

自习辅导次数未达教学要求。

试卷编排出现问题需要更正。

⑨阅卷、合分、涂分出现错误。

三、教学事故的认定程序

1.教学处组织检查

2.教学处组织学生座谈

3.教学处组织书面调查

4.出现重大事故,须经校长办公会决议后处理。

四、教学事故的处理

 1.有偿家教及在校外办班、上课经教育不改者,予以降级使用直至辞退。

   2.出现其它重大事故经教育不改者,予以降级使用。

   3.出现较大事故者,当年职称考核不予评优、晋级。

   4.出现一般事故者,予以公示。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