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压力
Hans Selye:“压力,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在压力文献中,对压力的定义和研究本质上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也代表着三种典型的压力理论模型。
一种是把压力概括为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从这个意义上讲,压力对人是外部的。这种方法叫做压力的“工程学模型”,也称为压力的“刺激理论模型”。在有关研究中,把压力看作自变量,重点分析什么样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紧张反应,试图寻求刺激和紧张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数量关系。该模型的提出推动了压力源的研究。所谓压力源,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压力反应的刺激物、事件和情境。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划分为心理社会因素、生物生态因素、个性因素。按照事件对个体的意义,可划分为积极压力源和消极压力源;按照事件的强度,可划分为危机性压力源、重大压力源和日常压力源;按时间,可分为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按照个体的控制感水平,可分为控制性压力源和不可控制性压力源。
从这个定义上看高考压力,那么高考就是一个压力源,它是引起个体反应的情境。这个压力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取决于个体如何看待。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这是重大压力源,因为它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一次重大人生选择。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开始面临着高考,所以从时间上来说,这个压力源是慢性的。而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它可能是控制性压力源,也可能是不可控制的。
第二种方法把压力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它把压力作为因变量——对具有威胁或损害的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这种方法叫做压力的“生理模型”,即压力的“生物反应模型”。Cannon和Selye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压力这个术语的。这些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刺激是多种多样的而反应却是一样的。Selye将这种生理反应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征”(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包括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警觉期),会引起人体肠胃失调、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增加。到了后期则开始反击,生理功能增强,如果压力持续,个人就会出现防御反应或抗拒(抗拒期),试图适应压力。此时,身体保持高度的唤起状态(bodily arousal)。有机体容易发生适应性疾病(disease of adaptation),如溃疡、动脉硬化以及因免疫系统受损而导致的疾病。第三阶段,压力仍然持久不退的话,适应所需要的能量就会耗尽,进入一般性适应综合征的最后阶段——适应的崩溃即衰竭期。
按照这个定义,高考压力就是学生在面临高考时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高三的考生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疾病,常常很容易感冒,进医院的次数也比平常多。这是因为面对压力时,人们都会有生理反应,面临压力时,人体的免疫能力会下降,也就很容易患病。所以,在这段时期,家长也是非常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
第三种方法把压力概括为个人和他们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时,压力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个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存在或这些交互作用下认知和情感发应。这种方法认为是“心理模型”,也称为压力的交互作用理论。Lazarus, Cox, Folkman, Mackay他们就把压力状态看成个体与环境之间具体的、问题的交互作用的内部表征。当个体意识到不能恰当应对产生在他们身上的威胁,当应对对他们很重要,当他们对威胁感到焦虑或沮丧时,压力就产生了(Lazarus, 1966, 1976; Cox, 1990)。这样,压力的体验就被定义为:第一,意识到他们很难应对对他们的健康的要求和威胁。第二,应对很重要,在应对上的困难会使人担忧或沮丧。这一理论关注压力及应对中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认知因素在压力产生中的作用。伴随着压力状态的认识,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改变,其中情绪反应是压力的一个很重要部分(Cox, 1990)。
按照这个定义,高考压力是学生和他们在面临高考的交互作用。学生如何应对高考压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压力大小。在交互作用中,情绪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不同高三考生在高考压力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人害怕,有些人焦虑,有些人在这种压力下还很容易生气、愤怒。这也是家长常常反映到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每一位学生都会遭遇高考压力,而这个高考压力会给每个人带来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不同的是,不同的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不同,这就关键看学生如何应对高考压力。
• 浅谈青少年恋爱2007-08-09 17:18
• 浅谈青少年恋爱2007-08-09 17:18
• 关注尖子生的心理问题2007-08-08 19:30
• 背好心理行囊 踏上人生征途2007-08-07 19:41
• 高中生主要心理特点2007-08-07 17:29
• 心理专家谈高考增强信心的10种方法2007-08-07 12:34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