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主题是“怎样成为名师”,后来又给了我一个题目:“好教师、好教育。”
很多年前跟一位校长聊天,这位校长说了一句大实话,什么“素质教育”不“素质教育”?一句话,有好老师什么都有,没好老师什么都没有。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好教育不是一片豪华校舍和一些高精设备,而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怀、热爱教育的人,有这样的人就能做出好的教育,哪怕这个学校是在农村,甚至是在一片山坡上。
几年前,我去宁波拜访一位乡村小学校长。那所学校只有二十几个学生,全部是留守儿童。学校办的有声有色,老师开发了一套山水田园课程。老师带孩子爬山,一路所见都是课程,有生物、有地理。他带孩子们扎竹筏,也是课程。孩子很享受学习的快乐。他说这些孩子毕业后,虽然不一定都能上大学,但工作后发展的很好,因为快乐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有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对人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总说给孩子打好基础,认为让孩子考试得高分就是知识学扎实了,就是打好基础了,其实不全是这样的。大家做老师时间长了,接触的学生多了,特别是看到很多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情况,就会发现,凡是那些发展好的,无疑不是对生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个每天总愁眉苦脸打不起精神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也不会幸福。
20年前,北京四中老师提出要做“幸福的四中人”,于是引发了我们对幸福的很多思考,最后形成了关于幸福的几条标准,其中第一条标准叫做“享受工作”。工作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人每天可能有10几个小时在工作。如果每天从这10几个小时里不能享受到幸福,那他的生活和职业将是很痛苦的。反思我以前做老师教物理时,我给了学生很多错误的观点,比如讲到牛顿,说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一辈子都没有结婚;讲到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终身没有再嫁。似乎一个人为了科学事业,就一定要牺牲掉个人的生活,一定要忍受生活的痛苦,一定没有生活的幸福快乐,其实这是错的。你以为牛顿完全沉浸在科学思索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忘记了吃饭(以前我们都读过这样的小故事),他是在受苦吗?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是在享受,他享受的是一种智者的幸福。过去英语课本里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回家跟他爸爸说,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穿着睡衣、拖鞋走路,他爸爸回答说,你见到了一个伟大的人,这个人是爱因斯坦,你以为爱因斯坦是在受苦吗?完全不是,他们是完全沉浸在了一种只有伟大的智者才能体会到的幸福之中。如果一个人认为做这件事是受苦,他就不会成功,也不会有幸福。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是辛苦的,但学习不应该是痛苦的,辛苦和痛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谈到今天的主题,怎样才能成长为名师呢?我们要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名师?什么样的老师可以称为名师?名师有哪些特质?名师有何与众不同?名师仅仅是出名吗?没有教出高分学生的老师可以是名师吗?是不是只有优质学校的老师才可能成为名师?工作在优质学校的老师更有可能成为名师,但我工作的学校很普通、条件很简陋,我是不是这辈子就没有希望成为名师?名师和好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很好思考。
名师应该是好老师,但是好老师不一定都出名。每一所学校都有好老师。如果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名师吗?是好老师吗?学生和我们关于名师或好老师的标准一致吗?我们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喜欢的老师,校长可能不喜欢,家长也可能不喜欢。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老师,特别爱上他的课,但是他教的孩子考试分数可能不是特别高,不是第一名,这样的老师常会惹来非议。名师和好老师到底是什么关系?一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老师,可能并不有名,但可能是非常好的老师。
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故事。我大约30年前读过一个故事,很感人,我在很多地方讲过,每次讲我自己都被深深感动。故事的作者应该是我这个年龄的人,他描述的生活我都经历过。
小时候我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我最好的一条裤子是姐姐穿小了送给我的,那时候男的穿前开门的裤子,女裤是侧开门的,“男女有别”让我不敢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瞅个机会跑到教师专用的小厕所里迅速解决问题。
一次我被一位高年级的数学老师逮住了。当我嗫嚅着把裤子给老师看的时候,他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拍了拍我低垂着的脑袋就让我回教室上课了。
一天,我穿女裤的事还是被同学发现了,并被同学哄笑。第二天,我坚决拒绝穿姐姐的那条裤子,换上一条破旧的裤子去上学。
没想到平时从不理我的文艺委员却在校门外拦住了我,她说她有一条前开门的裤子不好意思穿,想跟我换换。我大喜过望,从此那条裤子就松松地穿在了文艺委员的身上。
后来我才知道,文艺委员就是那位数学老师的孩子,为给我那条裤子,老师花去了半年的布票。
后来那条裤子破了,但我一直把它整整齐齐叠放在衣橱里。看到它我就想起一位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个贫寒的孩子,并使他保留住了仅存的一点尊严。这点小小的呵护,温暖了我的一生。
一个老师做了这样一件事,这件事温暖了一个孩子的一生,使得他很久以后不能忘记。这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这个故事里没说老师姓什么、叫什么,他可能不是一个出名的老师,但他是一个好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学校中,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不出名,但他们做出了非常成功的教育。
我曾写过一篇故事,回忆我上小学第一天的情景。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曹宝慧老师,她是一位老教师。印象中的第一件事是交学费。那时的学费是两块五,我带了五块钱去。曹老师问,我应该找你多少钱呀?我说三块五吧。小孩子只记得三加二等于五,还没有零头的概念,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提倡“早期教育”,小孩子不会写字不会数数是常有的事。
曹老师笑了笑,拿出四张一块和两张五毛的纸币摆在桌子上,让我数出两块五给她,然后问我还剩多少。曹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创设了一个情景让我自己把问题想明白,她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小孩子思考的习惯,也许我喜欢思考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第一节课,曹老师没有给我们讲课本知识,而是告诉我们读书写字身体要坐直,眼睛要离开书本一尺远,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能躺着看书等。她让我们都伸出胳膊,告诉我们一尺大约有多长。她在上课时总是用各种方式提醒我们,还经常走到我们身边摆正我们的头和肩。
我认为这非常重要,这就是教育,它让我受益至今。而今天,许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些。有一次我用相机随机拍摄了一些小学生写字和握笔的姿势,令我惊讶的是正确率竟然是零!我觉得培养小孩子保持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要比每天做几遍眼保健操更重要。
直到现在我的眼睛还很好,几乎不近视,我认为跟这节课很有关系。今天很多学生眼睛近视,看电子产品是一个原因,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写字和握笔的姿势不正确。我曾拍过一些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拿给老师看,让老师知道,我们有很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嘱咐老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我给今天在座的老师们一个建议,请你们记着要不断提醒孩子们写字姿势要正确。
还有的老师很了不起,但他们并不有名,他或她的一个做法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甚至一生。再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故事。我们做老师的幸福感,常常因这样一件事而感受到,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很多学生也许是毕业很久的学生给我们寄来贺卡,给我们打来祝福的电话,或是收到学生的祝福微信。下面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给我寄来的贺卡。……唯有去年收到的一张特殊的贺卡,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观念。
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政治评优课。那次活动被安排在邻近的一个乡镇举行。那天,我抽到的是上午第二节课……可哪知道,教室里压根儿就找不到投影仪和投影屏幕。此时的我,心急如焚,糟啦,没有投影仪器,我怎么上课呢?人生地不熟,我能找谁呢?……这时,正好从后门走进来一位个子非常高的男生。看到他进来,我如抓到了“救命稻草”,赶紧走了过去,“这位同学,能帮我到班主任那里去拿一下投影仪吗?”
他木讷地看了我一下,—声不发地帮我搬来了投影仪,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讲台上。这时,我才发现,教室里还没有投影屏幕,我赶紧把他喊过来,让他再次帮我拿来了屏幕,并装了上去。总算有惊无险,上课铃响了,我如愿准时上课。
那天,上课的内容为初三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让同学们能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有一个简明、清晰、直观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幅图,能形象地表明两个文明的关系,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演示。大概由于太紧张的缘故,我竟忘了向班主任要一份学生的名册……突然,我看到角落里一张熟悉的脸,那不正是刚才帮我忙的那位大男生吗?对,没错,就叫他吧!“来,那位高个子男生,你来试试好吗?”
这时,我清楚地看到他胆怯、犹豫地站了起来。此时,其他同学的头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他,画面相觑。突然,我听到有一位同学小声地说:“老师,不要叫他,他是弱智,不算分数的。”
既然已叫了他,哪里管他是弱智,还是天才,看看情况再说。可有谁能料到,奇迹就在这—瞬间出现了。只见他拿起粉笔,简单地勾勒了几下,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栩栩如生地跃上了黑板,中间两个“剑头”,并用文字简明扼要地标明了两个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笔法干净利落,线条错落有致。天哪!这哪里是一个所谓的“弱智”学生,简直是一个大大的“天才”。当时,我激动得重重表扬了他一番,并鼓励他以后在美术方面多下点力气,将来定有出息,成就事业。
大概就是因为我的赏识和那几句表扬的话,唤醒了他沉睡的潜能,激活了他死寂的灵魂,放飞了他囚禁的情愫,开启了他幽闭的心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艺术的新天地里如痴如醉,终于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贺卡的内容是在故事的前面,但我把它放在了最后,贺卡上是这样写的: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您让我帮助搬投影仪,并安装投影屏幕。上课时,是您“第一次”将我当学生看待,让我到黑板上来画一幅画,并受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夸奖。从此,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您的鼓励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幸以很高的美术专业成绩“破格”考入了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我读了四年中专。后来,我以自己的优势进入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装潢公司。如今,我已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没有您的一堂课,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您!
……
这篇故事的题目就叫做《一堂课,一辈子》。一个老师用一堂课改变了一个学生,影响了学生日后的生活甚至是一生,这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他们有的出名,有的不出名。我觉得有没有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积累自己的智慧,能够运用智慧去创造幸福,每天都能使自己的工作产生新意,每天都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尝试,我相信你一定是幸福的。每天都能在工作中有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智慧,这就是我们教师幸福的源泉。
上世纪80年代,有个老师出国回来,跟我们讲美国学校的课程。他说美国学校有很多选修课,有些课好像都算不上是课程,比如,有一门课叫做《如何帮助别人?》。这能算课么?谁不会帮助人呢?其实不然。怎样帮助别人,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帮助而不感到窘迫、尴尬和不舒服,这其中大有学问。我们也会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作为老师,怎样帮助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接受,这需要老师的智慧。这里,我讲一个我的同事的故事。
Wei是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很长时间以来我对此并不知情,只是觉得他比其他孩子更显成熟。一次看到走廊中展示优秀中文作文,文笔十分细腻,作者正是Wei。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班主任聊起他,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妈妈由于身体不好,一直没有上班,而爸爸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Wei每学期都会接受学校的资助,但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的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
四中外语组有个传统,就是把阅读英文小说当作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读两本英文小说,摘抄好句子、写读书笔记。买英语小说对普通同学也许不算是什么问题,对Wei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决定帮助他。可怎么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够让他欣然接受我的帮助呢?
一天下课,我和Wei随意地聊着天,我说:“你的作文写得真好!是不是很喜欢文学啊?现在在读什么英文小说?老师上学的时候读的小说现在还保存着,要不要看看啊?”而后他跟我来到办公室,我打开书柜,跟他说:“因为你文学功底那么深厚,作为奖励,老师的书全部可以借给你读!但一次只能借你一本,读完后给我看你的读书笔记,写得好就可以再借第二本。”
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的表情,那是喜悦与感激。Wei很认真地挑选着,选中了一本,向我深深鞠了一躬,想必敏感的孩子早已知道老师的用意。后来的日子,我们形成了默契,而Wei也成为高中三年读小说最多的孩子。
毕业后,我们依然保持联系。逢年过节必会接到他的问候。天气不好时他会叮嘱我多注意保暖,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我相信,每当我们收到学生这样的问候,心里一定是暖暖的。
一般来讲,一个好老师当然会努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怎样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呢?我今天从教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我见到无数老师为这一目标努力,采取了各种可能的方法。40多年来,教学方式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育生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我把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最初是“向时间要分数”,开始延长教学时间,加课补课,休息日开始上课;然后是“向严控要分数”,只延长教学时间加课补课还不够,还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把学生的时间严格管起来,比如上厕所几分钟,吃饭几分钟,都有严格的规定;然后是“向强训要分数”,强化训练,训练强度越来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再就是“向精准要分数”,有了信息手段后,推进智能化训练系统,比如用计算机出一张试卷,学生做完后系统会自动判分,自动找出错题,然后自动链接到有关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诊断,精准纠错;然后是“向备课要分数”,不少学校安排有三级备课、四级备课甚至还有五级备课的,备课的目的是要实现各种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讲法,统一例题,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等等,但是我们忘了,学生是有差异的,怎样能做到统一呢?一个标准能适应不同的学生么?我在想问一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能向什么要分数呢?
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打的是“组合拳”,不仅是延长教学时间,同时严控,同时精准,同时强训,同时多级备课……所以才发生了校长要学生上“早早读”(5点钟就开始上自习)这样的事情。我们从网上看到过学生背书的视频,学生举着书大声喊书上的内容。大家觉得这样的学习能高效么?学生能快乐么?我在想,我们今天用工业思维来做教育,或者是基于工具主义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是不是已经穷尽了?说句实在话,学生身上还有多少油水可以榨出来?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用呢?
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成为一个好教师,成为一个名师,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好成绩的同时,实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成绩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过去一位同事曾跟我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分数,就好比人想要挣钱。怎样挣到钱呢?有时候我们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离钱很近,其实离钱很远,根本挣不着钱。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钱在哪呢?钱在银行里。但如果你整天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银行门口,表面上看好像离钱很近,但其实你离钱很远,你根本挣不到钱。你还不如走的远一点,走过几条街,哪怕卖烤红薯也能挣钱。他说我们今天上课也是这样,一天到晚讲考试,让学生做题测验,学生都厌倦了,表面上看起来离分数很近,实际上离分数很远。
我们能不能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今天有些家长、老师、校长特别害怕孩子快乐,认为快乐孩子肯定就废掉了,我看不完全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用工具思维来指导教学,用工业思维来做教育,用军营条例来管学校管学生,这些做法已经到头了,能做的都做了,没有潜力可挖了,必须要想别的办法了。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的时间、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很强的资源约束条件,我们一天就24个小时,不能不睡觉吧。不论教学方案多么一致、多么精细、多么精致、多么完善,都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因为学生有差异。老师一起备课,恨不得每一句话都统一,但是讲起课来,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效果能够一样吗?我们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一堂课40-45分钟,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回顾过去的那些做法,我们想过有没有可能找到其他办法,或者把力气用在其他方面,同样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不会比这个效果更差,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怎么办呢?我认为向方法、向工具要分数的做法已经到头了,下一步,我们要向“人”要分数,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状态,激发积极、热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学生在积极的精神、情绪状态中,一定能实现高效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什么是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所表现的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目标、理想、责任感、价值观的主动学习的行为。今天我们提出向人去要分数,激发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说到底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去我们关注时间、关注方法、关注训练的强度、关注学生哪道题做错了,关注怎样精准的去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当然这也是关注人,但是我们却忘记了,人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下完成的。而且情绪状态对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率、速度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下面我用这样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说明:
G = f(t),time,times,train……?
考试分数G是不是只是时间(或训练次数)的函数?
我今天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影响和决定学生成绩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今天在座的不论是文科老师还是理科老师,这个公式一定都可以懂得。学生的分数是不是只是t的函数,这个t是时间、次数和训练,是Time、Times、Train,分数G仅仅是它们的函数吗?我觉得过去我们的思维基本就是这样的,要提高分数,要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就是要多上课、多讲课、多练习。现在发现这样的做法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我们就要重新思考,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要从改变这些因素着手。
其实,学生成绩是一个多元函数,影响成绩的变量非常多,除了时间、训练、和训练的次数这几个变量外,还有动机、情绪、兴趣、目标、理想、态度、精神状态、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训练水平、学习条件、办学环境、身体条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成绩的因素和变量。我们可以写成这样的表达式:
G= f(x1 …… xi ……),i =1,2,3……
x={时间,动机,情绪,兴趣,目标,理想,态度,精神状态,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训练水平,学习条件,办学环境,身体条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往经历,生活体验……}
前不久我写了一个材料,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个表达式,这个函数G从狭义来讲,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考试分数;从广义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影响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是一个多元函数,变量非常多。我们今天要关注这些变量、研究这些变量,通过控制这些变量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控制这些变量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
东北的一位老师做过一项调查,我常拿这个调查结果跟老师讨论交流。老师们,我们立志要成为好老师,要成为名师,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最大挑战是什么吗?我们每天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厌学。东北的这位老师从一个重点学校的初中抽样做调查,结果是平均厌学率大约是66%,男孩子厌学大约是70%,女孩子厌学大约是62%,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在提高。老师们,这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所面对的孩子里面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孩子不爱学习,他们每天都不得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说他们学习的效率能高吗?他们能健康成长吗?如果换成你,每天让你做自己特别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的心情能好么?你能感到幸福么?长期这样下去,你的心理和精神能不出问题吗?这就是今天学生产生越来越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至少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找准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再给大家看一个研究结果,这是江苏做的一个26万多样本的调查,根据国家教育质量监控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让我们反思和审视以往一些做法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大量布置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提高成绩的作用微乎其微,对初中学生稍微有点作用,但也不明显;再看补课时间,给小学生补课对提高成绩没什么效果,对初中有一些效果,但并不明显;什么是影响成绩特别重要的因素呢?是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老师要关注人,而不仅仅是书本、课标和分数。调查数据显示,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小学生和相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小学生更看重老师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连接。老师对小学生温柔、体贴、关心、关爱,小学生就觉得老师很好。但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他们对老师的学识修养、讲课方法、能力和语言会有更高的要求。过去在北京四中做调查,我们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看重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学校认同度对学生学业成绩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我认为师生关系和对学校的认同度这两组数据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因为学生或是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来自于对老师的认同。他们认为老师好,学校就好。总之,师生关系是影响成绩的非常重要的变量。这个研究结果还显示,学习压力对学生学业成绩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和很多老师、校长和家长的习惯认知是相反的。这些数据摘自《中小学管理》2008年的第9期,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找来看一下,里面有很详细的分析。
为什么多元函数里面特别强调动机,确切的说是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这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甚至是最重要的变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国外得出的结论是基本相同的。新西兰教育学者约翰·哈蒂用了15年,研究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提出了138个,并按照重要性从1到第138做了个排序。排名第一的是最重要的,叫做“自评成绩”。什么是“自评成绩”呢?她提出的关键词语是“学生的目标和对自己的期望”、“自信”、“自我的价值感”等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影响动机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在138个影响因素里面排名第11位,说明这个因素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是很显著的。在这138个因素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排在前70的是对提升成绩有正面作用的,排在70以后的是作用不明显甚至有负面作用的。我们通常采用的那些提高成绩的有效办法,经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怎样呢?比如“测验训练/辅导”,排序在103位,就是说,频繁的天天考、月月考、周周考,对于提高成绩其实没有太明显的帮助,甚至是起副作用的;“暑期学校”也就是假期补课,排序在98位,其作用也可想而知;“家庭作业”排序第88位,说明家庭作业影响不是很明显,而我们的孩子却因此负担很重。这些数据值得我们思考。我们通过工作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表面看起来不是直接提高分数,但是对提高分数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等等。
今天在座的各位要立志做一名好老师。一位好老师有哪些特质?他们有何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案例。美国每年在50个州中要评选出最优秀的老师,然后把这50个老师凑在一起再评选,从而产生一个国家教师。美国每年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国家教师颁奖典礼。这些老师能够享受一年的“特权”,在全国各州,甚至全世界去发表演讲,传播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还要著书立说。一位老师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书中他把老师分为几类——普通的老师、称职的老师、出色的老师、最优秀的老师。他说,普通的老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老师告诉学生怎样做?出色的老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最优秀的老师激励学生。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行小字:“掌握教学策略与技巧,不足以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让人充满希望,让人相信有一千个拥抱生活的理由”。
各位老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名师的话,先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够让学生从我们的身上得到生活和发展的信心、希望与动力,这是我们今天做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特级教师程翔:单篇教学不过时2023-07-10 09:12
• 叶澜: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2023-07-03 10:06
• 课题申报秘笈之一:如何写好课题申报书的选题依据2023-06-26 16:51
• 刘霞 | 普通教师如何做课题2023-06-19 10:18
• 汪正贵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2023-06-12 09:23
• 这样上课,才叫把课堂还给学生2023-04-24 10:15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