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校园新闻

体验文化之旅,感受文化魅力——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参观沧州市博物馆

日期:2019-12-30 16:52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72次


12月25日下午,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冒着凛冽的寒风,秩序井然地步行前往沧州市博物馆,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室外思政课。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滨海遗风——沧州民俗文化展》、《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百戏之源——沧州杂技文化展》等展厅。在《滨海遗风——沧州民俗文化展》展厅,同学们被一件件沧州近代人民使用过的生活器物深深吸引,无不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展厅,同学们对大运河申遗过程和大运河文化有了系统的了解,对大运河沧州段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切体会。他们对沧州本土的运河文化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还热烈地讨论起了如何对大运河这一世界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在《百戏之源——沧州杂技文化展》展厅,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史。他们在惊叹沧州杂技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不停地在思考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的传承问题。


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件件展品在无声地诉说,将同学们带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年代;一段段故事在历史与现实中串联,激起了同学们对沧州本土文化的认同。同学们在用耳倾,听用眼观察,更用心感受,一场文化之旅正如一条文化的长河,在同学们的心中汨汨流淌。

沧州博物志

高二16班  郭昊炀

沧州者,由北魏而始称沧州也,上溯千古之世,非富贵繁华乡,然荒蛮之地也。不可同言于两都,亦不可比于四京,纵边陲之地,亦有博物之史也。

博物馆者,坐镇沧州之西也,北连今朝之心城,东接百年之一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扼沧州教育之学府,连今朝发展之宝地。

然居其内,则别有洞天,其高三层,其广数亩,形若四方而态插云霄。衬于西方之书卷灵秀,而多有东华之格物致知也。钟天地之毓秀,凝鬼斧之神工,而极显博古之神韵。

于今之冬也,余与同窗之所共至,赏文明而欣然,乐史乐而陶然,不饮而醉也。而众登高楼,遂历渤海之风貌,当入之中也,则历民俗而了知识,悟诗书之所不言,知寻常之所不知。旧人曾曰:“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其若是而已矣。当其由幼而历长也,所知一人之幼,之长,之老,而终归于泥土。览遗物而知民俗,若女子之出闺,而宋祖之所创制,实其所首知也。而后有风味者,登武林之殿堂,观杂技之变迁,知渤海之众种,感中华人物而历家乡之风俗,实其所未有之感。

古人共同窗,负笈千里以远游,古已有也,而今之所历者,富知识而历古今,晓事理而明天下,亦有感于斯地,故作文以记之。

览沧市历史,享千年文化

高二16班  张贤卿

千年古郡,运河名城,渤海之滨,沧海之邻。沧州,因临沧海而得名,千百年历史让人敬畏。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我有幸与班里同学一同参观沧州博物馆,感受古城的震撼,了解、探寻千百年的传奇。

曾通过相关文献粗略了解过沧州历史,但身临其境、特定环境下的参观更让人感受到来自心灵的洗礼,带来一种无以言述的震撼。

运河穿沧而过,便利古代航运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南北排河、新旧子牙则承担起京津海河排洪防涝的重任。东关铁狮镇海吼,更彰显了沧州人民征服海洋的决心。走在馆内,眼前仿佛劳动者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创造沧州文明的场景。

“镖不喊沧”人尽皆知,那是对沧州武术的敬畏。沧州是中国三大武术之乡,本身就有“武术之乡”的荣称。这里豪杰云集,名门众多,技术高超,这里包容万物,兼济天下,群雄并起,这里名扬四海,会尽天下英才。都说那时的镖局来沧时收镖旗、锣鼓,不喊镖号,悄然过市,不知是否与“燕子李三”夜盗皇宫有关。

沧州人不仅善武,文才不逊。毛亨毛苌叔侄曾在此整理《诗经》,张之万、刘春霖乃清朝两位状元。有扁鹊悬壶济世,有孝达公引领洋务,更有张娘娘稳后宫、粗中兴。贤卿无才,空仰先贤才盛。

导游老师的讲解,一幅幅画作,一件件古物,一篇篇文献,行走期间,沧州千年历史历历在目,让我们领略沧州文化的韵味。

然斯人已逝,光阴荏苒,俱往矣,运河航运至繁华不再,镖不喊沧之传奇不复。令人欣喜的是,吴桥杂技传遍世界,一批批留学生传播技艺;泊头鸭梨受人称赞,沧州火锅更成为标志。高铁修过沧州,西城高速发展,一中担起重任,如今之沧州,今非昔比。

我应庆幸自己生在沧州,长在沧州,可以早上喝羊肠子,去欣赏杂技艺术,可以吃完火锅,去观看八极拳展示。当然,身为沧州人,更应清楚自己的责任,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沧州精神,做合格沧州人,共创文明城市!

走出博物馆,向这里深深鞠上一躬,致敬千百年来的沧州文化。

展文化视野,奏沧州强音

高二16班  王婷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文化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由此可见,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今天有幸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领略到了沧州文化的源远流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族文化”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的服饰,家具,交通工具,饮食等。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视野。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在展厅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长城自秦始皇时期到如今已历经千年风霜。而在沧州也有一项伟大的建筑,从隋朝延续至今,它便是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展厅中,我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悠久,意义深厚。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彰显中国传统的标志。京杭大运河承载着亿万劳动人民的血与泪,承载着一个民族精神与气概。

沧州吴桥杂技,不失为一种神秘的力量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在吴桥90%的人都会杂技,这正是传统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吴桥杂技也曾代表着中国走向世界,这使我们沧州人引以为傲。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吴桥杂技凝聚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凝聚着中华人民的伟大智慧。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传播,大华周行。京杭运河,寰宇震惊:杂技精华,纵声纵情;国宝稀世,憨态可掬。中华文化走过几千年经久不衰,熠熠生辉。

中国,正走在发展的道路上,它能够绽放光芒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更在于它丰厚的底蕴,和那一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执著。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创痛文化,生生不息。展文化视野,奏沧州强音。

 游沧州博物馆

高二16班  臧美月

合上书本,走出校门,背着书包,跟随着出行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沧州博物馆。抬头望去,“沧州博物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仿佛沉淀着岁月。在老师叮嘱后,踏入博物馆,金色的大厅带着几分威严和神圣,环顾四周,不同主题的展厅错落其中。怀着几分欣喜,我们开始了博物馆之旅。

讲解员生动有趣地为我们讲解着玻璃后的展品。独属于大清年间的服饰,代表华夏民族妇女之痛的“三寸金莲”,旧时孩童头上那精致可爱的虎头帽......每一件展品都静默着,心藏着自己那个年代的故事。父母孩童年代的自行车,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粮票,收据,还有旧时婚房花轿,仿佛时空扭转,瞬息变迁,我正身处于那斑驳的年代,却又如一位观影者,旁观着老电影中一帧一帧的剪影,零零碎碎地,带着故事,从旧时光里缓缓踱过来。与我们同行的高主任,看着那熟悉的事物,眼中也划过动容的怀念。

李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树干是一成不变的,树叶却时落时生。走过定格的戏台,似乎依稀听闻“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婉转咿呀;目光所及的烈士英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的决心......岁月时光不停,留下了这些曾经走过的足迹,前生今世,竟是客中过。

于历史中摘明月,于岁月中揽星河,今日一行,收获良多。

图片:高二年级

文字:隋萌萌

编辑:文宣处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