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史资料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校史资料

津南最早的团支部-----大堤东团支部

日期:2011-11-08 17:11作者:王建西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42次

20年代初,在津南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庄-----沧县大堤东(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这是津南地区最早的团支部。她标志着津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津南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堤东位于沧县东南边陲。民国初年,反动军阀视回民为“匪”,把回族聚居的地方化为特别区,时常大兵压境,名曰“剿匪”,实则推行大汉族主义,歧视,压迫回境。因而,一些回族热血青年被“逼上梁山”。奋起斗争,谋求出路。没落地主出身的回族青年刘子芳和佃户刘景泉带头组织了穷人盐帮队,以贩运私盐为生。他们屡遭官兵扣押抄收,人或被杀。为了保护盐帮对,他们置买了一二十支手枪,成立盐帮手枪队,刘景泉任队长,专门对付官府盐务稽查队的袭扰。

19229月,在天津读书的17随的堤东青年刘格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受组织派遣回到大堤东秘密建团。他首先选中盐帮队和盐帮手枪队为目标,向“穷回回”们宣传革命。刘子芳的土炕头是青年们聚会聊天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发泄对时局的不满,探讨人生的道路。刘格平趁机向他们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社会主义制度,揭露地主的压迫剥削,讲军阀的反动统治及少数民族的深重灾难。他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感人,使人们眼界大开。青年们向往革命,憧憬未来,革命思想逐渐在他们的头脑中扎根。

刘格平对盐帮队的首领刘子芳,刘景泉更是格外关心,经常与他们促漆谈心,启发他们觉悟。刘格平还把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李大钊写的庶民的胜利等革命刊物和文章交给他们学习。

经过刘格平的宣传教育,刘子芳,刘景泉等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刘格平先后发展了刘子芳,刘景泉,王俊峰(乐陵县杨白连村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32月建立了大堤东团支部。

堤东团支部建立后,不断向各地撒散革命的种子。刘子芳到学校,刘景泉深入盐帮队,王俊峰回到老家,分别进行组织发展工作。他们很快在大堤东,小堤东小学发展王锡山,刘树林,刘赞林,刘文山,刘俊民,刘善林,刘树林,常树春,张连科,张连升,刘凤格,张凤臣等十几人入了团。他们全是回族青少年,其中有学生,有手枪队员,还有长工,佃户的子弟。

大堤东村西有片柏树林,是刘家的坟地。为了活动方便,刘格平,刘子芳经常夜间召集团员和积极分子在此开会,讲形式,交待任务,汇报,交流思想与工作开张情况。这支队伍在成长壮大。

19251月,大堤东团支部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因领导着附近韩石桥,杨石桥,石帽圈等沧县,盐山,乐陵三个县的十多个村庄,学校团小组,团支部,所以堤东团支部升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津南大堤东工作委员会,刘子芳任工委书记,王俊峰管宣传,刘景泉管组织,又增加汉族青年长工马田任工委青年委员。不久团工委发动并领导各村民众几千人,围困了来大堤东抓刘格平的奉军官兵,请愿未果。后又领导众人云集泊镇火车站,迫使奉军准许花钱赎回刘格平。

19261月,团工委按刘格平的指示,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民革命武装,准备策应张隐韬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不久,起义军失败。司令张隐韬不幸牺牲。

9月,团工委的领导成员刘子芳,王俊峰,刘景泉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建立了大堤东党支部,这是津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团的工作始归党支部领导。

大堤东团支部是共产党在津南最早的革命火种。这颗火种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式下,积极开展底下活动,撒传单,贴标语,宣传反帝反封建,组织革命武装,反抗军阀政府统治,打击封建地主势力,使革命的烈火在津南大地熊熊燃烧。

王建西   整理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